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茂双是在希望工程的爱心沃土里成长起来的,她是希望工程的见证。
“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国家想六百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都是我们狮山希望小学的教育理念,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材,在六年里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重点让他们学会做人,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我们的国家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我问她为什么将花灯文化引入学校?罗老师说:“花灯是我们独山的传统文化,地方戏,我把它引入学校,是想让孩子们把独山花灯文化发扬光大。把花灯文化引进校园之后,孩子们非常喜欢,孩子们知道了我们家乡原来还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
罗茂双深知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独木桥”,“农科教”相结合的办学路子很适合山村乡情。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她上下奔波,日夜操劳,办起了西红柿栽培、烤烟生产、奶牛养殖等基地,借用农民的土地学技术,通过家访,办讲座等形式来向学生传播农村科技信息,此外,在教给学生技术的同时还开办了家长学校,把突破口定位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上,让家长也来学技术。目前,狮山已有兴趣科技农户130多个,他们也办起了自己的基地。她的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又使当地群众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布依族大多分布在贵州高原,那里有着非秀美的风光,像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马岭河大峡谷、高原明珠花溪、荔波樟江小七孔等等。千百年来,充满灵性的布依人就是在那样一派山水田园中繁衍生息。正是这美丽的山水,几百年来孕育了一首清新亮丽、旋律非常优美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布依人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花红”,都用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抒发自己胸中火热的情感和热切的向往。老人有老人唱的“好花红”,孩子们有孩子们唱的“好花红”,1957年,这首《好花红》还唱出了贵州,唱到了北京,唱给了毛主席听。
我有幸在贵州高原上听到了贵州省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的
布依族教师罗茂双就好比这生在茨梨蓬中的艳山红,扎根山乡,愈开愈红。
本专题相关链接:
“2006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梵净山下愚公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