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不做心脏移植手术就得死,哈尔滨患者杨孟勇反倒高兴起来,他坚决不做手术,要求出院,他不想活着。
● 只有50%成功率的手术极为成功,杨孟勇重生了。可40年来没同意和他离婚的妻子,反而提出离婚的要求。
● 在进行过心理咨询后,疑虑打消了。一个危险的手术,让一桩近40年的痛苦婚姻在晚年结出了爱的果实。
200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心外科专家,经过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杨孟勇检查后,做出了能够挽救他生命的惟一治疗方案——心脏移植。没想到,患者听说自己不手术就活不了多久,却高兴起来,他不想手术。杨孟勇为什么要弃生求死呢?
为痛苦的婚姻而自虐
在认识妻子之前,老杨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他一直对自己年少时的那份情感不能忘怀。杨孟勇的初恋情人叫张如兰,长他一岁。初恋的日子里,张如兰就像一个小母亲那样,给他洗衣服,关爱他。从小就失去父母关爱的杨孟勇,就希望找一个类似母亲的人来照顾自己。可天不遂人愿,随着张如兰一家远迁新疆,这段恋情成为了回忆。他带着对张如兰的美好印象,与后来认识的李广平成了家,可婚后却发现妻子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除了文化修养的差距,两人性格上也有极大的不同,李广平大大咧咧,性急粗心,说话也十分生硬。两人每每为一些琐事相互吵架、斗气,后来又发展成为冷战,最长一次,两个人一个月都没说一句话。
以为女人都是那种非常温柔型的老杨,渐渐开始怀疑当初自己对婚姻所憧憬的一切,经过反复思考,他向妻子提出离婚,此后就不再与妻子说话了。
李广平虽然伤心已极,却始终没有同意离婚,她一直想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动丈夫。可是,在老杨的眼里,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消极抵抗。看到自己离婚的想法得不到实现,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渐渐感到了人生的无望。为了摆脱烦闷的心态,他开始不断地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他走了两年。随着对生活的绝望,他又开始有意识的自虐,最终导致自己在38岁那年,患上了心脏病。住进医院之前,杨孟勇已经一周没回家了。
祈愿丈夫术后也改变性情
对于只有50%成功率的心脏移置,李广平感到有些害怕。可医生说,杨孟勇的心脏是正常人心脏的3倍,一般一年内就会死亡,除了进行心脏移植,别无他法。医生告诉李广平,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医院开始进行心脏、肝脏、肺等器官移植,挽救患者生命。其中,国外有个别心脏移植患者,在手术后性情发生了改变。
李广平既是担忧又抱着期待,同时,她的心里又萌起了一丝连她自己都不相信的希望:她希望丈夫移植了心脏后,真能像国外报道的那样,性情发生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对自己冷冰冰的态度,重新看待这40年的婚姻。对于手术,老杨也勉强同意了,可他是抱着另一种想法:医生说这种手术危险性非常大,自己很可能在麻醉后死在手术台上,那可是自己最想要的。那样的话,对谁都可以交待过去了。
手术前夜,夫妻俩各怀心事。李广平则把丈夫全身擦了一遍让他睡下。凌晨4时多,她把准备好的红毛线系在已醒来的老杨的脚脖、手腕上——她要用爱的红线把丈夫这条命系住。在生死难料的心境中,看着妻子无声地为自己系着红线,杨孟勇那一刻忽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好像自己的生命与妻子联系在一起。自己忽视了她40年,可她却特别顽强、有耐性,任何困难都压不垮她——冬天她推着小车在零下30°C甚至40°C的气温下卖小食品,从没说过一声冷。
带着对妻子从没有过的关注,杨孟勇被护士推进手术室。李广平朝西方磕了三个头,求老天保佑丈夫。
为什么她反而要离婚
