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大军薪酬调查结果:硕士高于本科46%
2006-10-31

2006年是应届生就业局面严峻的一年,就业大军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共有350万高校生和400万“三校生”。在如此背景下,有关应届生薪酬的讨论甚嚣尘上——百度上有关“应届生”和“薪酬”的文章以十多万计,“应届大学生入行月薪低至千元”、“应届生求职出现‘零’起薪”等等……

薪酬调查结果:硕士高于本科46%

根据中华英才网日前公布的最新企业薪酬调查结果,专科生毕业首年税前总收入为21689元(中位数,下同),本科生为32746元,硕士(不含MBA)47834元,博士72122元;比例关系是1∶1.51∶2.21∶3.33——其中引人瞩目的是,硕士高出本科4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较高的学历不但可以带来较高的起薪,在工作的第一年中收入上涨或所获奖金和补贴的金额也更高。

此外,近两年“MBA贬值”、“MBA薪酬降至冰点”的报道频现报端。调查显示,MBA的“新丁”们在工作首年的收入显著超过非MBA的硕士,达到68460元,直逼博士的水平。

首年收入:大势低走IT独秀

据中华英才网2006年企业薪酬调查结果,全国应届生从业第一年(从业第一年的界定为2005届毕业生在毕业后1年,以下数据为调查2005年7月-2006年7月的收入情况所得,以下同)的税前收入由2005年的34635元(中位数,下同)下降为今年的33322元,总体降幅为3.8%。但是,在不同行业中情况却千差万别。例如房地产行业企业中,应届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由2005年的30029元下降为今年的23956元,而在医药行业中,同样的统计值则由去年的26471元下降到今年的22147元。

在一片“降”声中,也有个别行业逆势而动。调查数据显示,在IT业中,应届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由2005年的38099元升到41239元,增幅8.2%。

行业差别:金融高薪多

以北京为例,2006年各行业为工作仅一年的应届生们平均付薪38655元,其中金融行业以57089元位列各行业之首,较平均水平高47.7%。IT行业以56022元紧随其后,广告业和制造业的情况和平均水平持平,电子行业为30656元。

在其他城市中,广州的制造和电子行业、天津的房地产业、上海的金融和电子行业均较为兴盛,薪酬也相对较高。

外企薪酬:仅高15%-20%

从中华英才网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企业薪酬调查结果来看,对于应届毕业生,外资企业的薪水水平确实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但除个别以高薪著称的企业外,总体上高出的幅度约为15%-20%。据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副总监杨雪梅透露,其实很多大型国企虽然固定月薪较低,但各类补贴、奖金等等加在一起,往往与很多私营企业的总付薪酬水平相当甚至高出,一些效益较好的国企的薪酬则完全可以和外企媲美。

就业首选地:沪拔头筹

近日有报道显示,近7成的毕业生就业时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作为首选。其中,上海以均值39813元拔得头筹,其后依次是北京38655元、深圳36485元、广州35390元。在其他城市中,厦门、杭州、珠海、苏州较高,约在33000元左右,而石家庄、沈阳、西安、济南、哈尔滨的薪酬水平则在省会城市中处于较低位置,约在23000元上下。

男女不等:上海高三成多

数据显示,总体上男性应届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平均为33670元,女性为30164元,男性高于女性10.4%。但主要热点就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其中,北京是全国在男女平等方面最为突出的城市:女性应届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均值为40864元,而男性仅为36202元,成为上述城市中唯一女性薪酬高于男性的城市——但此优势仅限于毕业的第一年。从工作的第二年开始,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均一边倒地表现出“男尊女卑”的态势。

广州和深圳的情况极为接近,男性以微弱优势领先女性——差异最大的是上海,男性以45117元的均值远远领先女性的31416元,领先幅度高达30.3%。

-专家建议

杨雪梅建议应届生在找工作时,考察第一份工作的职业是否有利于发挥所长、行业是否有发展空间,比紧盯薪酬更有价值。应届生在择业时,能够避开人才竞争白热化、生活高成本、工作高压力的这四大城市,考虑选择正在快速发展的地区,也可以为自己的就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其中,外语水平是能否顺利进入外企的重要条件。你能力再强,面对外籍面试官哑口无言,也是很难成功应聘的。因此,外企高薪酬似乎可以看成是对努力学习外语的良好回报。

本报记者 梁燕军

相关连接

06大学生就业状况:东部高校就业率最高

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调查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昨日(26日)上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此前联合课题组对清华、北京交大、首都师大、天津工大等16所大学的4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同时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67.10%的学生将个人发展机会视为择业时的首要选择,甚至有1.58%的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专家认为,“零工资”的出现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冷门专业就业状况好

与大多数人的预料不同,调查显示,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似乎比学热门专业的更容易找工作。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专业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农学的就业率最高(见表),而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东部高校就业率最高

依据大学所在地区,研究人员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大学课程设置遭质疑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各种能力的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同时用人单位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此外,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很有意见。在接受访谈的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

半数大学生认为托人求职最有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求职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晚报供稿)

各学科就业率

农学78.38%管理学 58.02%工学55.44%法学37.85%教育学 33.33%医学31.01%(来源:南方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