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老人与甲骨文奇缘三十余载
2007-07-11

    来源:中国妇女网


    甲骨文作为文字先祖,照亮了煌煌中华文明。有这样一位残疾老人,仅凭左眼0.1的视力,研究、摹刻甲骨文长达三十余载。 

    他就是沈阳市大东区新华小区60岁的老人夏凡。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如今,夏老伴随甲骨文度过的岁月,也是我们的祖国发生巨变的时期。 
   

    失落的70年代: 

    在古文字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夏老是一名残疾人,右眼先天性失明,左眼的视力也只有0.1。1968年,他离家去西丰县当了一名知青,一晃就是十年。 

   “当时失落感很强,没法继续读书,觉得心里特别委屈。”远离故土,夏凡失去了未来的方向。 

    他一头扎进“故纸堆”,在古文字里逃避现实的烦恼。年轻的他聪明而好学。为了深入了解古文字的历史,他将《名原》、《训诂》等关于古文字的经典书籍抄了一遍又一遍,写满了四十多个日记本。 

   “我返城的时候,没拿什么行李,只把这四十多本笔记背了回来,这都是我的宝,我舍不得扔!”夏老不停地摸着自己手中花花绿绿的本子。 

    充实的80年代: 

    在摹刻甲骨文中还原历史 

    夏老的家,仿佛一座“甲骨文”博物馆。一片片骨头无声地诉说着关于文字的历史 。 

   “摹刻,就是照着甲骨文字一点不差地刻在我找来的骨头上。”夏老解释说。 

    在矿山电气厂当车工、铣工时,夏老练就了灵活的手腕功夫,也精通刀具的使用,这为他摹刻甲骨文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而文字的载体,夏老选择牛骨和龟壳。什么样的骨头刻画的质地最好?夏老给出了详细地解释:“骨面比较平的、光滑的就是好的,牛骨软,最好刻,从屠宰场拿来后放在开水里煮,把油煮出去后,再把厚厚的骨头砍成薄薄的一片,就能刻字了。” 

    摹刻一片百字的甲骨,静下心还需一天时间方能完成,而夏老已经刻了上千片了。 

    刻甲骨文的工具是他自制的,一种有锐利刀锋的笔型刀具,一共三把。“最开始刻的时候总是刻到手上,受伤出血是常事。” 

   “甲骨文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我们中华文明最灿烂的部分,是不能破坏的精华,在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历史本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找到了能让我忘记一切烦恼的东西,就是甲骨文。”夏老说。 

    荣耀的90年代: 

    摹刻甲骨得到学术界认同 

    越来越多的甲骨文学者、研究者得知沈阳有个会摹刻甲骨文的夏老,纷纷与他通信,其中包括甲骨文学家胡厚宣老先生。 

    随着夏老刻甲骨文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人都前来向夏老索要甲骨。对于真心收藏者,老人慷慨赠之,而对于一些充门面的炫耀者,老人千金不卖。这是夏老做人的一个原则。 

    1994年的时候,夏老接到了“安阳殷墟甲骨文发现九十五周年国际纪念活动”的邀请,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看到牌子上写着东北地区的代表,我特骄傲,东北我是唯一一名被邀请者,这是对我的肯定啊!”回想当年,夏老仍难掩激动。 

    多彩的新时代: 

    用尽所能将摹刻甲骨文发扬光大 

    夏老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甲骨文。他将自己多年摹刻甲骨文的经验写下来,发给有关的杂志,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 

    夏老现在的心境很平和,并用甲骨文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1997年香港回归,夏老用一百多块小牛骨粘起来组成一个龟壳的形状,寓意吉祥平安,又在上面摹刻九十七个甲骨文的“龙”字,九十七个龙又组成了一个大“龙”字;“神五”功臣杨利伟成功返回那天,夏老摹刻了一幅《追星逐月神州龙》;沈阳世园会开园时,夏老又摹刻了一幅没有文字,只有符号的“人和世界和谐共生”的骨片。夏老开始用甲骨文来描绘对祖国的情谊。 

    记者问夏老的老伴儿是否支持他刻甲骨文,大娘说:“他这人一刻甲骨呀,就啥活儿也不干,我也生气,可一看他刻得那样乐呵,就不管了,岁数大了,他高兴就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