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辽宁频道 2007-07-11 来源:华商晨报
省教育基金会昨组织感恩励志之旅 25名贫困学生到老年公寓做义工回报社会
受人资助的贫困学生朱红,昨天成了一名“资助者”。
省教育基金会组织的感恩励志之旅,让朱红等25名贫困学生有机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感恩行动
“给您洗脚是我的荣幸”
昨天,25名来自辽西、辽北贫困家庭的学生前往沈阳一家老年公寓做义工,他们的工作是帮这里的老人们洗脚、陪他们聊天、为他们包饺子。
来自锦州义县贫困家庭的朱红,被安排帮助84岁的王桂兰大娘洗脚。
“奶奶您多大岁数了?”朱红边和王桂兰聊天,边蹲下去取放在床下的洗脚盆。“84了”,“比我亲奶奶还大两岁呢”,朱红边说边取来暖壶,一边往盆里倒热水一边把手伸到盆里试着水温,随后蹲在王桂兰的膝下帮她脱去鞋和袜子,“奶奶您看看水热不?”
朱红一边为王桂兰洗脚一边陪她聊天,20分钟过去了,朱红用毛巾为老人擦干双脚,又重新为她穿好鞋和袜子,老人很感激,拉着朱红坐在自己的身边,“谢谢你,孩子。”朱红忙回答:“您别客气,给您洗脚是我的荣幸。”
感恩之旅
经济扶贫,也在精神上扶贫
朱红告诉记者,她是义县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父亲因车祸生活无法自理,母亲一边种地养家糊口,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姐姐因家境贫困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在外打零工。
朱红因学习成绩优异成为了省教育基金会“仁者”助学活动的一名受资助者,高中三年一直接受社会的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
昨天,参加活动的25名学生都是省教育基金会“仁者”助学活动中受资助的学生。此次教育基金会组织感恩励志之旅,是为了唤起受资助者感恩的情怀。
省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陈丽华表示,“仁者”助学活动不仅仅是经济上扶贫,也要在精神上扶贫。
感恩励志
“我也可以为别人做贡献”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周永梅认为:目前,社会对资助者关注比较多,而对受资助者回馈社会关注的少些。接受资助的人一般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依赖型,认为我经济上有困难你资助我是应该的;另一种会不好意思,认为是一种施舍,有自卑感。
周永梅说,这类让受资助者做义工的感恩励志活动非常好,可以使依赖型受资助者自强自立,增强社会责任感;而有自卑感的受捐助者则可以从中找回自信,知道我也可以为别人做贡献,比较有成就感。
也有相关人士认为,即使没有这样的活动,作为一个受资助者始终应以一颗感恩的心来接受社会资助,将社会对自己的这份爱铭记于心,随时以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