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 2007-07-18 09:52:04
扬言轻生事件近期多发,社会应提早进行干预
近一段时间来,本市发生了多起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给社会公共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据统计,中国属于高自杀率的国家,自杀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平均一年每十万人口中就有23人自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精神障碍是导致自杀的第一大高危因素。专家呼吁,市民如果发现身边人有自杀倾向,应及时予以干预。
对话
扬言轻生者家庭矛盾未改善
上个月,本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扬言跳楼事件,救援部门花了8个多小时才将爬上25楼阳台的李莉(化名)救下。日前,记者对话李莉,她讲述了内心感受。
记者:当时你为什么扬言跳楼?
李莉:公婆一直对我不满,那天丈夫又和我拌嘴,我顿时感觉非常孤独,一气之下就爬上了阳台。
记者:你想得到什么结果呢?
李莉:我觉得平时没人关心我、爱护我,我要自杀了,总有人关心我了吧?!我内心希望的就是丈夫和婆婆向我诚恳地认个错。
记者:你真的想过跳下去吗?李莉:爬上阳台的那一刻确实有过跳楼的念头,但看着警察、居民越来越多,我慢慢恐惧,觉得事情搞得太大了,脑子里一片混乱,所以在上面僵持了很久。
记者:家庭矛盾得到改善了吗?
李莉: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行为觉得很傻,这样只会使家庭矛盾雪上加霜。
原因
“跳楼现象”多源于四大因素
消防救援人员介绍,在所有扬言轻生者中,真正有自杀念头的人并不多,他们更多的是试图通过自杀举动引起关注,以促成自己困难的解决。据了解,引发“跳楼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家庭成员间出现感情纠纷。这类人只要经过耐心劝说,就会很快放弃轻生;
二、发生其他纠纷或生存权益受威胁。这类人往往通过“自杀作秀”来要挟他人或有关单位,从而达到特定目的;
三、一些人因身患重病失去生活信心。这部分人想通过自杀结束生命和痛苦,但在他的潜意识中仍对生命无限留恋;四、精神病患者无意识行为。
后果
轻生闹剧频发浪费公共资源
本市警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扬言轻生”事件频频发生,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首先,由轻生事件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最值得关注。跳楼等轻生事件看似只有个别人在闹腾,可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却难以估量。围观者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经常导致交通阻塞,严重干扰正常秩序。而观众议论纷纷,各种各样的流言闹得人心浮动。
其次,是耗费的经济成本。得知有人跳楼,公安、消防部门首当其冲立即出动,街道、民政、煤气、供电等机构有时也会前往。各种特殊车辆紧急到位,各色救援设备准备就绪,均不惜代价予以解救轻生者。由于成功解救往往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救援抢险部门对辖区内其他事情的关注度可能受到牵制。
现状
心理疾病患者普遍不愿看心病
“市民对精神体检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对心理咨询或者精神体检的接受度就更低了。”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干预志愿者说,心理疾病好比感冒,如果不及时用药,就容易成为大病。
据悉,目前本市的精神卫生中心、医院急诊室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上海也成立了首家民间自杀干预中心。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师单怀海表示,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很多,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们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这与自身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普遍觉得看心病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他们担心就诊时资料泄露会引来歧视,因此宁愿拖着也不去治疗,就是去看也会虚报个人信息。
分析
九成自杀者受过心理应激
单怀海告诉记者,他曾经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过一个跟踪调查,自杀原因被归结为三方面。
首先,是生物学因素。国外有遗传学研究结果认为,有自杀家族史的人自杀危险性比较高,属于先天因素。
其次,是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这是目前自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抑郁症是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自杀死亡。
最后,是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单教授表示:“这也是最需要关注的。”有研究分析认为,中国自杀率的上升与目前处在巨大变革中的社会文化心理问题、自然灾害、酒精滥用、吸毒、移民、离婚、家庭暴力、独生子女教育、学习压力、失业增加以及竞争激烈等因素有关。
在调查了121例自杀未遂者后,初步结果显示,90.9%自杀者自杀前两周遭受过明显的社会心理应激事件,包括经济困难、家庭纠纷、夫妻关系、住房问题和失业等,主要为人际关系矛盾、家庭婚姻矛盾等。
“绝大多数的人在自杀前其实都渴望得到帮助,之所以走到自杀这一步,说明身边的人都没法帮助他……”
干预
将自杀倾向消灭在“襁褓”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从早期的心理障碍到出现自杀企图并自杀成功,这中间有许多环节,越早进行干预,阻止自杀的成功率就越高。多数自杀者会有意无意地露出痕迹,所以及时发现自杀征兆是挽救生命的最好契机。专家呼吁,市民一旦发现亲朋好友有自杀倾向,应及时与其交流,鼓励对方敞开心扉,也可以求助专业自杀干预机构。
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自杀干预志愿者对有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者和自杀未遂者进行了干预随访研究。33例自杀未遂者在综合医院急救后求助于心理危机干预门诊,15例有明显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者也求助于心理危机干预门诊。单怀海指出,这48例个案中女性多于男性,无业人员和学生比例较大,平均年龄35.47岁,其中32.6%的人自杀是因婚姻或恋爱危机造成的。
专家还指出,急诊抢救自杀者往往只注重生理治疗而忽视心灵创伤,如果自杀的心理根源得不到解决,至少有35%的人会再次选择轻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