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孝老人无疑是令人尊敬的,他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所称道的那类“拼命硬干的人”。在这个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里,雷锋精神正被人们逐渐放逐,雷锋的名字也已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李克孝老人却不仅践履着雷锋精神,而且还穷尽其所有收集并展出雷锋事迹,这种执着如一、孜孜以求的精神本身就是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是一种十分稀有的传统美德。对此,我除了深表赞叹以外,还有一点点感想说出来给李克孝老人及大家听。
我注意到,上述报道的标题是《被雷锋感动的嘉兴老人想感动更多的人》,一个“想”字颇令人回味。报道没披露,老人在公交车上让座及举办的60多场“雷锋生平回顾展”到底感动了多少人,尽管参观人数有5万余人,但没说他们感动了没有。有意思的是,内有这么一段话:“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人耳濡目染,也改变了许多。小孙女李晨毓每周三放学后,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把,从六楼开始,把楼道扫得干干净净。”难道老人的雷锋精神只感动了他的小孙女吗?事实可能不是这样,但事实也许就是这样:被老人的雷锋精神感动的人众不是很广泛。
雷锋精神确实很感动,老人的事迹和精神也确实很感人,但遗憾的是仍然停留在“想”字上,响应者不是很多。对此,老人不必抱屈,而是应该分析。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作为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雷锋精神曾经感动和感召了一代人,但而今已是新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如果再号召人们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听话精神和秋风扫落叶精神恐已不太合时宜。即使是将雷锋精神归结为好人好事并号召大家去学习,我也以为那也是浅层次的,不具有多大的号召力。从老人的收藏分析,老人策划的“雷锋生平回顾展”很可能是照单全收,没有把能体现时代精神的雷锋事迹有选择地加以展览,因此影响了展览的效果。
如果想让雷锋精神感动今人,我建议,李克孝老人在办展览时,不妨将能体现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听话精神等事迹作淡化处理,而把做好人好事这类事迹归纳提升为公民礼仪和公民道德予以介绍推广。譬如说,雷锋曾说,“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毫不留情,这样的提法在而今这样一个什么都讲全球化的时代里恐怕就不太合适。不要说,一国之内已不存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就是国与国之间也都讲和平共处,世界大同。对于地球人来说,当下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共同敌人乃是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物种灭绝。李老要是在介绍展览时能如此这般借题发挥一下,就给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效果就两样了。
总之,不论是自己学雷锋,还是号召别人学雷锋,都要有点新思维,新创造,否则很容易将之庸俗化。
来源: 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