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看了CCTV—10“希望英语”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我们的成绩?”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不必太重视我们的分数,因为现在讲的是素质教育``````
我其实并不同意她的观点。因为,中国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说句实话现在学校招生的时候并不检查学生的素质是否合格(只要没有记过处分即可),分数只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就行。不可能因为一个学生特别讲文明懂礼貌(除了有一些特别事迹外)而不管你的成绩是否达到录取分数线把你录取近来。(也许将来会这样)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分数比素质更加重要。(这里我并不是说不提倡素质教育也不是说人不应该素质高,只是为说明现在分比素质更重要,切莫断章取义)。
为什么现在有一些自寻短见的学生呢?也许你会说他(她)心理素质不好。那为什么心理健康疾病正向青少年伸出魔手呢?而且还有低龄化的趋势,原因何在?说句实话,归根结底还是分数惹的祸。有句顺口溜不是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不就是说出了分数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吗?
教育局虽然提倡要给青少年减负,禁止外面开设这个班儿,那个班儿的。可是,外面的班儿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红火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学校响应了减负的号召,减轻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于是家长们就抓住了这些时间给孩子在外面报一些课外班。不就是希望孩子们有一个好成绩吗。
我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小男生,他在小小学时成绩非常好,但他上了中学以后由于贪玩儿电脑游戏而使得学习成绩下滑,由于他自己觉得对不起他的父母,而乘电梯上至顶层后``````
在西方国家好象很少有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我孤陋寡闻),而且那的学生很少有只学书本的,他们大部分时间几乎都用于课外实践活动而且家庭作业也很少,课余时间较多,学生们大都在家进行自主学习。唉,好羡慕人家呦。
分数对于我们太重要了,虽说素质教育要看“综合实力”但分数还是审核人的标准。分数并不可能代表一切,但它却是一切的主宰。
也许,将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体系完善以后,中国的孩子们会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而不是减“—”等于加“+”。
我真心希望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可以向美国那样,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由于学习竞争激烈,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所致,即使是让以后的学生受益也可以。我也不希望中国将来会成为“眼镜之国”。
我们不希望下一代过早的成熟,(成熟以后并不能够让你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不受伤害它只会让你的心灵承受一遍又一遍的伤害,在你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让你变得圆滑世故得不到朋友的关怀)只是希望他们获得他们童年中应该得到的就行。
附录:我写这篇文章别无他意,只是突然觉得心潮涌动,想抒发一下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感想而已。
我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海水,不能主宰(改变)一切,只能随波逐流。
希望自己是风,可以驾驭大海,但我还是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