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人"姐弟用笑声为人生补钙
2007-02-05
   中华龙都网讯:

爸爸张学军、弟弟张阳在下象棋,女儿张娜一旁观战

爸爸张学军和妈妈许玉香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006年5月,一个身高只有1.29米的残疾女大学生的求职经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她叫张娜,23岁,患有先天性玻璃脆型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极罕见的病症,这种因遗传基因错误组合导致的病症,10万对夫妇中才会碰上一对。这种病目前还没法治,只能熬过16岁,骨头再次发肓长硬,就算过了关。

  16岁之前,张娜共骨折了18次,三岁半时的一次骨折,断骨弯成了几近90度,骨茬深陷肉里。医生说,必须做矫正手术。可是,矫正手术失败,张娜右小腿肌肉因为神经被切断而逐渐萎缩,右脚内翻成了90度,右腿自膝盖以下完全没有了知觉,留下终身残疾。

  故事还不仅止于此,在张娜故事的背后,还隐藏着他们一家人辛酸而又阳光的感人故事。

爸爸张学军

妈妈许玉香

姐姐张娜

弟弟张阳

  张学军、许玉香,两个老国企的普通职工,一对生活简单的平凡夫妇,却因先后生下两个“玻璃人”儿女而变得不再普通和平凡。

  先后生下一对儿女却都是“玻璃人”

  本已晚婚的他们在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已是近三十岁了,不幸的是,女儿一出生后脑就是软的,而且大腿是明显的O型。十几天后,孩子的后脑奇迹般地长硬了,这让夫妇俩悬着的心踏实了不少。

  一个月后的一天,一个很普通的拍哄孩子的动作却让女儿大哭不止,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孩子患有先天性玻璃脆型骨质疏松症,俗称“玻璃人”,这种因遗传基因错误组合导致的病症,10万对夫妇中才会碰上一对;不幸的是,这110万的几率被这一家人摊上了。自此,夫妻俩的心再也安稳不得。

  四年后,抱着要生个孩子以后能照顾姐姐的心愿,张学军夫妇又生下一个男孩,孩子两岁时的一次骨折,再次摔碎了这家人的梦想,儿子也是“玻璃人”。

风风雨雨二十三年过去了,这二十三年中,女儿张娜与儿子张阳都分别骨折了18次,并且最后一次骨折都发生他们十四岁那年。俗语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张娜和张阳充分验证了这一说法,每次骨折,他们都要躺在床上三个多月才能痊愈。说起来其间的难处,妈妈许玉香说那是写上五大本书也写不完的故事。也许是遇到的难事太多了,妈妈很多事都已经记不起来了,想想最难的时候,就是两个孩子同时骨折时,一个打着石膏躺在家里,一个躺在医院等着打石膏,“当时觉得日子真是过不下去了。”妈妈淡淡地说出了这句话。

家里用了多年的破旧家俱

亲戚淘汰的冰箱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电器

  坚强成就了一家人的幸福

  现在,女儿张娜已经大学毕业,大洛阳一家广告公司做内勤;儿子高考过了三本的分数线,最后决定再复读一年考个名牌大学。这样的家庭能走到现在这一步,爸爸妈妈的坚强支撑自是不必说了,女儿儿子也继承了父母同样的坚强。儿子张阳从小比较顽皮,一次因为顽皮又一次骨折,张阳强忍着不肯露出半点痛苦的表情;女儿张娜在放学下楼的途中不小心骨折,老师同学都吓得不得了,张娜却轻松地说:“呀!腿又断了。”在这种一年至少骨折一次,骨折一次就要养三个月的情况下,两个孩子的学习却从来没有落后过。妈妈很自豪地说:“这两个孩子学习都非常用功,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从没有留过级,家里人也从没有为他们升学发过愁。”

女儿张娜儿时的照片

儿子张阳的卧室是把厨房隔出一些改造成的

儿子张阳儿时玩的剑如今成了掏老鼠洞的工具

女儿张娜床前墙上也不忘贴上各种明星画

  乐观,开朗了自己,感染着身边人

  张娜张阳是两个特别爱笑的孩子,邻居说哪里有张娜,哪有准有笑声。张娜的好友说张娜特别的开朗乐观,一次骑车带张娜到外面玩,看到路人对她们投来异样的眼光,当时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心里有种自卑感,很后悔带张娜出来,可回头看张娜没事人样的乐呵劲,心里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没了,对别人投来的眼光也不再在乎了。张娜的乐观开朗是很有感染力的。

妈妈许玉香以前都是骑三轮车分别送两个孩子上学

一家人在接受采访

  人人心中都有梦想

  去年,张娜报考了武汉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可惜有一门专业课没有过,妈妈说张娜很喜欢心理学,很想分析人的心理,帮助一些人乐观地面对人生。现在,张娜说要把考研的事缓缓,先干几年工作,希望能在经济上给家里些补贴。她还有一个愿望是希望能从事一些帮助残疾人的事业,希望可以帮到像她一样残疾的人。

  同样,弟弟张阳也有自己的梦想,去年高考考了五百多分,过了三本的分数线,可张阳想上名牌大学,想学经济学,妈妈说,张阳的梦想是以后能够当个大企业家。

  妈妈说,他们现在日子过的也可以了,她退休的早,开始退休金只有三百多,现在也涨到五百多了。爸爸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明年就可以退休了,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找多一些的零工或赚钱的活的来干。他们没有别的期盼,只想着女儿能自己养活自己就行,没想过要女儿的什么回报。现在他们的目标就是再挣些钱,能够供儿子上完大学,如果可以,还希望能给女儿做矫形手术,让女儿真正好起来。妈妈说,接受采访,只是想通过媒体能够找到可以为女儿做矫正手术的医生,没想着要从社会上得到什么帮助,他们养育儿女本来就是份内的事,是做父母的本分。

   转自:大河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