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救护车 2007年3月13日。天气晴好。 春日里的暖阳相当催眠,整个下午,雅安市社会福利院都显得非常静寂——老人和孩子们都在午休。 16点19分,一辆牌号为川T05446的车辆驶入雅安市社会福利院的大门,这辆刚刚从成都市儿童医院返回的救护车,载着十天前赴成都接受先天性唇腭裂治疗手术的两名残疾孤儿。车刚停罢,早已望眼欲穿的福利院院长李德春兴奋地对记者喊道:“他们回来了!”随即就和福利院工作人员一起向救护车迎了上去。 从这辆车上走下来一个胖胖的五六岁大的小男孩,还有一个被随行的工作人员抱在怀里的女婴。“瞧我们丑妹儿哟,小嘴唇上的裂口缝好了,看起来乖多了!”“亮亮啊,嘴嘴上的口口修好了,高不高兴啊!” “亮亮”和“丑妹儿”是雅安市社会福利院十余名需要手术治疗的孤残儿童中的最后一批,他们于3月2日在福利院院长李德春、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姚雅云等相关人员的陪伴下前往成都市儿童医院。在这两个孩子之前,福利院已先后将其他十多个有残疾的孩子送到雅安和成都的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现在,这些残疾孤儿已经全部康复,过上了正常孩子的生活。 “治疗我们福利院的这些孤残儿童总共花费了几十万元,这笔费用是福利院所无法提供的。以前我们福利院也曾为这些孤残儿童筹集过治疗经费,但这对于他们来说仅仅只是杯水车薪。”李德春介绍道:“如果没有‘明天计划’的帮助,根本就不会有这么雄厚的经费支持,这些孤儿也不会有接受治疗获得康复的机会。多亏了‘明天计划’,为这些残疾孤儿提供了强有力的援助,更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明天!” 李德春所说的“明天计划”是“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的简称,是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从发行的中国福利彩票募集的彩票公益金中筹集的资金,用于资助孤残儿童手术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据雅安市民政局张世琼副局长介绍,“明天计划”历时3年,期间对全雅安0至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孤残儿童进行了手术矫治和康复,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市明天计划办公室(市民政局)与医疗机构结算。“明天计划”从2004年12月8日正式启动至今,分期分批已为223名患儿实施了手术。“明天计划”实施以来,无差错,无事故,更无死亡病死,223名患儿术后得到康复,增强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很多孩子已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明天计划’就是为了能给孤残儿童提供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是为了这些孩子明天的明天。” 不幸小孩们的幸福 据市福利院儿童部工作人员李蓥释介绍,生活在市福利院的孤儿们大多是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弃儿。“正是因为残疾,他们才被自己父母狠心抛弃。生活在福利院,这些娃娃的生活虽然有了着落,但身体上的残疾却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前途,同时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自卑的创伤。而现在,通过‘明天计划’的帮助,他们的残疾大多已经治好了,恢复了健康,能像健全孩子一样跑跳玩耍和读书学习,以后也能像健全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这对他们来说,是改变一生的大好事。” 康复病例一:“丑妹儿” 上面提到过的“丑妹儿”就是这群不幸孩子中的一个。她一出生就因为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即俗称的“兔唇”)而被亲生父母遗弃在雨城区碧峰峡镇。被市福利院收养后,照顾她的阿姨们都为“丑妹儿”的将来发愁,因为这孩子的嘴唇裂口到了鼻子侧面。刚来到福利院时“丑妹儿”还太小,没法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到了今年3月,“丑妹儿”被福利院收养四个月后,也就是她四个月大时,终于可以对她进行手术了。于是,在“明天计划”的帮助下,“丑妹儿”和“亮亮”一起坐上了“开往健康明天”的汽车,去往成都进行了手术。现在,成功完成手术归来的“丑妹儿”正和另一位同样接受了“明天计划”救助的小姐妹一起十分舒坦地躺在同一张小床上,对着福利院的“妈妈”们手舞足蹈“咿咿呀呀”甜甜地笑着。 康复病例二:符小妹 睡在“丑妹儿”旁边的女婴符小妹的残疾要更严重一些。这苦命的小女孩一出生就带着致命的疾患:先天性脐突出,并由此导致部分肝脏和肠道露出体外。符小妹一出生便被遗弃在雨城区姚桥镇的一条臭水沟中。在被发现后送到了福利院,鉴于符小妹的疾患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明天计划”立即采取措施对她进行了援助。 2006年9月8日,出生仅12天的符小妹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接受了成功的治疗,治疗所需的3万余元费用全部由“明天计划”提供。