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个贫困县30%中小学教师想改行
2006-10-26

实习生 张鹏 本报记者 狄多华“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常宝宁率领的调查组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调查得出的这一结论,提交此间在兰州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六届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时,引起专家和师范类大学生的关注。

提起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常宝宁不无忧虑地说:“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这说明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不太喜欢,不会对这个职业尽职尽责,一旦获得关于第二职业的信息,会马上转行。”

常宝宁介绍说,在西部广大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资源奇缺,常见的现象是一位老师既带四年级语文,又带五年级数学,还要带三年级的英语,还兼带音乐、美术课。一周课时大多在12节以上,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一位小学老师的课程表上竟被安排了36节课。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物质待遇低,使得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产生职业倦怠。

常宝宁在甘肃省20个贫困县抽取了42个样本,在对3100名中小学教师调查后发现:70.8%的教师没有充足的参考资料,64.5%的教师周课时在12节以上,周课时在20节以上的达到14%,51.3%的教师没有参加过“教育项目专家进行的短期培训”。

“啥条件也没有,你们来听课,原本是不敢让你们来的。就拿几个生字卡,没有录音带,没有挂图,自己就觉得很自卑。这样上课,能行吗?”在临泽县调查时,一位语文老师说的话,常宝宁至今记忆犹新。

在天水市张家川县,一位英语老师告诉调查组:“我们学校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这让调查组成员很吃惊。

平凉市崆峒区的一位小学老师,读师范时学校没开过英语课,现在靠中学3年的英语底子给小学生带小学英语课。参加了3天的新课改培训,尽管“效果挺好的,提高了很多”,但他自己得掏一天50元的培训费。

常宝宁建议政府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和吸引大量的优秀青年教师到西北贫困地区任教,提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中国青年报兰州10月24日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