八旬革命老人想找救命恩人
2007-07-18

李芝常在女儿的陪伴下带着他当年的戎装照来到晚报编辑部,想通过晚报寻找救命恩人。

    本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一位八旬老人思潮澎湃,前几天,他由女儿陪着从江苏连云港赶到晚报编辑部,说起了一段革命时期的特殊经历,并希望通过晚报能找到当时的救命恩人。

    一篇报道牵出一段回忆

 

    5月8日,晚报刊发了一篇记者街头随机调查的报道《5月7日啥日子?嘉兴解放纪念日!》,让市民李女士感慨万分,她的父亲李芝常就是当时嘉兴解放的亲历者。她向远在江苏连云港的父亲说起了这篇报道,竟然让父亲久久不能平静。56年来,李芝常时常惦记着一位救命恩人,他叫高蚕宝(音),是原郊区建设乡人。老人不顾身体的虚弱,决定一定要回一趟嘉兴这片他革命过的热土寻找高蚕宝。

    李芝常今年已86岁高龄,1949年,他与王洪合等一起南下接管刚刚解放的嘉兴。1949年9月,王洪合、李乐楼等被土匪杀害。李芝常回忆说,当时嘉兴虽已解放,但土匪活动频繁,王洪合等牺牲后,土匪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被称为“小山东”的他。李芝常作好了牺牲的准备,王洪合牺牲后的一个星期,李芝常被派往湖州开会,他抽个空专门去拍了张戎装照,照片中,李芝常佩着枪,由于身材矮小,身上穿着的军装显得过长,老人笑着说,当时想如果有一天牺牲了,这张照片用得着。

    脱离虎口全靠救命恩人

    李芝常从湖州开会回来,外面的风声更紧了,他的工作地点在现在的洪合至王店一带。1949年9月底的一天,建设乡的高蚕宝偷偷地跑过来,告诉了他可怕的一幕。

    高蚕宝曾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在山东临沂的一次战斗中被李芝常的部队俘虏。高蚕宝的家当时在嘉兴原郊区建设乡,他听说李芝常的部队要南下接管嘉兴,就跟着一路过来。高蚕宝为人忠厚老实,他背着一口大铁锅一路赶来,为部队烧饭。李芝常人小饭量大得惊人,高蚕宝在给他打饭时习惯将饭压一压,这样能打得满一点。到了嘉兴后,他就回到了建设乡。

    高蚕宝听说那天出动了两三百名土匪,在李芝常有可能出入的各个路口设卡,一定要干掉“小山东”。他急了,冒着危险来报信。到了晚上,高蚕宝领着李芝常由小路从现在的洪合镇赶到他的家里。他的姐姐已出嫁,在姐姐的床下以前就挖好了一个洞用于防土匪,高蚕宝让李芝常在洞里躲了两三天。后来,他摇了艘船,由水路将李芝常送到海宁硖石的火车站。李芝常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长衫,挎着一只竹篮子,篮子里放着菜,菜下放着他的枪。高蚕宝让他装哑巴,一遇到人,高蚕宝就抢先说,这是他的亲戚,是个哑巴。因为李芝常一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危险。如此,过了两三个关口,李芝常顺利到达火车站,乘火车到了王店。在王店,有解放军,李芝常脱离了虎口。

    李芝常后来在嘉兴县的检察院做过领导,53岁时中了风,56岁就病退了,一直在连云港定居。他依稀记得,高蚕宝比他小两岁,如果在世的话,应该是84岁,家在原郊区建设乡六龙桥高家头(音)。他动情地说,想找到救命恩人,为的是一份感谢。

    如果读者有高蚕宝的线索,或是高蚕宝的亲属看到报道,请及时拨打82828110与记者联系。

来源: 南湖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