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同居者要开除 广州高校给情侣戴上紧箍咒
2006-02-17
今年9月,随着国家教育部制订新的学生管理规定,各省市高校也纷纷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相应的具体细则。当中,“禁租令”“禁婚令”解禁等一系列亮点在新学期的学生守则中大放“异彩”。

    在广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高校针对现行学生管理的问题制订了一些新的标准,其中非法同居、第三者插足等道德问题都被不约而同地写入了校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处分措施。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规出台后,在各大高校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场关于校园“道德法”的辩论从象牙塔蔓延开来。

高校家法将严惩同居等不良行为

    近日广东高校纷出台新的校规,在新校规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伦理道德问题以文字方式明确写进了新校规。

    华南师范大学日前出台新《学生违纪处分暂行办法》,按照新校规,"与异性非法同居、以谈恋爱为名玩弄异性、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中一方保持着为我国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特殊关系,情节严重者将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此外,新校规还将违纪行为详细分为七大类,对每一种违纪行为都明确规定处分类型。校方表示,这样在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判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上也列出:"破坏他人婚姻、家庭,视其情节和影响,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违纪处理办法》中也规定:"破坏他人婚姻、家庭或以恋爱为名玩弄异性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大学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校外租房租告

    广州中医药大学则根据学校的特殊性,在校规中明确严惩对病人有不轨行为的学生。在临床学习期间利用医务人员工作之便,对病人有不轨行为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达到公平公正,一些高校在制订这些新校规时也同时规定了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对违纪学生实施纪律处分,必须经过如下程序:调查取证;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审理;决定,送达。”作为当事人的学生不仅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并且在学校做出“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处分”的时候,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学生有权要求召开听证会。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如果认为受到的处分不合理,就可以向委员会提出申诉,以得到更为公正合理的处理。

家法警戒违规者引起反对声一片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新校规的出台在高校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记者近日走访了广东几所高校发现,不少学生对新校规持反感态度。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小孙同学认为,同居等问题是个人隐私和权利,学校无权干涉,这种规定说得严重一些是剥夺人权。

    小孙的观点在一片反对声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大四的郑同学也认为:"新校规所规定的纯属于个人道德问题,怎么能用校规去强制管理呢?再说,道德问题很难界定的,怎么是非法同居或者保持特殊关系呢?社会上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何况学校的校规?"

    与小郑同寝室的室友们还大胆地表达说:"恋爱是自由的,性也是自由的,只要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并且行为不触犯法律,学校就没有资格处分他们。"但她们同时也认为,同居确实涉及到一个道德问题,看上去虽然问题严重,但一被写进校规,就觉得好像有点干涉了他们的自由,觉得不是很好了。

    更多的学生则认为相关规定明显难以执行,除了对违规行为难以界定外,更难收集到证据。不少大学生表示:"什么算是非法同居?两个谈恋爱的人住在一起算不算?"还有学生提出,"怎么定义什么叫玩弄异性呢?指生理还是心理?"

    也有学生表示,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行,无需校规来强制"管理"。

司空见惯就意味着要放弃管理?

    新校规同时也得到一些支持的声音。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刘海对记者说,"拍拖虽然是自由的,但是也不能太过随便。尤其是同居、做第三者破坏人家家庭幸福的,更有必要对这样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对于学校这样的规定是完全可以接受并且觉得是有必要的。"

    暨南大学一位大三女同学悄悄地告诉记者,"我们宿舍6张床却常常住着7个人,同寝室的一位女生常把男朋友带回来过夜。晚上,我们宿舍其它同学都听见那张床上的动静,弄得我们常常一晚上都失眠。我们不想听,可我们都不得不听!"这位女同学说:"我举双手同意这样的校规出台,因为学校这样做是十分及时必要的,新校规能给大学生一个很好的氛围。毕竟是学习的地方。"

    新校规引发的争议却让校规的制定者颇为头疼。记者几经波折,华南师范大学才同意接受采访。

     "非法同居、破坏他人家庭"这些行为在法律上都是不允许的,学校依法写入校规又有何争议性可言?"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冼德庆不解地说。