手术成功了,一颗26岁的健康心脏,在杨孟勇的身体里强劲有力地跳动着。由此,他成为当时中国年龄最大的心脏移植患者。可没想到,老杨换心后却发生了料想不到的变化。
自从杨孟勇出院后,街坊邻居的议论越来越让李广平难以承受:“老杨换心后越来越年轻,像20多岁人一样。”当初手术做完时,教授医生也都说:“老杨活90岁没问题。”年近六旬的杨孟勇自从换上了那个26岁脑死亡者的心脏后,就出现了许多与从前不一样的变化:夏天,他不要李广平给他买的深色短袖衣服,要穿儿子的浅色衣服;以前,他头发很长了要孩子们催促着去理发,可手术后他半个月就去理一回。最让李广平难以忍受的是:2001年她和丈夫坐火车回老家时,夸张的列车长把她和丈夫说成娘儿俩,其实丈夫比她还大3岁。
以前,杨孟勇曾无数次提出离婚,心里爱着丈夫的李广平始终不同意。杨孟勇善良,肯帮人,喜读书,懂得多,健谈爱钻研,没什么文化的她,特别喜欢丈夫的这些优点。这些年来她始终在想:“你能总这样吗?孩子一天天大了,哪怕你把房子烧了,我也得跟你过。”
可心里暗暗期盼丈夫手术后能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的李广平,此时开始怀疑:换心之后的丈夫还是原来的丈夫吗?李广平想,今后自己是越来越衰老,可老杨的心脏、思维等各方面都比我年轻,两个人是否真的有分开的必要了?忍气吞声近40年不愿离婚的李广平,在丈夫病愈出院后,突然要离开自己的丈夫——她郑重地向杨孟勇提出离婚的要求。
面对妻子提出的自己曾渴望的离婚,老杨懵了。其实老杨也发现,自从自己手术后,妻子也在渐渐地发生着改变。她每天尽力照顾自己,希望自己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出院后,杨孟勇拼命写作,每天要工作10小时。有一天,李广平突然抱着他哭了:“老杨,别写了,你写得背都弯了。”杨孟勇顿时心里一热:几十年了,在他的记忆里,妻子从没因他劳累而如此动情过——不仅哭了,还说那么体贴的话。老杨开始主动跟妻子沟通,经常和妻子一起出去散心。看着因为自己生病而满头白发的妻子,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婚姻:如果没有这次大手术换心,上哪去找这种患难之交的真情?
爱在生死后萌发
心脏移植真会给人以这么大的改变吗?为了给妻子解疑,杨孟勇咨询了心理专家。心理专家解释说,心脏移置虽然被认为有可能对人的神经生理有所影响,但他的变化主要还是在心理上:他的心脏坏了,过了长达20年的压抑生活,不得不放弃很多权利,但突然他更新、重生了,他会完全改变他的生活态度。专家认为,杨孟勇在接受心脏移植前和移植后,都曾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暗示,这些暗示对他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如有人告诉过你,你移植的这颗心脏是一个年轻人的心脏。这就是暗示,人就有可能慢慢发现了变化。”
经心理专家的指导,这对冷战了大半辈子夫妻的心结解开了,在不断摩擦和不断磨合中,两人的心渐渐走到一起,相互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出院后6年两人说的话,比此前几十年都多,再也不会为小事引发情感上的冲突。在李广平一次意外的崴了脚后,杨孟勇40年来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对妻子的感情:李广平在床上躺了17天,老杨伺候了妻子17天,每天还给她按摩。李广平激动地说:“老杨,我生三个孩子时,每个都是三天就下地做饭,无论水多冷,洗洗涮涮都是我,你从没心疼过我。这回我脚崴了,你竟护理我17天。”见妻子落泪,杨孟勇也头一次动了情。多才多艺的他第一次拿起箫,给老伴儿吹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一桩近40年的失败婚姻,因为一次心脏移植而发生了改变。杨孟勇逐渐明白了婚姻、家庭、爱情的真正含义。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作、出版了《活下来再说》一书。他说,这本书写给自己,也写给妻子,同时也写给那些憧憬婚姻和面临烦恼的人们。
(责编 井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