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无悔流血汗 一片忠诚为人民
-----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格老村希望小学田沛发老师事迹
田沛发同志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格老村希望小学辛辛苦苦耕耘了43年(民办30年),连任了41年该校校长。他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甘享清贫,在办学途中不畏艰难,艰苦创业,把原来只有两个班级,20多名学生,借用民房上课的教学点逐步办成了有260多名学生的村级完小。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贵州省青基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现已有9个教室的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一栋,500多米的围墙及各种电器设备,成了已具规模的村级完小。为国家、当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届又一届有用的人材和大、中专合格生。
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格老村希望小学的发展经历了四次搬迁,每次搬迁都是他出主意、想办法与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发动群众,与群众一起投工投劳、献工献料,特别是1997年的一次建校中,他睡马路守建筑材料,两个多月都没有回到离学校只有半里路的家,吃住都在工地上,在建校资金和建筑材料不够时,他把自己家里要用来买牛进行春耕的钱和打算给孩子们打嫁妆的木料都用在了建校工程上,使学校能按期完工,村中有些村民重男轻女,不送女孩入学,影响了全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他走遍了格老村的家家户户与学生家长谈心、交流,使全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98.2%,有的学生因交不起书、杂费不能入学和辍学,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买课本,使学生们都能读完小学,有的学生因病在家,而父母亲又没钱给他们买药医治,他就主动地把自己学到的中草药方送到学生家中,免费给学生治疗,有时还亲自把患有疑难病的学生送到离村100多里路的地区医院病理科去检查、治疗,使学生尽快恢复、重返校园,学校中有个别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做了违犯社会公德的事他就找学生个别谈心,耐心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尊师好学,遵纪守法的合格学生,有
1989年8月,学校因一名公办教师去世了,一名代课老师嫌工资低而走出校门,外地公办教师分来看到学校条件差当天就离去,村中有文化的男女都外出打工挣钱,学校缺乏教师无法开学,他就写信叫回在外打工的大儿子田金定放弃了每月800多元的丰厚收入,回乡担任月薪仅有20多元的临时代课教师,把即将关闭的学校支撑起来。
由于几十年的忘我投入,使他积劳成疾,无情的第三期鼻咽低分化磷癌,逼他几次倒在讲台上,而后送往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治疗,三个多月的住院期间他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希望小学,先后从医院里发出100多封信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和学习,用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向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青基会领导汇报,同时还先后写信给牛郎教育辅导站、松桃苗族自治县教育局的领导,请求他们要多多关照和支持格老村希望小学的发展,在化疗期间他以顽强的精神与疾病作斗争,得到了贵阳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领导的关心并加以宣传,紧接着贵州省青基会、团委、省委、省政府、省教委等各部委的领导及市内学校师生代表都赶到病房看望和慰问
由
他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办好自己所在的学校外,先后为牛郎镇大鹏村完小、牛郎镇中学、盘信民族中学建校中所遇到的资金不足、为全县小学义务教育工程资金的争取,尽了自己的力。2005年又为长期居住在海拔840多米,从解放初就开始办学至2005年还是借用民房上课的保固营侗族村寨牵线搭桥,建起了红卫村保固营教学点。三讲督查期间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得到“人民教师楷模、优秀共产党员杰出代表”、“田沛发永葆英雄本色”的好评和报道。
田沛发同志呕心沥血的精神,已被记入全国先进人物汇编“时代先锋”和中央大型文献“强国丰碑”、“中国专家人才库”、“贵州省优秀教师名典”、全国教育丛书“泛舟诲海”等书籍。1996年6月,中央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还以他的事迹为题材,在牛郎拍摄了《民办老师》四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一台黄金时间播放。全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材里也写下了他光辉的一页。
