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校长:打高尔夫球要成为学生必修课
2006-10-16
核心提示:10月14日下午,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朱还表示,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培养精英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最高体现。

本报记者 郑燕峰

“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

10月14日下午,在山东大学参加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语出惊人,引来听众一阵啧声。

朱崇实校长在论坛发言中认为,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介绍厦门大学对精英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时他谈到了高尔夫球课程的开办。

针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出现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蓝领”和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的观点以及随后引发的争论,朱崇实校长认为,这种观点讲明的是一种现实,那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现实中,教育确实成为市场中的一个产业。

他同时指出,批评者所表达出对一流大学的期望也没有错。他认为,大学诞生之初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教育不是公共产品,而是具备所有私人产品特征的私人产品。

他赞同将教育定位为“公益品”,他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公益性表述已经比较深刻,但高等教育的表述依然不清,“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极其容易迷失自己‘公益性’的方向。”

“培养精英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最高体现。”现阶段,国家财政不可能对高等教育全面扶持,朱崇实希望社会资金要特别关注精英教育,政府要对一流大学更多投入。

精英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精英。朱崇实认为,精英的特征是要具备崇高的理想,并愿意脚踏实地为之奋斗终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领社会进步,同时具有优秀的个人修养,能团结并带动周边的群众共同前进。

在谈到厦门大学对精英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时,朱崇实认为厦大在爱的人生观教育下,通过美丽的校园、宽松的文化、优秀的教师和优良的设施来实现精英教育。

他说,厦门大学现在实行本科导师制,提出每一个本科生都有1位导师。厦门大学每年拿出400万元经费,作为2万名本科生的导师经费。每个学生每年200元发到导师手中。导师用这笔钱可以请同学喝茶、也可郊游,也可资助贫困学生,目的就是帮助本科生在生活学习上困惑时能找到一个给他指导的人。

朱崇实认为,在爱的教育下,校园也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校园,而应是一种文化,因为美能让人自信,进而目标远大。厦门大学的美丽国内有名,但朱崇实还是组织学校教师到美国考察了6所最美的大学,希望建设的更加美丽。

朱崇实并不避讳别人关于厦大太安逸的说法。他说,安逸对大学来说是个好事情,让学者可以非常平和的做学问,不急不躁。厦门大学就是要营造和谐与友善的宽松校内文化。作为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设施,这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他同时指出,对学生而言,安逸不等于不干活,不学习。

本报济南10月15日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