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上一颗火山石
在海口市郊区的琼北火山带,有一片由火山石覆盖的丘陵区域,当地人称“羊山”地区。这里地少,人多,缺水,遍地可见的唯有坚硬的火山石,海口市几个贫困的乡镇都集中于此。有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学教师,二十载如一日,在“羊山”这块穷乡僻壤上辛勤耕耘,不计得失,平凡中孕育希望,正如千百年来默默守望于此的火山石,把自己的青春无声地奉献给了家乡的孩子们。他就是蔡于福。
二十载孕育希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二十出头的蔡于福,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十多年来,从只有一名教师的山村小学,到如今的龙泉全球通希望小学,他教过五六所学校,足迹踏遍了每个偏僻的村庄。
在任教过的每一所学校,蔡于福都以校为家,默默耕耘。1999年9月,他调到海口市龙泉全球通希望小学当教导主任,负责教学工作。整整7年了,他从没有离开学校一天,从没有误过学生一节课。他没有闲着的时候,只要有空,就刻苦钻研功课,认真备课。实在没事,也要为学校种点花草,查看电线和水管。如今的龙泉全球通希望小学,已经被点缀得像花园一般,校容校貌在全镇名列第一。
2000年暑假,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龙泉全球通希望小学对原来教师们住的破漏危房进行改造。在施工建设的两个月中,蔡于福坚守岗位,日日夜夜守在工地上,看管建筑材料、供水等工作都是他一个扛。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大热的天晚上带着一身臭汗回到家,澡也顾不上洗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有一天,运载钢筋的车在路上出故障了,修理不好,他只好与车做伴在路上渡过一个晚上。顾了“大家”,自己的家往往被抛在脑后。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母亲旧病复发,生命垂危,他却全然不知。直到送到医院治疗,妻子打电话告知,他才匆匆赶到医院看一眼自己的母亲。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从教20多年来,蔡于福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他的多年教学生涯中践行的一个思想。他说:“在我的手下没有差生,我不怕调皮捣蛋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006年3月,一位名叫王家杰的学生到他所教的六年级班里就读。王家杰是出了名的“差生”、“捣蛋生”,学习成绩一塌胡涂,前任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告诉他,这是个不可救药的学生!然而,蔡于福却不想放弃努力,多方寻找与之沟通、进而施加教育的突破口。在一次运动会上,王家杰在跑步中获得了全班第二名。蔡于福找到王家杰,跟他说:“你真的很棒,给咱们班争了光!在学习上加把劲,你也会是第一名!”。一句简单的表扬和鼓励,让王家杰激动万分,他说:“老师,你是第一个说我棒的人!我会努力的。”此后,蔡于福经常跟他谈心,主动地关心、指导他,给他补课。不出几个月,王家杰的成绩就飞速上升,分数从过去的十几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必有回报。2005年,蔡于福任教的学生参加镇里举行的学艺竞赛中,共获十几个名次,一年级还有一名同学获数学第一名!他本人也于2003年荣获市级骨干教师资格,2004年被评为龙华区优秀教师,2004年、2005年专业技术年度考核中均获“优秀”。
一个都不能少!
贫困地区儿童入学,一直是学校最头疼的问题。身为一名教师,蔡于福深深懂得,一个孩子上学,不光是一个人的问题,一家人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孩子一生以及国家未来的问题。二十多年来,为了让当地适龄儿童都能走进学堂,蔡于福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偏僻的村庄,跟孩子们谈心,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甚至还要自己掏腰包,给他们垫学费。他说,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离开校园!
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可以上学读书了,可是还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连作业簿费也交不上。今年,六年级的吴春桂同学,因为交不起作业簿费而心事重重,上课经常走神,蔡于福知道此事后,及时帮她垫了上去,让她安心读书。他所教的毕业班,每年中考前都要订一些复习资料,可是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订不起,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复习和考试,蔡于福每年都要帮一些学生交复习资料款。蔡于福说,他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一家五口人,两个孩子正在读高中,母亲年老多病,全都要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来对付。
“但是,身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孩子们的困难我们岂能袖手旁观!”蔡于福说,每当走过教室,听到孩子们朗朗和书声和无忧无滤的笑声,他内心就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满足。他目前所在龙泉全球通希望小学,学生的巩固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