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评论] 北大,你花钱不要太“弱智”
最近听说北京大学为了设立一种无规则无序的教室,在美国的一所大学进行了考察,我不知道我们北大的师生们弱智,还是因为钱多得没地方花,教授多得没地方用,如果设立一个教室都要到美国去考察,是不是要讲《婚姻法》和卫生课,首先要到美国去考察一下美国夫妻怎样上床怎样做爱?
北大领导要头脑清醒,北大是属于人民的,北大的钱也是人民给的,在花钱和发展问题上不要太弱智,如果像你们这样,我们的创新型社会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你们可是在中国前进道路上的最前锋。以后在花钱的时候多想想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派教授出去访问的时候想想那些没有教师的山村,如果你们不换脑袋,人民就要换人,如果你们不换姿态,人民就要换位。
当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有了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按部就班“八股教条”的习惯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剧。希望你们不要成为这种悲剧的制造者。不要做迂腐的拿来主义者,不要给大国丢脸。
和人民的利益站齐,才会有发展,才会强盛,凡事多问问自己:这件事人民怎么想,同意吗?
摸着自己的心口好好想想。
对于这件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早就听说北大有许多名目的考察、访问,就是没有到贫穷山区考察的习惯。
怪不得北大的学生一毕业就没影了,希望北大教授不要做泡沫教授。博客网 作者: 锦霖
[评论连读] 北大需要考察耶鲁教室吗
昨天,京城几家媒体同时刊发北大设研讨专用教室的消息。不问可知,北大又在发布新闻,以期引起社会关注。说是新闻,其实没什么大事。改造了几间教室,“不再设讲台,授课像聊天,黑板挂一圈,随意涂和写”,这是一家报纸报道该消息的引题,另一家则用“屋内无讲台,桌椅随便摆”为副题。
说不是新闻,可“这种教室在国内大学中尚属首创”。最妙的是,“创意来自北大与耶鲁大学的合作项目”,“2005年北大教务部曾派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者对美国耶鲁大学教室,特别是研究性课程适用的教室结构和使用方法进行专门研究,得出结论:北大也需建一批研讨课程专用教室。”
一个教室,能有多少花样?还要“国内首创”,还要“创意”,还要“派出部门负责人和学者”考察?北大有多少“海归”,多少个国家、多少个美国大学的“海归”,随便找个人问问不就结了。不是多大的事儿,足不出校园就能办妥。
话又说回来,北大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北大无小事。因为北大是中国的一流大学,具有示范作用。我担心:全国各地大学以北大为榜样,纷纷“派出部门负责人和学者”考察,你耶鲁,我哈佛,他斯坦福,弄出一堆“国内首创”的美式“圆桌小教室”,或美式“厕所”、“饭堂”等等。
花多少钱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我们的大学正在丧失自信力。连一个教室都要照抄照搬耶鲁、哈佛的模式,可见我们大学的智力之枯竭,指望他们培育出创新型人才,那才是缘木求鱼。 北京晚报
[新闻背景] 北大新建27间无讲台教室引发教师“抢购”
新京报:北京大学新建的27间研讨型教室下周将全部投入使用。研讨型教室中没有固定的桌椅,只有围着中间大会议桌的活动桌椅子,教师讲课不再站在讲台上,而是和同学们围成一圈面对面互动授课。昨日(10月11日),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称,此举意在改变大学的知识传授模式。闻讯的老师已开始“抢购”研讨型教室。
新教室借鉴美国耶鲁大学
据北大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介绍,新建的研讨型教室是应教师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据悉,北大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专门撰文指出,研究型的课程在中国的大学都是老师的个人行为,即使北大也没有专门可供使用的研讨型教室;老师讲课都是站在讲台上,进行“满堂灌”式的授课。
2005年北大教务部曾派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者,对美国耶鲁大学教室特别是研究性课程适用的教室结构和使用方法进行专门研究。这次考察研究的结果是:有必要在北京大学建设一批研究课程专用教室,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