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还是不体检?这是个问题。哪些项目该检,哪些项目不该检?这也是个问题。体检费用从哪里出,需要多少?这还是个问题。
一到两年一次的中小学生体检,这个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法定命题,在今天面临多方挑战,困扰重重。
一费制:体检费用成问题
春、秋两季是中小学生体检的集中期。然而今年3月份,在江西省的主要网络媒体大江论坛上,人们却在热论一个问题:中小学生体检——检还是不检?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原因在于体检的费用。自从实行“一费制”后,体检费就成为额外收费,而让体检工作不再那么顺畅。由于体检费出处不明,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中小学生健康“年检”,于2005年秋季在江西省许多地方中断了。
同样的情况存在于许多其他省市。江苏省有关文件规定,学生体检费只能对新生收取,其他年级的体检费由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列支。但是由于学校公用经费不足,无力支付学生体检费,致使所有学校都不能对除一年级以外的学生进行体检。为此,江苏省南京市10名政协委员曾专门为此提出提案,呼吁将中小学生全员体检费用从代办费中列支。
家长支付,学校支付,或从代办费中列支,每种支付方法都存在难处。据记者了解,现在多数地区都选择了向家长收费,收费金额6元、8元到10元不等。虽然数额不算大,但仍有不少农村家长认为此项投资不划算,拒绝买单。浙江省农村的中小学生比较幸运,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最近联合出台的《浙江省农民健康体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该省农村中小学生将每年免费进行一次体检。
胸透:做还是不做
今年,中小学生体检再次引得万众瞩目,是因为3月1日正式实施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根据规定,中小学生做体检时不得做胸透。理由是,由于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大量射线照射对其组织器官(如眼球晶状体、颈部甲状腺、生殖腺等)伤害较大,易诱发各种病症,严重的还可能致癌。
政策出台后,各地中小学生体检项目相应调整。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教委卫生保健所了解到,北京市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的体检项目中,已经取消胸透这一项。丰台区教委保健所的秦老师表示,目前该区小学生两年一次体检,中学生一年一次体检,体检项目按年级不同有所不同。另据了解,北京市初三毕业生的体检项目中含有胸透项目,部分区县初一、高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会检查胸透。
不过,部分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不少学校的学生体检项目中仍包含胸透。日前河南省郑州市一名小学生家长曾向本报记者反映,反映学校违规将胸透列入体检项目。记者联系到该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他有话要说:“体检是自愿的。当初同意让学生做胸透,是考虑到结核病等肺部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对一所学校来讲,这是非常现实的威胁。据我了解,胸透对孩子的影响没有媒体宣传的那样夸张,但是既然卫生部做出规定,我们也没有插嘴的余地。”
作用:不排除患病可能
可是,在很多学生的记忆中,体检只是例行公事,是沉重课业中的调剂。佳木斯大学学生侯旭东还记得一次体检验尿时他有点害羞,工作人员干脆对他们讲:“如果不想验尿的话,就在这表格上给你填正常。”当时不少同学因为嫌麻烦加上害羞,就选择了直接填“正常”。至于自己报身高、体重这种事情,更见怪不怪了。
在北京市某媒体工作的李爽对学生体检的效果也持怀疑态度。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她在单位体检中被查出腹部有一个直径十多厘米的肿瘤,主治医生判断这个肿瘤的发育期应该超过两年。可是,大学四年每年都有体检,毕业体检更堪称全面,怎么会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漏网呢?
记者为此事专门请教了北京市某医院的外科主任医生,李医生分析每种病在不同时期的症状并不相同,有时在外部体征上的确没有明显表现。加上机器的准确率和人的作用,从专业角度不排除漏诊的可能。但是,他强调:“体检的作用并不在于排除你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而在于及早发现病症、及早治疗。只要多数人群的检查有效果,体检的目的就达到了。”
虽然体检工作面临种种困难,但各方力量仍力求保证体检的频率和范围。因为“只有定期、连续开展体检工作,才能全面、系统、及时地掌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生情况,才能科学地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给政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愿这句政府公文中常引用的话语,能求解成功落到实处。
■ 链接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学校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学校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卫生防疫站,对学校卫生工作承担下列任务:(一)实施学校卫生监测,掌握本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动态;(二)制定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计划;(三)对本地区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四)开展学校卫生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教育、体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
胸透“猛如虎”?
反对者说
深圳从事医疗放射防护专家 朱志新
胸透、X光、CT等放射性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也可能是异常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一个癌症病灶。所以说放射检查次数做得越多,诱发癌症的概率就越大。
广州医学院教授 强永刚
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对放射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在其放射检查后的未来几十年里,远后效应就可能被诱发。
支持者说
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 张医生
记者:胸透对少年有何影响?
张医生:其实不只是对青少年,胸透对任何人群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能对青少年某些器官有损伤。长期接触射线,肯定会损害人体。不过,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接受胸透检查,对身体影响应该不大,至少目前没有确切数据说明这一点。
记者:既然有创伤的潜在危险,为何还要采用胸透这种检查方式?
张医生:首先我要说明一点,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无创”检查的方式。胸透是检查肺部结核病等肺部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能早期发现肺部病变,及早治疗。当然,对肺部的检查也可以采取拍胸片的方式,辐射量小一些。但相对而言,胸透对诊断肺部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效率,并且成本更低廉,一般而言胸透检查只需5元,而拍胸片要花费40元左右。
记者:您认为大规模取消胸透会有不良影响吗?
张医生:由于胸透是检查肺部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完全取消胸透检查,有可能造成肺部传染性疾病的漏诊。尤其是在学校之类的人群密集区域,如果不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广泛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国内肺结核病人有抬头趋势,发病率甚至比七八十年代还高。根据我国的这种国情,及时、定期体检应该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具体实施上,我国多年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经验,并未否定胸透的作用。相比不确定的因胸透致癌的几率(可以通过采取防护措施和减少检查频率降低),结核病的危胁更现实。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针对具体检查具体分析,不能一棍子将胸透“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