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的一朵奇葩(宁夏)
2006-09-12

山 区 教 育 的 一 朵 奇 葩

 

——记宁夏盐池县长城希望小学

左梅芳同志的事迹

 

左梅芳同志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迄今已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从一个民办教师成长为今天区级骨干教师,一路走来,坚定而执着,自信而从容。无论在偏僻的小山村,还是身处热闹的城镇,她总是那么站着,用她的智心慧语点燃着学生智慧的明灯,任凭那岁月的风霜雕刻额上的皱纹,三寸粉笔染白双鬓的青丝。三十多年来,她在三尺讲台上放飞无数高翔的小鸟,放飞自己的理想,却把自己留在了原地。

一名作家可以书写浩瀚的长江、黄河,可以把千古荒原大漠描绘得雄浑壮阔;一名歌手可以用百灵般的嗓子,唱遍山河,把峰岳上的千年积雪唱成淙淙流水。作为一名教师,凝聚了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在教育的田地上,她只有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开拓进取,无私无怨地奉献着。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代课教师她的责任心胜过了班主任,班内的每个学生都装在她的心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鼓励学生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做学习上的强者。她有一句口头禅“好孩子是夸大的,不好的孩子是夸好的”,她善于洞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班上哪个同学有心事、有问题,她便及时主动地与学生沟通,耐心和学生谈心,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打开孩子们的心结,解决好孩子存在的问题。

她曾代过的班级有一名孙某的学生,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和成绩都很差,老师经常批评,同学疏远,致使孙某总是抬不起头来,整天一幅孤苦伶仃的样子。她代上这个班的数学课后,第一天就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他的学习、家庭情况,第二天放学便随他到家里家访,一是具体了解他的家境;二是动员家长及本人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孙某的家里姊妹三人读书,母亲有病,父亲在外打工,光景十分惨淡。这种情况,她“顿生恻隐之心”,随手从包里拿出50元钱递给了孙某的母亲,说:“你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真不容易,自己又有病,这点钱你别嫌少,拿去给孩子买学习用具吧,你的孩子我会好好照料的。”孙某的母亲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一会才说:“我咋好意思收你的钱呢,这真是……”又转过身对孙某说:“还没有哪个教师来过咱们家呢,为了你,老师亲自跑到咱们家,你以后可要好好学习,这会学不好看咋能对得起老师呢。”又过了几天,她再次把孙某叫到办公室,见面就说:“老师知道你家很困难,看你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这是我刚给儿子买的一件上衣送给你穿吧。”说着把衣服放在了孙某的手里。孙某捧着衣服眼泪溢出了眼眶,此情此景,她的心里又是一阵难过。后来她又把孙某的位置调到了最前排,经常提问鼓励他,并叮嘱班主任及其他的代课老师多照顾。三年级的一次数学测试,孙某只考了56分,她悄悄地“借给”他4分,使他第一次尝到了及格的“滋味”。她的“慷慨”发挥了神奇的功效,孙某的学习信心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成绩逐渐进步,小学毕业时已跃居到班里前13名。

学生张某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在一节数学课上,她点了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四个学生乐滋滋地上去做了,唯有张某静静地坐在那儿,无动于衷。于是,她走到了张某的跟前,轻轻地问:“你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张某一双失神的眼睛看着她不说话。这时,有几个学生告诉老师:“老师,她不会。”“老师,她经常不回答问题。”“老师,她一直不交作业。”这时,张某的眼睛里映射出来的是自卑和恐惧。“张某,上去试试,你能做出来。”又是一些同学的议论声,“这道题不难,上去试试吧!”她再次鼓励着张某。终于使张某走向了讲台,张某做对了,她走到张某的身边,用手扶摸她的头说:“我说你能做出来的,以后胆子大一些就好了,你很聪明。”然后让大家给张某热烈的掌声欢送她回到坐位。此时,张某的脸上显得轻松而高兴。

2004年春,班上转来了一个插班生,她上了一段课后,发现这个学生课堂上老是东张西望,无精打采,作业马虎,经了解,该生迷上了网络游戏,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为使该生改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校内她一次又一次地找该生谈话,语重心长的说服教育。对他的学习丝毫没有放松,在作业批改中经常写上激励的批语。校外与家长密切配合,不间断的与家长联系交谈,他们家的电话成了热线。正是不厌其烦的大量工作,使该生开始变的“乖顺”起来,纪律好了,作业也认真及时完成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学生最后考入了一所中学的教师子弟班。

她的爱是包含着母亲一样的和蔼可亲,父亲似的深沉博大,包含着春雨般的润物细无声。在教学的研究上,那开满鲜花的窗棂上映着她的是伏案疾书的身影。她将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大胆制定出适合本学校、本班级的教学方案。数十年如一日教学的艰苦探索和跋涉,练就了她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了她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学校的教学能手和骨干。她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素质教学,同时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力求教学过程精益求精,追求教学过程的科学完美,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使不少学生由厌恶数学到乐意学习数学,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她所代的班级数学课堂充满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许多家长一提到她不禁啧啧称赞。多年她所代过的班级的教学成绩均处在学校同年级的榜首,名列全县前茅,几个率连年保持100%,优秀率达到80%左右。

由于教学成绩显著,1990年,她承担了人教社在宁夏两市、一县首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实验。在试教工作中,她努力学习,潜心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克服了重重难关,在教改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了《掌握试商规律,培养计算能力》一文并获得自治区教委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在五年的教改实践中,她曾多次承担了校内外的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多次受到了区、市、县级领导与同人、家长的一致好评。她因此也被区教委、人教社两次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试验先进个人”,获得了教改试验的荣誉证书,成为盐池县教改实验的带头人。

1992年以来,她承担了长城希望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她更以高度的责任感忘我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用新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带领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新课改,热忱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尤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先后指导韩菊春、陈彩银等人在吴忠市、盐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在她的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有多篇论文在区、市、县获奖,部分教师已成为市、县、校级骨干教师。她还不断涉猎文化知识,时刻给自己充电,1996年取得了大专学历,2004年拿到了计算机高级证书,曾先后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20007月到上海参加了首期希望工程教师培训。

数年来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多次被县委、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次被县委、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近年来,获得了县级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吴忠市小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吴忠市小学学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2004年被评为全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2006年,撰写的论文《浅谈转变数字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四学初探》获吴忠市小学教师论文二等奖。目前,她承担着全区骨干教师的重任,自己撰写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正在实践中。

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奋斗不息,三十多年的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三十多年的赤心不改,今天已过不惑之年的她依然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她酷似家乡的甘草,扎根山区,默默地、顽强地生活着,以自己的绿色,装扮着家乡贫瘠的大地,以自己甘甜的“心血”润着教育的沃土……

她,无愧于山区教育的一朵奇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