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第一课“上厕所”
2006-09-14
  •   现在想来,教会野孩子不要上错厕所,其实隐含着很有意思的象征意味,和古代先生教孩子男女之大防有某种继承关系,似乎这就是学做文明人的开始。

原题:学会上厕所的第一课 (十年砍柴

文章地址:http://www.bullog.cn/blogs/kanchai/archives/17036.aspx

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他上私塾的情形,“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 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在中国教育的私塾时代,大约儿童一开蒙,先生会告诉孩子们如何向孔圣人行李,从此,大伙儿不再是玩泥巴的小屁孩了,而是圣人的学生。向孔子的画像或牌位,就是要灌输这样的道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新文化运动后,“孔家店”被打倒,逐渐地私塾废而学校兴,孩子们进学校的第一课学什么呢?好像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有差异,记得我哥哥说他上小学时,第一课老师教他们喊“万岁”。

无论向孔子牌位行礼还是喊“万岁”,其实道理差不多,都在仪式中强化混沌未开孩子们的礼教意识。让这些原来只认父母兄弟的小孩们,培养出一种礼教社会的秩序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权威,什么是禁忌。等等。

我上学的时候,已经是英明领袖一举粉碎四人帮后一年,教室讲台的上方张贴的是已故领袖和当时领袖两人的宝像,再喊万岁不合适了。

那时候没有学前班,一帮放牛伢子、打猪草的妹子,大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像羊群一样,被老师圈到教室里后,点名让大家相互认识。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也是我的婶娘,开始教大家第一课。

她把大家带到教室后面,指着洼地里用红砖修建的一座小矮房,告诉大家,这是学校的公共厕所。东面写着“男厕所”,男同学上厕所一定要这边;西头写着的是“女厕所”,女同学进那边。现在大家是小学生了,要讲文明,千万不要上错厕所。她尤其叮嘱我等打赤脚穿短裤、浑身脏兮兮的男孩子,说你们现在在学校读书,不是在山里放牛,不能随随便便找个地方拉屎撒尿,一定要去厕所,而且要上这边的男厕所。

说来好笑,“男、女、厕所”竟然是我最早认识的四个字。那天放学回来,娘问我,第一课你婶娘叫你们什么呀?我回答说:教我们别上错茅厕,还有,以后在学校不能叫她婶娘了,得叫陈老师。我娘嘟哝了一句,就教了个上茅厕?

现在想来,教会野孩子不要上错厕所,其实隐含着很有意思的象征意味,和古代先生教孩子男女之大防有某种继承关系,似乎这就是学做文明人的开始。

不知道如今小学生入校第一课老师教些什么。前两天看报纸得知,重庆一些学校教小学生的第一课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条新闻还引起广泛的讨论,有人说这会培养孩子们与社会的疏离感,会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可是,现在总有小孩受陌生人欺骗的新闻报道出来,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全问题,学校这样讲第一课,是否算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