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广播上听到一个故事,听了之后很有感悟,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美国一位探险家到非洲原始部落进行探险考察,他在当地雇了一名翻译兼向导,并且雇了几名土著居民,帮忙拿行李。
第一天, 探险家很兴奋,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他并没有落在土著人后面。
第二天,探险家开始体力不支,和土著人拉开了距离,他第一个提议停下来休息。
第三天,探险家赶路赶得很辛苦,又是第一个提议停下来休息,并且要求住宿一晚。
因为前几天为了赶路,他们夜间都没有停下来。
土著人脚力真的很好,一连赶了三天路,他们竟然没有喊累,这让探险家很佩服。
经过一晚的休整,第四天早晨探险家体力恢复了很多,他要求立刻赶路。
可是,令他吃惊的是,土著人拒绝继续前行。这让探险家大为不解。从翻译那里,探险家了解到:当地土著有一个习惯,不管做什么事情,三天以后他们一定会停下来休息一天的。可探险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翻译说,这是为了让灵魂赶得上疲惫的身体。探险家听后,大受启发。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让灵魂赶得上疲惫的身体”不正是现代快节奏生活所需要的吗?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脚步也越来越快。我们每天都很忙,以至于忙得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忙了。于是,让心灵放松片刻--------这样简单的事情也日益变得奢侈起来。一定要很忙碌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吗?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让灵魂赶得上疲惫的身体”-------让我们向土著人学习,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吧。
![]() |
"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在疲于奔命"成多数国人同感
多年之前,一个常住上海的北京人曾经用这样的细节来描述这两个城市给他的不同感受:北京人总爱迈着方步在街上溜达,就算看见有公交车进站,他们宁肯再等一辆也不愿快走两步;而在上海,如果你在公交站台待上一会儿,就可以见到无数疯跑的人,在他们的意识里,赶上眼前这趟车是必须的。
多年之后,即便是对懒散惯了的北京人来说,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那样,穿着片鞋,撇着八字脚,慢悠悠地用脚后跟蹬着二八自行车在胡同里闲逛的场景,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回忆了。
心理抑郁的表现不同于其他神经性的心理障碍,一般心理抑郁的患者由于症状的普遍性,有时会忽视自己的问题。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现了以下困扰,就一定要警惕了,可能是心理抑郁在作怪。
焦虑情绪是人们在面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应时,在内心激起的不愉快的情绪,他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心理体验。人性充满矛盾,人生充满风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焦虑的根源,也是对人生的挑战。
当焦虑情绪出现时,当事人会有一种“漂浮着的”、无所适从的疑虑,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有什么样的危险来临,并为此做立不安。随着情况的进展,或者个人掌握了情景的本质,从心理上进行了调适,正确处理了眼前的困境,积累了饿经验,促进了自我的成熟;或者因焦虑加重而心力枯竭,全身瘫软,不能适应眼前的情景,以至后来惧怕和逃避类似的情景,造成了心理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