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当我们还在谈论是不是应该同情乞丐,怎样才能防止被骗的时候,乞丐毫不理会我们的困惑和担忧,人家正在悄悄地“跟国际接轨”,直接瞄准外汇了。这位用英文乞讨的小妹妹,真是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用英文写乞讨书,是为了卖弄文采,还是为了赚取外汇?是为了引领乞丐业的潮流,还是为了提高我们民族的国民素质?我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目的。但不管为什么,我觉得小姑此举有不妥。
第一,虽然现在是“鸟语”风靡天下 ,但我们的汉语还是更流行一些,我们最喜欢说的还是普通话,最喜欢看的还是方片字。小妹妹别出心裁用英文乞讨,这不是考我们的英文水平吗?像我这种学俄语的干脆就是只懂得“三克油”是啥意思。任你写的故事多么凄惨感人,我只知道你要“三克油”。平时看到可怜的孩子我都会多少给点,心想毕竟是孩子嘛。但遇到这样的我就不会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第二,就算是遇到能看得懂的人,我想人家也会考虑:用英文乞讨,你在乞讨什么?是讨一口饭吃,还是讨点钱花?要是讨钱,那你讨的是人民币,还是美元,还是英镑?给你饭吃怕伤你自尊,给你人民币也会觉得没面子,给外汇,国内的人也不会随身携带阿。所以小姑娘又错过了一批乞讨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这小姑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自己要钱的“正事”给耽误了。最后得到的同情和援助没多少,倒是引起很多人的议论和猜测。
我就一直猜想那小姑娘的父母是不是那种宁愿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也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从小就送这孩子去双语幼儿园了,以至于她现在不能用汉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要借助英语。要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她的父母把她推上了这种乞讨都讨不来钱“绝路”,真是让人反思这种“良好”的教育。
我还猜想是不是有人故意炒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利用孩子的聪明去赢得大家的关心和同情。但这种聪明没有用到改用的地方,所以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和冷漠。
猜测种种,议论纷纷,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