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锋感动的老人能否感动更多人
2007-03-20
“在公交车上,我要是看到有上了年纪的人没座位,我就站起来让座。大部分人看我这么个老头让座,都不肯坐的。但是我会坚持,我就是要做给一车人看。”“让完座,我会走到那些还坐着的年轻人边上,要他们起来,给我让座。”说这话的是位76岁老人,叫李克孝,嘉兴人。其人生经历与雷锋极其相似,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成了一位当代活雷锋。有次在和一群小学生闲聊时,学生的回答“雷锋是香港演员”刺激了他,决心利用自己丰富的雷锋事迹收藏搞巡回展览。自2004年3月以来,已在嘉兴以及邻近区域举办了60多场“雷锋生平回顾展”,参观人数5万余人。(3月19日《都市快报》)

  李克孝老人无疑是令人尊敬的,他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所称道的那类“拼命硬干的人”。在这个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里,雷锋精神正被人们逐渐放逐,雷锋的名字也已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李克孝老人却不仅践履着雷锋精神,而且还穷尽其所有收集并展出雷锋事迹,这种执着如一、孜孜以求的精神本身就是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是一种十分稀有的传统美德。对此,我除了深表赞叹以外,还有一点点感想说出来给李克孝老人及大家听。

  我注意到,上述报道的标题是《被雷锋感动的嘉兴老人想感动更多的人》,一个“想”字颇令人回味。报道没披露,老人在公交车上让座及举办的60多场“雷锋生平回顾展”到底感动了多少人,尽管参观人数有5万余人,但没说他们感动了没有。有意思的是,内有这么一段话:“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人耳濡目染,也改变了许多。小孙女李晨毓每周三放学后,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把,从六楼开始,把楼道扫得干干净净。”难道老人的雷锋精神只感动了他的小孙女吗?事实可能不是这样,但事实也许就是这样:被老人的雷锋精神感动的人众不是很广泛。

  雷锋精神确实很感动,老人的事迹和精神也确实很感人,但遗憾的是仍然停留在“想”字上,响应者不是很多。对此,老人不必抱屈,而是应该分析。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作为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雷锋精神曾经感动和感召了一代人,但而今已是新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如果再号召人们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听话精神和秋风扫落叶精神恐已不太合时宜。即使是将雷锋精神归结为好人好事并号召大家去学习,我也以为那也是浅层次的,不具有多大的号召力。从老人的收藏分析,老人策划的“雷锋生平回顾展”很可能是照单全收,没有把能体现时代精神的雷锋事迹有选择地加以展览,因此影响了展览的效果。

  如果想让雷锋精神感动今人,我建议,李克孝老人在办展览时,不妨将能体现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听话精神等事迹作淡化处理,而把做好人好事这类事迹归纳提升为公民礼仪和公民道德予以介绍推广。譬如说,雷锋曾说,“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毫不留情,这样的提法在而今这样一个什么都讲全球化的时代里恐怕就不太合适。不要说,一国之内已不存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就是国与国之间也都讲和平共处,世界大同。对于地球人来说,当下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共同敌人乃是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物种灭绝。李老要是在介绍展览时能如此这般借题发挥一下,就给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效果就两样了。

  总之,不论是自己学雷锋,还是号召别人学雷锋,都要有点新思维,新创造,否则很容易将之庸俗化。

来源: 浙江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