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尽职守、勇担重任、艰苦创业(西藏)
2006-09-12

克尽职守、勇担重任、艰苦创业

——记格桑坚参同志的先进事迹

 

格桑坚参,男,藏族,1968年出生,大专学历,19937月毕业于西藏山南地区师范学校,曾先后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务,现任错那县曲卓木乡第二完小校长。

奉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乐于奉献是教师精神的核心,如果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那就意味着你选择了奉献。当格桑坚参老师告别大学踏上了错那这一神奇而贫瘠的土地上,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时,一个坚定的信念便深深地埋藏心底: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孩子们,到工作中寻找自我,在奋斗中充实人生。十几年来,这个信念一直在激励着他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对学生们真挚无私地奉献。格桑坚参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在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边境山区学校一干就是整整13个年头,用辛勤的汗水点亮了每一位山区孩子的心灵。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对错那县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全县教师树立了榜样。

1997年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他担任曲卓木乡第一完小的校长职务,该校始建于1995年,位于曲卓木乡郭梅村,学校距离县城68公里,平均海拔在4300以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气候恶劣,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但是格桑坚参同志是一个信念不渝、探索不止的血性汉子,他创新进取、执着追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只要你勇敢地去面对,真诚地去对待,必将滴水穿石,取得成功,接到通知后,他二话没说,服从组织安排勇敢担负起了该校校长的任务。由于学校刚刚建设不久,不要说办学条件,连规章制度都没有很健全,一切都处于空白状态,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所“百废待兴”的学校。针对这种情况,格桑坚参同志首先从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入手,他一方面向兄弟学校学习取经,另一方面根据本校实际,自己亲自起草编写了一整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科学依据,使学校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轨道。

曲卓木乡是全县乃至全区有名的贫困乡,群众生活极度困难,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不高,一度造成很多适龄儿童辍学流失,入学率时高时低,高峰的时候有将近40名学生辍学,对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带来被动局面。当然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是政府行为,应该归政府的职能范围。但是作为一校之长,格桑坚参同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教育的百年之计,他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结合当地实际,一家一户的做思想工作,劝说不愿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使曲卓木乡这个全错那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的学生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确保了整个错那的入学率。他担任校长期间,关心群众生活,稳定教师队伍,这也是他头脑中绷得最紧的一根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教育工作更重要。他经常挨家挨户深入失学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失学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包袱,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讲明让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其次,他联系当地政府,有针对性地举办了一期失学学生家长法制培训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依法治教意识,把理论的说服力、政策的号召力、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强制力、教育的引导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失学学生地家长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宣传教育,讲明了发展教育与提高民族素质的关系,与脱贫致富的关系。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每个家长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解决了控流保学的问题,基本做到了失学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然而,举办法制培训班并不是一个长期有效之策,要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还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于是格桑坚参又拿起手中的笔起草了一份《村规民约》即“错那县曲卓木乡关于巩固和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的办法”。经请示当地有关部门,已批准实施,从而有效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学难、流失易的难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逐年上升,现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100%。

执教十余年,他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变成了具有很强教学经验的成熟中年教师。刚到错那,没有校舍,没有住处,师资奇缺,他基本上是整天整天的上课,繁重的教学任务,严酷的自然环境可都没有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他意识到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能否真正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关键所在。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教研兴校、教改图强”的口号,坚持以教研教改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依托,改变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003年该校在全县统一考试中获得了教学质量第二名的好成绩,从办学到至今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180余名优秀毕业生,共考入内地西藏班8名学生。教学质量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3年入春以来,错那县发生了以学校为主要疫源地的流感、痢疾、黄疸性肝炎等疾病,其中曲卓木乡第一完小为疾病高发区和重点防治学校,给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险。为了使病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他的主持下学校制定了紧急预案,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努力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策略对学校进行改革创新,他不断的培养年轻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骨干,对刚走进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委以重任,充分利用新鲜血液的知识结构优势,早担重任,早成大梁。他还不忘总结积累工作经验,深入探讨农牧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2004年他在拉萨参加骨干校长培训期间写出了《如何巩固和提高农牧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的论文,并发表在《西藏教育》上,受到了农牧区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爱是阳光,它能唤醒沉睡的种子;爱是雨露,能滋润干涸的心田;爱也是催化剂,能融化冰冷的心灵。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家庭,性格的不同,思想的差异,是我们做教师的不得不因人而异。面对那些因父母离异而终日抑郁寡欢的孩子,格江老师就走到他们身边,用父亲般的爱去解开其心结,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当见到那些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终日蓬头垢面的孩子时,格桑坚增老师总是习惯地打来洗脸水,给钱让他们理发;当见到那些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时,格桑坚增老师总是跑里跑外,为之解决生活困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格桑坚参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1999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他任教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成绩名列全县第一,2004年被县教育局评委优秀校长,同年在县首届优质课评活动中他获得数学组第二名。但是在成绩面前他总是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关键是未来。一个人只要有追求,有爱心,那他将永远是快乐的和充实的人。我是浩瀚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平凡得像深邃海洋里的一滴水,我无怨无悔,我会继续我的事业,充实我的人生。“

正如他所说:“当年我服从组织来到了错那,我就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向组织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是呀,十多年了,他不是没有机会调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可是他没有;他不是没有自己的事情,可他没有请过一次假。他将自己的青春最宝贵的十年献给了错那的教育事业。他是一位错那教育的脊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