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网络应增强人际交往提高情商
2007-07-08

来源于:大河健康报


  2003年,四川南充考生张非考上北京大学,后因沉迷网络,七门必修课不及格而遭遇退学;2005年,张非再度以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再次迷恋上网而误了学业,被退学。今年张非又以677分的好成绩成为南充市理科第二名,他填报的唯一志愿是北大心理学专业。心理专家认为——应试教育造就“张非”现象 专家建议,增强交往,弥补个性缺陷,提高情商。

  记者王娅青

  现实中难和人沟通虚拟世界寻找价值

  张非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沉迷上网,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寻找一个复杂现实之外的简单世界,网络就是那个天堂。”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系副教授许慧说,正如张非的母亲所言,“大家只关注我儿子考分高,其他的很少关注。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几乎为零。他会真正快乐吗?”

  “关于张非的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在和记者聊天时,挠头、揉眼等小动作特别多,这说明他不善和人沟通,表达能力较弱。”许慧说,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之外,还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交往。但是,张非情商低,在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再加上他沟通能力弱,突然面对交往中的诸多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最终选择逃避。

  而网络正是一个不需要和人相处沟通的简单世界,让他能在虚拟中实现人生价值,于是他深陷其中。

  应试教育过度导致情商缺失

  报道说,在高考复读的三个月里,张非没有玩过一次游戏,为什么一回到高中,他就不再沉迷网络了呢?

  许慧说,现阶段,高中生活是一个以高考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环境,老师和家长进行着严格的指挥和管束,做学生的只要进入环境之中,跟着老师和家长制定的应试计划去学就行了。在这种学习气氛中,所有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考大学。

  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缺少必要的情商教育。尤其是张非这类成绩优秀学生,老师和家长都相当偏爱,除了对学习成绩严要求,其他方面管理较松散,可能造成这类学生自我膨胀过度,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导致情商缺失。2006年夏天,张非的母亲到

清华大学看儿子时,为了省钱而在校园长凳上露宿十余夜,可张非都没过问一下。

  许慧说,张非这样做,并不是他不道德,而是由于其家长从小对他缺少爱心教育,导致他对任何人都缺乏爱心和责任心,他的自我为中心倾向,决定了他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而习惯了高中有老师、家长督促的学习方式,一旦进入缺乏督促管理、以自主学习为主导方式的大学后,就会不同程度地感到“无目标”、“空虚”,而张非正是其中的一个极端例子。

  完成大学学业是他当下的目标

  今年,张非又一次在高考中取得成功,但如果他内心深处的问题不解决,悲剧还可能重演。

  许慧说,且不论张非一次次参加高考目的何在,这些考试对他人生发展来说都不利。高考只是一个继续深造的门槛,完成大学的学业才是他需要努力完成的一个人生阶段目标。可是,反复因为一些困难就放弃大学的学业,会降低他的耐挫能力,当人生再遇到其他挫折,他就容易选择逃避和退缩。

  从目前来看,张非是一个个性发展需要完善的孩子,除了学习,还要培养其独立生活的技能,与人交往、沟通的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技能,同时改善情商,让他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掌握及调整自我情绪的能力。

  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陈玉焕说,张非的自我需要统一,正如张非的选择:报北大心理系,好好研究自己,拯救自我。这样将利于他的发展,他需要一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的精神导师,帮助他确定人生的动力,激发他的潜力。从而,创造他的幸福人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