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形象单一] 在中国,鲁迅先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因自己的巨大丰富性而具有多种意义的存在,因此成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借古讽今、借机报复和“借此机会”的机会,鲁迅也差不多具有了兴观群怨的功用了。因此,鲁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像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淫,经学家看到易,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仁者用来行仁,智者用来取智,恶者用来施恶的工具或大旗。这就不免要从为我所用的目的出发,来改装鲁迅,或是单单突出鲁迅某一符合自己需求的特性。被“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鲁迅,呈现出来的就永远是革命战士的面孔,永远横眉冷对,永远冲锋陷阵,永远骨头更硬;反之,被“丑化”和“妖魔化”的鲁迅,呈现出来的则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面孔。 [详细]
[结语] 鲁迅被中国教材毁掉了——毁于“正义”,毁于“脸谱化”!鲁迅,一位上世纪初有血有肉的大文豪,经过中国教材50年的渲染,彻底地变成了一个符号。不能不说这是鲁迅的遗憾,当然,更是中国教育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