保持距离,小心被开除

    据介绍,其实该校在2001年制订的校规中就已经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只是那些年,大学生还较为单纯,没有受到社会上过多不良风气的影响,但现今,大学校园已经很难成为净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让学校不得不正视这些情况,出台这样的规定"确有必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制订这样的规定并非空穴来风,在广州高校中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位从事家教的女学生,做兼职没多久,一天,请家教的女主人突然找到学校,控诉女学生与其老公发生了性关系,第三者插足已经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面临妻离子散的局面。女主人强烈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管教。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高校该如何面对?我们学校总不能跟对方说,'那是女学生自己的事情,你去同她谈吧?'学校应该对学生负责任。出台这样的校规,就是要让学校的做法有据可依,名正言顺地依法办事。"冼德庆诉说着如今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无奈。

    如果说充当第三者等行为还是一种个别现象的话,那么大学生同居已经成为见惯不惊的校园现象。在广州高校周边地区,比如石牌、五山和下渡等地,目前已出现一些"大学生村"。据媒体披露,广州高校有10%的学生曾经租房,其中就有不少是"异性同居族",被大学生私底下称为"大学生夫妻群落"。同居现象在现今大学生中已经比较普遍,也是一种得到默许的行为。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张敏强参与了新校规制定的讨论和研究。针对该校的大学生非法同居将受处分等规定,他指出,尽管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作为“教学育人”的大学学府,对学生做出道德约束非常有必要。

    广东省政协委员、高校教育工作者林伟建认为,诸名大学生同居等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牵涉到诸如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影响和问题,但其司空见惯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管理。大学生同居作为一个事实,高校教育必须承认这一点,充耳不闻是对大学生的不负责任。

高校到底需不需要"道德约束"?

    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伦理学教授章海山充分肯定了广东高校出台禁令的做法。他认为,我们国家曾于2000年颁发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道德建设要有一定的法制制度来约束和保障。广东高校的新校规,对于刻意违反道德约束的学生起到很好的制裁作用,对于其它学生也起一个导向作用,因此试行这样的校规是值得提倡的。再加之,大学生的身份本身就与社会其他成员略有不同,作为国家具有深刻思想性、内涵性的知识分子,应该在行为道德上对自己严加约束,学会尊重自己,作为高校制定这样的规定也就无可厚非。


究竟怎样才算是以谈恋爱为名玩弄异性?

    制订校规的广东各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也同时承认,新校规中确实存在“如何界定违规行为”等问题,但难以界定并不意味着放弃管理。因为目前高校中,诸如因同居等道德问题引发的危害身体、带坏风气、触犯法律、危及社会的案例有增无减,对此切不可再等闲视之。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则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时期高校更需要“道德约束”。

    而部分法律界人士、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对一些高校对道德问题作约束的规定持不同意见。中山大学法学院的一位副教授则认为,学校初衷当然可以理解,每所学校当然希望培训的都是正人君子,可是对有出轨行为的学生作出记过,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会不会剥夺了他们受教育权利?

    这位教授认为,性早熟、灯红酒绿的诱惑,都可能令男女学生放弃对自身的保护,游戏对待两性问题。但是,大学的任务是应该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以此抵御不良风气的腐蚀。”该教授说:“破坏他人婚姻、玩弄异性等本质上属于道德出轨行为,对出轨者对症下药的措施应当是道德挽救,而不是超越教育行为之外的严厉惩罚。”

    在这场有关高校道德法的辩论中,也有教育专家表示,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经将"婚育权"还给了大学生,也废除了"道德败坏要开除学籍"的规定,这些都是一种进步。事实证明,这种法令层面的"制度性开放"并未导致大学生"婚育潮",并没有出现有人预料中的"洪水猛兽","堵不如疏"在现实中发挥了良好的功效。这种做法也值得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和借鉴。

    这场道德法的辩论还在象牙塔内继续,对于诸如大学生同居等敏感问题,管不管、该怎样管确实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十分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