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晋江讯(记者陈桂生)今年秋季开始,我市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近日晋江市率先出台了实施方案,该市的高中生开始实行学分制。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学生的强烈反响。
分三阶段三年内实施
“晋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出发点主要是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以便他们能较快地融入社会。”昨日,晋江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施先生告诉记者,晋江出台的《方案》吸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努力构建具有晋江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
《方案》提出,今年9月至明年8月,将是晋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起步阶段,确立“三制”实施模式:建立学分制,各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学习进行考核;进行跨班制试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选择科目学习;进行导师制试点,指导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
从明年9月至2008年8月为有序推进阶段,推广走班制和导师制。
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为提高完善阶段,所有普通高中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走班制和导师制,并开设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
四所中学列为试点
据悉,今年秋季,晋江养正中学、晋江一中、季延中学、侨声中学已被确定为省、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和晋江市高中课改片区核心校。《方案》要求形成片区合作共享的机制,以上四所学校要起好引领、带头作用,切实启动、开展片区研讨活动。
《方案》还提出,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展开,今后三年将持续展开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教研员、教育行政人员;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在学科培训方面,自今年起,各校每年按学科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安排参加学科培训计划,至2008年8月止,晋江全市所有高中教师必须全员通过第一轮培训,同时实施“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另外,为确保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晋江市将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每年100万元),作为实验开展的专项资金。
记者昨日从晋江各完中、高中、综合高中了解到,这些学校均在积极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不少中学在3月就开始准备,8月前已成立课程委员会、学科指导组,制定高中三年开课计划,制定与新课程相关的配套制度并编印成册,编印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确定选修课(校本教程)的任课教师名单,为新学期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准备。有的片区在新学期前开展多次研讨会,片区内各校通报了暑期开展新课程培训的情况,并就新学期的排课、评价、导师制、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有的片区核心校目前已经通过了学校自定的《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及学分管理办法》。
成效尚待时间验证
“课改的实施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观念的改变,但这需要一定的过程,要等待时间的验证,等课改深入人心后才能日见成效。”晋江教育界人士坦言,在“高考指挥棒”高舞下,课改之路依然阻力很大,课改实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学分制,有的学生表示欢迎,有的则心存疑虑。一些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自己用一二年的时间修完三年学分,那就太爽了,有助于挤出更多的时间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学分制“换汤不换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状况。”有些学生还是担忧以后高考不知道要怎么考,如果现在就配套出台高考的模式,好让他们吃颗“定心丸”。但也有学生认识到这样有背了课改的初衷。
一些家长表示对学分制的试验“拭目以待,乐观其成”,季延中学一位学生家长称,家长都喜欢孩子能多学些东西,但愿学分制不会使孩子余暇太多而变得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