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机器人帮助瘫痪者自立
2007-07-12
   现年52岁的日本男子小林贤曾是一名体操运动员,上中学时在一次训练中,由于意外受伤而瘫痪。最近几年,小林加入一项开发陪护机器人的研究,希望能够借助机器人的帮助重新独立生活。

    意外瘫痪

    家住日本广岛尾道的小林已经瘫痪在床35年。每日,他只能仰面朝天躺着,用嘴叼一跟木棍,“敲击”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电脑键盘来与外界交流。

    “这样打字很方便,”小林27日接受共同社记者采访时说,“但是扭过脖子看屏幕非常吃力。”

    35年前,还在上中学的小林是一名体操健将。他曾在日本地区级体操比赛中获得冠军,随后在校际比赛中夺得全能亚军。

    然而,就在这次比赛后不久,小林在一次单杠训练中,空中翻腾动作失误,头朝下摔落在地,导致颈部以下高位截瘫。

    “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小林说,“我甚至难以回忆起那些日子。”

    为了走出受伤阴影,卧病在床的小林开始通过电脑与和他遭受同样困境的人交流,他们在一起讨论很多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褥疮。10年前,小林偶然间得知了日本脊椎损伤组织,这家非营利组织一直帮助残疾人积极面对生活。

    “我逐渐觉得自己不再孤独,对于未来,我有越来越多的渴望,”小林说。

    期盼“克丽丝”

    “克丽丝”意为控制机器人界面系统,是广岛大学科学家正在研制中的陪护机器人,2005年在爱知县举办的世界展览会上首度亮相。“克丽丝”体形似一个轮椅,身上装有摄像机、麦克风、小型音响等设备。行动不便的操作者可以坐在“克丽丝”身上或者躺在床上,通过它的帮助在家中自如开关各种电器。

    几乎丧失所有行动能力的小林一直渴望拥有一个这样的机器人,他深刻地感受到陪护机器人的重要意义,也希望自己能够为机器人的完善尽一份力。

    现在,小林每个月都会前往离家75公里外的机器人实验室,帮助那里的科技人员开展“克丽丝”机器人研究。这个实验室由生物系统工程学教授通次纪雄负责。

    实验室里,小林常被一群学生围在中间,面颊上贴着电极装置,他的面部肌肉随口部运动时松时紧,继而在前方的屏幕上显示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标记。原来,这就是小林向机器人“发号施令”的方法。

    渴望独立

    小林现在与75岁的母亲住在一起,平日里他需要母亲帮自己做诸如开电视、固定键盘位置这样的小事。小林觉得,如果现在“克丽丝”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他的生活就能够做到自理。

    “要是克丽丝有胳膊的话,我还能自己吃饭呢,”他说。

    目前,“克丽丝”还处于实验阶段,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成本、动作准确度等。不过,通次教授表示,他们的机器人也有很多优点。基于“克丽丝”的复杂系统工程理论,它能够根据预装信息做出满足不同残疾人士的灵活反应。

    “自立对于残疾人来说,意味着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判断和作出决定,”日本脊柱损伤组织主席妻屋秋良说,“他们希望能够像没有身体残疾的人那样,为社会做贡献,这样他们会感到很快乐。”来源:新华网(杨含)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