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故乡的“希望使者”(新疆)
2006-09-12

位于昆仑山脚下叶尔羌河畔的新疆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喀什市巴楚县,是全兵团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团场。这里孕育着享誉世界的刀郎文化,是刀郎人的故乡。

长期以来,这里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少生于斯长大于斯的少数民族农工子女,常常面临着辍学的危险。1998年东芝希望工程投资在该团民族二校十三连建起了第一所希望小学,为232名维吾尔族贫困农工子女带来了希望的春天!

 

刀郎故乡的“希望使者”

——新疆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希望小学

维吾尔族青年教师克比尔·买买提的故事

 

十一年前,毕业于喀什师范学校19岁的维吾尔族青年克比尔·买买提怀着一腔热情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农三师五十一团十三连民族二校从事教育工作。鉴于自己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克比尔暗下决心:任教后要竭尽全力让家乡的孩子有学上!为了实现这个诺言,他开始了艰辛的付出!

1995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克比尔被安排带6个班的美术课。他上第一节课时,发现学生们可怜兮兮的拿着铅笔头在旧纸上画素描。翌日,克比尔在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班里上课时,出现了同样的情景。这使克比尔内心一颤:他们怎么和自己的童年如此的想像。当年如果不是团民族中学美术教师裴祖拉的爱心帮助,自己也不会如愿以偿成为教师。克比尔在未领取310元首月工资的情况下,从家里拿出100元钱为6个班级的学生配齐美术用品。他宁愿苦自己,也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因贫弃学。在后来的教学中,克比尔发现家庭贫困不是根本原因,重要的是家长们思想保守,不重视教育。据悉,五十一团现有人口35812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85%以上,其中集体所有制农工人数占全团总数的37%,他们年人均收入不超过1000元。多数农工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人后,子承父业在家务农。目前五十一团民族二校有一个完全学校、九个教学点,在校生1790名,贫困生比例60%。解决少数民族适龄儿童逃学、失学、辍学问题迫在眉睫!

克比尔抱着星火燎原的执着信念,每年家访十余户为他们讲知识改变命运、科技脱贫的道理。可仍有部分家长不支持不理解、甚至破口大骂:“孩子是我的,我让他上学就上学,你管不着!”。血气方刚的克比尔将苦水咽到肚子里,耐心的说:“孩子是你的也是国家的,进行义务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将来没有知识,孩子就会继续受穷!”

精诚所致,也有不少家长给予克比尔动力。2000年已过7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买尔哈巴·赛米因家境贫困,被父母关在家里不让上学。克比尔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他打算好好开导开导买尔哈巴的家长。可是当克比尔走进家中,得知买尔哈巴兄妹四人,父亲常年患病,母亲种地持家时,怒火又转化为同情。买尔哈巴的母亲告诉他,自己没上学也能养家,再说也没多余的钱供女儿上学……克比尔又默默的承担起了资助买尔哈巴上学的重担。六年来,他省去了自己的烟钱、酒钱和买摩托车的钱。如今买尔哈巴已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克比尔也与买尔哈巴全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2月,买尔哈巴家种地交不起风险抵押金,棉田面积由15亩缩减到6亩。克比尔雪中送炭为他家垫付2000元抵押金,使他们又能顺利的种地了。为此,买尔哈巴的母亲请人写了封感谢信送到学校。她拉着克比尔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你是好人,让买尔哈巴认你做哥哥吧!”

熟悉克比尔的人说他傻、说他爱管闲事。他的邻居劝他放弃资助,让自己全家过上宽裕的日子。可克比尔甘愿“吃亏”,因为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19975月,克比尔任校团支部书记,他不仅关心自己教过的学生,还关注素未相识、身处困境的人。一次,他在与团校教师的闲聊中,听说该校一名十二岁的维吾尔族男孩努尔力身患骨癌,住院三个月后就被医院宣布放弃治疗,目前已在家疗养。当时,克比尔从自己结婚资金中拿出500元亲自送到努尔力的家中,还特意为他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记录着一个面含恐惧疼痛的男孩,肿着一条象腰一样粗的腿,后来这张照片成了努尔力全家珍藏的遗照。其实,同一年克比尔的妻子从喀什艺术学校毕业后,就一直找不到工作,至今还待业在家。克比尔一家四口全靠他一人支撑。每年的古尔邦节,妻子从没有穿过一件象样的新衣服。作为党员,克比尔不愿向党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解决妻子的工作问题,他也没有因家事影响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克比尔始终不忘教育他的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团结,告诉他们是党的好政策使大家有饭吃有学上;在生活上,他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着民族大团结。2005年的3月,克比尔在上班途中,发现一辆三轮摩托车翻倒在路基下,车上的五名汉族劳务工伤残严重,其中还有一名孕妇!克比尔二话没说,及时把他们送到医院,还想办法与劳务工的老板联系,直到等到老板来医院认人后,他才放心的离开。临走时,劳务工们苦苦追问克比尔的姓名,他无言而去。至今那五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是谁?但克比尔却记得他们。今年6月的一天,克比尔在巴扎上看到一名断臂汉族男子,他一眼就认出是他当年救过的人,看着他健康的生活,克比尔欣慰踏实了。

1998年,东芝希望工程在十三连建起了希望小学,克比尔第一个带头与教师们筹资1350元,为学校买花买苗美化环境;第一个集资1500元在希望小学的校门上制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铁架宣传字,又和大家筹资买扩音器,保证孩子们做操时听得上喇叭。这一年他被农三师团委评为“少先队优秀辅导员”,2001年被学校推选为校党支部书记,并连续四年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今年,他又拿上了新疆大学汉语言大专的文凭。

目前,令克比尔放心不下的有三件事:一、学校的音体美设施极缺,两百余名学生只有一个篮球、一个足球,民族二校党支部只有一台电视。孩子们根本无法享受电教设施;二、教师培训少,整体素质跟不上教育部门的要求,新课改难以实施;三、仍有大部分家庭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家庭学习经费支出少。他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为贫困儿童的教育奔波、操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