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小衔接推新举:小学新生设"准备期"
2007-07-13

2007-7-13 稿件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记者近日从市教委获悉,为加强幼小衔接,关注新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的培养,本市将在全市小学一年级起始阶段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今年秋季先在全市课改试验学校试行,经验成熟后将在全市推开。
  
  学前恶补女儿厌学
  
  “女儿还没正式上小学就开始厌学了,我该怎么办?”家长吕女士致电本报教育热线63527488,诉说苦恼。

  女儿小静9月将入读本市一知名小学,前不久,某育儿网站一则由小学一年级老师撰写的“入小学准备”帖,吸引了吕女士的目光。听说不少孩子入学前就能看《三国》、《水浒》,新教材每天教一篇课文,认生字10个左右,会写4—6个字及组词。

  该网站的小型调查还显示,46%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入小学前的识字量达到500—1000个,22%的家长希望达到1000-2000个,10%的家长希望达到2000-3000个,更有13%的家长希望达到3000个以上。吕女士越看越不安,决定放弃“快乐教育”,将女儿转投暑期“恶补”大军。

  周六上午9点上学习能力课,下课后赶场上识字班,午饭后去某培训班学拼音,下午再学剑桥英语,一天下来,小静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下午上学前,她开始发脾气,说不想去,烦死了,不喜欢上课!”吕女士说,现在女儿经常哭闹着不肯去读书,甚至扬言“罢课”。
  
  家长重知识轻能力
  
  “入学前就要达到几千字的识字量完全没必要。”卢湾第一中心小学教师姜婕妤说,多年教学实践显示,认字50个和500个的孩子,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处于同一水平。

  曹光彪小学张蓓老师认为,不少孩子在幼儿园是人人羡慕的“小神通”,可进入小学后却上课思想不集中,喜欢插嘴,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这些孩子存在粗心、基础不扎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不少一线老师这样反映。

  对此,市委机关幼儿园王慧老师认为,目前幼小衔接工作内容存在片面性。有的幼儿园或家长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片面关注儿童认识多少字,会做几道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引导,较少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承受能力等的培养;重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
  
  苗苗服务队传经验
  
  “进校门、慢步行、敬个礼、问声好;早锻炼、精神好、勤参与、身体棒……”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一(7)班的卢思奇来到汇龙幼儿园现身说法,为幼儿园的准小一新生“上入学准备课”。近日,该校成立了由一、二年级学生组成的“小苗苗服务队”,走进区内幼儿园,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告诉小朋友怎样做好学前准备,介绍校园生活,减少他们入学前的不适应。

  “整理书包时,大书归大书放,试卷要装在文件夹里……”苗苗服务队另一位成员陈玺安同学为小朋友演示如何整理书包。“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来比赛整理书包啊?”大哥哥大姐姐的话音刚落,幼儿园小朋友个个将小手举得高高的。

  带队老师杨晓捷介绍说,“小苗苗服务队”的活动内容丰富,通过多媒体演示“小苗苗的一天”,告诉小朋友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他们还发放小学作息时间表,让小朋友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