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乐山晚报 60年书写蝇头小楷不间断 昨天上午,一位市民报料称,中心城区紫云街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坚持写了60多年的蝇头小楷书法,近年又写出了两幅四米长卷,在书法界堪称一绝。该市民称,目前会这种蝇头小楷书法的人越来越少,最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已经80多岁了,还在坚持写蝇头小楷。随即,记者邀约乐山沫水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龚兴才老人一起前往采访。 这位擅长书写蝇头小楷的老人名叫张崇善,今年已经80岁了,老人一生酷爱书法,最擅长的就是蝇头小楷,老来更是练习不辍。记者来到了张老家中采访,老人拿出自己最近刚刚写的书法作品,记者看到张老笔下的蝇头小楷单字长宽仅2—3毫米,其字体端正、清秀,宛若行云流水,又似精雕细刻。凭借这种独特的书法作品,张老参加了几次国内的书法展览,屡屡获得奖项,许多书法同行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80岁写就两幅4米长卷 “这部《书谱释义》有8000多字,光抄写这一本书,我就用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昨天上午,张崇善老人拿出自己抄写的最得意的作品《书谱释义》来。记者看到这是一幅足足有4米多长的书法长卷,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甚至连字的大小都一样,整个作品似乎是一气呵成,实在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书法精品。张老告诉记者,为了使这幅作品成为一件艺术品,他整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写成,光准备工作就花了一个星期,整幅作品一共是8000多字,没有一个错别字或者改过的字。据张老介绍,这幅作品是他80大寿期间写的,另外他还抄写了一幅《孙过庭书谱》,也是一幅4米长卷,上面有4000多字,同样也没有一个错别字。 张老在自家客厅将两幅作品展开,展现在记者面前的两幅12000字的书法作品,全部都是用蝇头小楷抄写而成,非常壮观。 百万字用6年时间完成 “以前我写小楷都是为了使用,退休以后就专门研究书法艺术,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张老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爱书法,20岁的时候开始练习蝇头小楷,那个时候就已经能写一手好字。当时,他从一所会计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时,就是因为字写得好,才被用人单位选中。后来他在单位做起了会计工作,由于需要填写各种表格,他都会用蝇头小楷来写,赢得了很多人的敬佩。所以他写这种楷书的小字一直没有间断过,但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写书法作品。张老退休后,又每天坚持练习写字,而且迷恋上了书法艺术,只要一提起笔,就倍感精力充沛、精神焕发。从此,张老每天6点左右起床,坚持抄写四个多小时的蝇头小楷字,日书500余字,一写就是6个年头。自2001年起,他用蝇头小楷抄写了近百万字的作品。 有一次,张老的一个朋友把由他题写的一个扇面带去了成都,恰好碰上一位写扇面的人,朋友就拿出了自己的扇子给对方看,那人一看就说是印上去的字,张老的朋友让他再仔细看一看,结果发现扇子上的字竟然是写上去的,那人很惊奇,对扇面上写的字非常赞赏。 练书法是为了锻炼身体 昨天上午,记者请张老现场进行了书法表演,只见他戴上眼镜端坐在书桌前,拿出纸笔,等平静下来,就开始写了起来,一会功夫,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笔迹清秀、工整有力,借助放大镜方能快速阅读。六七年来,张老光小楷毛笔就写坏了上百支。 张老已经80多岁了,他还能写出这么小的字,确实让人称奇。张老告诉记者,写蝇头小楷每天都要坚持练习,而且主要是眼睛好和手腕要有力量,才能很好地运笔,要不然像他这么大的年龄就不能写了。记者看到,最近几年由于张老坚持不懈,他抄写了大量的文字,不仅有前文提到的书籍,还有《赤壁赋》、《出师表》、《桃花源记》等等一大批古典名著。还有纪念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诗歌,最近他又写了纪念长征和纪念香港回归的作品,让人称奇。 张老说自己现在不图名不图利,一般只要别人欣赏他写的字,都会赠送。而且他们家也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家庭了,现在练书法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因为练习书法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老年人就是图个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报记者 王建锋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