现在,除了小肚皮上留着的手术疤痕以外,符小妹已经完全康复,粗壮的小胳膊小腿让我们很难想到几个月前她还是一个有生命危险的残障弃婴。“是‘明天计划’给了她明天。”一位正在和符小妹玩耍的福利院工作人员说道。 康复病例三:“亮亮”和他的小伙伴 和“丑妹儿”一起去成都做手术修补“兔唇”的孤儿“亮亮”这时正拿着玩具和小伙伴们玩得高兴。“成都一点也不好玩,以后再也不去了。”亮亮翘着刚刚治好的小嘴说话,旁边的一个一岁多大的符姓小伙伴则看着他傻笑。李蓥释摸着这个孩子的头说道:“这个孩子也是因为‘兔唇’被遗弃的,通过‘明天计划’的救助才治好的。墙上有这孩子接受治疗以前的照片。”记者看着照片上那个几乎有一半嘴唇没有的小婴儿,再看看眼前这个乖巧的大眼睛小男孩,几乎不相信这是同一个娃娃。 “现在这里的都是学龄前的娃娃,大一点的都上学去了。大孩子里有一个女生,在‘明天计划’援助下一连进行了八次手术,成了我们这里做手术最多的孩子。”福利院工作人员艾大姐介绍道:“还有一些孩子在被‘明天计划’救治康复以后,被一些好心家庭收养,已经过上了跟正常孩子没两样的生活。” 康复病例四:踢毽子的莉莉 正说着,那位做了八次手术的小姑娘放学回来了。她还在楼下,记者就听见了小姑娘有力的跑步声。这个蹦蹦跳跳的跑上楼来的小女孩名叫莉莉,今年十三岁,念小学六年级。出生时,她就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和严重的腿部畸形,同样也是被遗弃后被福利院所收养。她一直无法正常行走,直到“明天”计划开始后,她在“明天计划”的援助下先后进行了八次治疗先天性唇腭裂和腿部畸形的手术。2005年最后一次手术后,莉莉不仅治好了“兔唇”,还通过手术矫正了她的腿部畸形,别说走路,现在就是跑步打球踢毽子也没问题。这让原本就挺好动的莉莉更是乐开了花,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嬉笑打闹,看电视做游戏,能跑了,能跳了,也就能笑了,真是“自由的感觉真好”。这不,莉莉现在就在屋子里踢起毽子来了。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莉莉:“现在能跑能跳的感觉幸福吗?”莉莉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幸福啊!这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当问到“他们”是谁时,莉莉笑着答不上来,想了一会,才说:“就是‘明天计划’的那些叔叔阿姨啊!” 实习生陆 睿 记 者陈显波 采访后记 自2004年5月25日“明天计划”第一例手术在陕西西安实施以来,平均每天约有27次手术在全国各地进行,术后的健康和笑脸见证着孤残儿童们命运的改变。这项由民政部组织、计划三年完成、全称为“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的爱心工程启动以来,已有2万余名孤残儿童进行了手术治疗,2000多名术后康复的残疾孤儿被家庭收养。 年幼,失去双亲,身体残疾——孤残儿童无疑是社会群体中最弱小、最困难的一群人。 抚养孩子,本应是父母的责任。可是这些孩子,却因为先天的残疾,被亲生父母遗弃,他们的明天显得灰暗和阴霾。 在雅安市福利院的墙上,挂着孩子们刚来时的照片。照片上的残疾孤儿们有着不同的疾患和不同的面孔,相同的却是他们悲惨的身世和那些稚嫩的面孔上没有的童真笑容。 在“明天计划”中,这里所有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残疾孤儿都得到了全额的医疗拨款,先后在成都和雅安的各大医院接受了手术。三年过去了,这里具有手术适应性的残疾孤儿已经全部完成了治疗,已经或正在消除先天的残疾。 现在,这些娃娃不仅能玩而且很会玩了,在福利院儿童部里,一群孩子叽叽喳喳“闹麻了”,一边看动画片一边跟着电视大声念台词的,嚷嚷着拿着玩具钓鱼竿要去钓“酸菜鱼”的,里面最具号召力的孩子王就是那个接受了“明天计划”手术的“亮亮”。他们脸上有着的是儿童应有的天真和快乐,那开怀的笑容里有着以前所没有的自信。 尽管身体残疾,被父母抛弃,但他们却并不是无依无靠,明天计划给了这些残疾孤儿另一个明天,一个有阳光,有温暖,可以纵情欢笑,可以放声歌唱的明天。 “明天计划”为他们重获健康提供了契机,但是手术康复工程的启动,就意味着政府,尤其是民政部门,必然要为这些孤残儿童担当更多的风险责任。可要连国家都不管,这些残疾孤儿还能指望谁?!于是,为了这些孩子的明天,国家启动了“明天计划”,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治疗孤残儿童的责任一起担了起来。孤残儿童医疗费用的全额国家财政拨付,为无数残疾孤儿照亮了明天前行的路。 经费有保证的“明天计划”只是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到去年年底已经基本结束。然而残疾孤儿仍会出现,三年计划结束之后怎么办? 令人欣喜的是,记者进入国家民政部网站查询获悉,民政部将会在下一步要建立“明天计划”的长效机制,“明天计划”将由3年的集中“战役式”活动,转变为日常性的工作;同时启动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资助地级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儿童福利机构,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建立起集养护、教育、康复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 |
来源:四川新闻网--雅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