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家住南湖街道沿河四村的马克辛老人,今年刚好60岁。在社区里,他先是给学习不便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后来在社区支持下,干脆为社区里的中小学生办起了辅导班,帮助许多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但自己却分文不收。
4年来,马克辛义务辅导的学生有96人,有16人先后考入名校实验班,得到社区和居民一致称赞。
义务家教到义务辅导班
马克辛老人是位老党员了,以前在青岛一家工厂工作,1982年他从青岛调回南京,分配到南京一家机床厂工作。1997年,由于厂里效益不好,马克辛内退在家。他觉得闲着也是闲着,正好他对数学特感兴趣,他就自己搞了个数学家教。
马老还参加了社区开展的“一助一”爱心结对活动,主动与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小石同学结对。在马老师的帮助辅导下,她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数学成绩也有了进步。
时间长了,找马老师做家教的人也多了起来。社区听说后非常支持,并提供了教室,“于是从2003年开始,我就把手头上的家教全推了,专门在社区做起辅导班义教。”
自己将一直教下去
时间一晃就是4年,孩子一批一批来,又一批一批地离开。但马克辛一直在社区中心,默默地在给孩子们上着课。看着自己教的孩子,马克辛感到很高兴。由于他自己结婚迟,又赶上调动等诸事,一直没有孩子。社区内他所教的孩子们更是被他看作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孩子们很可爱,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事,是件很幸福的事。”他告诉记者,只要他还能教得动,就会一直教孩子们,为社区尽自己一点力。
4年来,马克辛辅导的学生有96人,有16人先后考入名校实验班,还有1人考进了中华中学。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如果按时下的辅导费计算,马老这几年可获利50余万元报酬。然而他不但分文未取,反而还倒贴了不少的讲义费、辅导资料费。
其实马老的家并不富裕,夫妻俩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也不过3000元。“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会一直义务辅导下去的。”老马说得很直接。
沿河社区周主任告诉记者,老马内心很善良,人也很好。别看他外表较壮,其实身体一般,还有高血压。有一次还因生病摔倒了,鼻子也破了,但就是那样,他依然坚持给孩子们上课。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