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献给教育(四川)
2006-09-12

忠诚献给教育

——记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银都希望小学教师王福春

王福春现年35岁,一个忠诚的教育工作者。自1991年从邛崃师范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以后,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和执着追求,先后辗转于蒲江县华锋村小、建华村小、金家村小、合江村小和银都希望小学工作,脚踏实地长期战斗在蒲江县农村基础教育的第一线。15年来,王福春老师先后获得过市、县优秀辅导员和成都市青教先进个人等10多种荣誉。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王福春老师1988年走出小山村,走进邛崃师范。选择了师范,也就立志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参加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是华锋村小,这是蒲江县的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他是第一个在这个村小工作的师范毕业生,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和班主任工作。离家较远,条件差,下班后自己做饭,买菜较为困难,但他毫无怨言。山村的孩子基础较差,学习比较吃力,为此,在工作中王福春老师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小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重点对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把对教学工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从“学会”到“会学”。到毕业考试时,这个毕业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取得全学区第一名。

由于表现出色,学校领导准备把他调到中心校,王福春老师主动提出到了更为偏僻的银都希望小学。王福春老师在担任1999届三班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的4年中,历次考试均是年级7个班中第一名,把其他班远远抛在后面。

1999年,刚送走毕业班的王福春老师又接手了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当时,这个班是同年级5个班中的倒数第二,班上有5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一位数”。王福春老师没有怨天尤人,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为每一位学困生建立了档案,时时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学习兴趣来了。一年后,这个班的数学成绩跃居年级第一,全部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打动了学校领导和和学生家长,在全县传为佳话。

教师仅有自觉的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探索精神。王福春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每接手一个班,老师就从三年级水平开始辅导奥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愉快和成功的乐趣。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数学兴趣,引导解题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先后有5人获得县华罗庚金杯一等奖,20人获得县华罗庚金杯三等奖。

教书育人 奉献爱心

《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授业、解惑是教给学生知识的话,那么传道便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班主任便扮演着这一重要角色,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王福春老师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班主任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面对农村学生现状,找准工作的落脚点。结合农村实际,王福春老师确定了班主任工作的落脚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对班干部工作方法的指导,严格要求每一个班干部,要他们首先管好自己,事事模范带头,与全班同学建立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树立榜样;再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班级体的机会,让学生从中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让学生能辩明是非、分清正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比如开展“三小活动”(小种植、小饲养、小捡拾)、“早晨五分钟”等,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使人人受益。

热爱本职工作,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做好班主任工作,王福春老师不是采取“撒大网、捕小鱼”的粗放型方法,而是找准杠杆的支点,做到事半功倍。经常与担任该班课程教学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配合,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加强学生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

爱在细节 放飞希望

2001年开始,王福春老师担任了寿安二小(含银都希望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并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干少先队工作,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

如何把少先队工作做出特色,王福春老师进行了探索。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从身边小事——垃圾分类处理开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创建社区少先队组织——绿色少先队,把学生在校外组织起来,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监督、学会自理,促进学生在校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绿色少先队五中队被评为成都市少先队特色中队。这两个活动在成都市少先队工作来说都是首创。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市内许多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做好做细少先队工作。关注贫困学生工作,把输血式的帮助变为造血式的帮助,让学生不但从物质上脱贫,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心理上脱贫,自尊自强,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关注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以班为单位,结合学生手拉手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对一的手拉手结对对子,开展学习生活的互帮互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班上重点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师生手拉手对子,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怀。学校支部每人对口联系一名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给予生产、生活、学习上的关心帮助。创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在寿安镇敬老院德育教育基地把“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学雷锋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下去,除平时的假日小队活动外,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和九九重阳节都要开展大型的敬老助残活动;在董口山烈士陵园德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教育基地和教育活动都已成为寿安二小的德育教育传统,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

少先队工作忙碌而辛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通过这几年扎实、创新的德育工作,寿安二小获得了“红领巾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校风示范校”、市县“红旗大队”等光荣称号,王福春老师也被授予县优秀辅导员、市青教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因为深深地爱着教育,爱着孩子,爱着自己的工作。从1996年开始,王福春老师担负着中心校和银都希望小学的实验、电教、教仪的管理工作。刚接手时,电教工作还是空白,实验、教仪管理很混乱,工作起来十分棘手,归类、建档清理摆放,每天都是忙到下午7点钟后,使学校电教自然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1999年“普九”复查时,王福春老师自己设计一个新颖的实验柜来陈列投影片,六十多盒各科的投影片,要在几天时间内逐一袋装、注录,还要抽空去指导木匠师傅做柜子。复查前一天,当王福春和木匠师傅把柜子抬进电教器材室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了,木匠走后,王福春老师一个人把投影片逐一陈列好后,已是凌晨三点多了,第二天的验收一次合格。现在,王福春老师的电教管理工作在蒲江县农村学校中首屈一指,2005年还接待了成都市锦江区教仪站领导和区所属农村学校各室管理员的参观学习。

此外,王福春老师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生活执著的追求和爱。从1996年开始,王福春老师已经连续参加4次公民无偿献血活动,献血总量已超过1000cc2001被蒲江县政府评为义务献血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15年的风风雨雨,泪水辛酸,一路走来,感慨良多。是对教育执著的追求,是对学生无私的爱,伴随着他。在充满艰辛却又时时孕育着快乐的小教道路上,这种爱与追求,伴随着他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