高山仰止,师德如歌
-----全国优秀教师田沛发还在工作
一
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的偏远小山村格佬村。
青山如黛,流水淙淙,晨雾迷朦。几十座苗家吊脚楼稀疏散落在山谷中,寨子中间,格佬完小砖混结构的三层教学楼格外惹眼。校园清洁,一尘不染。学校门口,一根不锈钢旗杆高高耸立,五星红旗在晨风里徐徐飘动。六个教室里,灯光通明。200多名学生手拿书本,专心致志早读,朗朗书声在小山村里回荡。
村里通往山外的乡村公路上,一位个子不高,身材很瘦的老人正向学校这边走来。脸膛黝黝黑,双目有神,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田沛发。
2005年10月,田沛发年满60,任教40年的他,到了退休年龄,光荣地从讲台上走了下来。
病魔缠身,他与鼻咽癌已经抗争了十年,旧伤疼痛,在天气变化时被歹徒砍伤的伤疤还隐隐作痛。为便于治病,他搬出了自己留守了十多年学校,住到了离学校三十多里外的牛郎街上。每周星期一、五,他都要步行来学校,来看看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听一听这里的朗朗书声。毕竟,这里是他倾注一生心血的地方,是他拼死保卫的地方,是他的儿子金定用生命捍卫的地方。
田沛发退休后,学校依然象原来一样,给他留有办公桌,并请他任学校教学顾问。
二
简陋的村小学里,
“有强盗”、“抓强盗”,一阵呼喊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田沛发冲出寝室,见一群众人打着三五支手电朝学校这边来了,便飞奔过上去。
同村的田先成被众人围住,旁边有一头一百来斤的猪。
村民一起将盗贼田先成和被盗的生猪抓获。
村支书决定猪暂存学校,待次日处理。
田沛发倒在了血泊中,田金定倒在了血泊中。
田沛发身中13刀,田金定身中30多刀。
19日,田金定被安葬。
20日,田沛发在镇卫生院苏醒过来。
三
《贵州日报》一则报道:
教了29年书的民办教师田沛发,在学校因缺师资面临关闭当口,召回在外打工的大儿子,一起苦苦支撑起学校。当歹徒疯狂地枪砸学校时,父子俩挺身而出,儿子牺牲了.他也身负重伤。为了不让山里孩子辍学,他又召回了在广州打工的三儿子继续拿起教鞭。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无悔的追求。
这就是田沛发:就是他同大儿子田金定一起,为保护学校财产、群众财物,保护年幼学生和村干部,被丧心病狂的歹徒砍伤,儿子金定惨死刀下;就是他从昏迷中醒来,就喊人拍电报召回在外打工的三儿子,继承哥哥的事业。
5月25日傍晚,记者在松桃自治县僻远的格老村,见到赤着双脚刚从田里回到家的村小学校长、苗胞田沛发。要不是黑黝黝的脸上赫然一道由耳朵到上唇的刀疤,简直无法置信眼前这单薄瘦弱的51岁老校长,怎样去凛然阻止狂徒的打杀。而田沛发谈起这一切时,没有“英雄的激情”,只淡淡地说:“办学校教书是我的追求,没有可后悔的。”
去年10月14日深夜,一阵抓强盗的呼喊,打破格老苗寨宁静的夜空。住校看守的田沛发,冲出寝室,与村民一起将盗贼田先成和被盗的生猪一并抓获。村支书决定猪暂存学校,待次日处理。
第二天,当村支书、村主任来学校时,盗贼田先成纠集了6个歹徒来学校抢猪被阻止,这伙歹徒大打出手,村支书被几拳打中头部倒地,村主任制止的话音未落就被打倒在水田里。然后歹徒们手舞铁棍、柴刀冲向学校。一瞬间,办公桌凳、课桌椅、教室门窗被砸得七零八落。闻讯赶来的田沛发高呼着“不许打人”,“不许砸学校”,冲进教室将3名歹徒奋力拉出,红了眼的歹徒,竟将田沛发砍倒在地,鲜红的血流了一地。
田沛发当然不会坐视学校被破坏,办所学校不容易啊!这所小学,原来一直是由村里借一间民房当教室。1980年,作为民办教师、校长的田沛发,到村里一家家去动员、说服,终于集资建起了6间教室。为了苗家儿女上学不再自带凳子,他又用自己每月仅30多元的工资和自己家里的树木,为学校制作桌椅、门窗。为保护好得之不易的学校,他抛下家人独自住进学校看守,一住就是8年。
见田校长倒地流血,3年级学生田应明抱住歹徒的腿哀求:“田校长是好人,求你们莫打了。” 可狠心的歹徒,一脚踢翻小田应明,高高地举起木棒。田沛发挣扎着站起来.护住田应明,木棒重重地落在田沛发的头上,田沛发又倒在地上。
爱生如子的田校长,决不可能让歹徒残害学生。1966年,他成为全村唯一念完初中的人,回到这离县城100多公里,距牛朗镇30多公里,至今仍不通车的偏僻山村,接受当时大队的委派,当上民办教师,成了山村里知识的播火者后,全部心血就放在孩子身上。由他启蒙现在铜仁师专附中任教的曾必考吃惊地说:田老师太好了,怎么竟有人会杀他呢。这位中教一级、西南民院毕业的教师说:要不是当初田校长办起学校,我就不可能读下去了,田校长带我们采树种,打杉树球,为学校添置了电唱机和教学设备,还免了学杂费,学校获全县勤工俭学表扬,还拍了照呢。29年里,经他启蒙的苗家儿女有700多人,其中近10人读了大学成为教师、工程师,考上重点高中、中专的50多人,升入初中的就更多了。
听说学校被砸、父亲被打,田沛发的大儿子、学校代课教师田金定赶紧来到学校,为抓住歹徒,赤手空拳展开了英勇的搏斗。当他抓住一名歹徒时,其余的歹徒围住四金定,木棒、柴刀雨点般落向他的头、背、腰、腿。终于,田金定倒下了,再没站起来。村干部和群众赶来,歹徒们仓皇逃窜。但是,由于他的牵制,学校保住了,学生保住了,村干部和群众财物也保住了。
田沛发谈起儿子四金定时,思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是80年代中期,学校由两个班增到6个班,孩子们不出村就可以读完小学。可是,僻远山村条件毕竟太差,公办教师来了又走,连代课教师都先后离校而去,虽田沛发痴心不改,怎奈独木难撑啊。到1989年8月,眼看开学在即,教师不能到位,140多名学生面临失学厄运。无奈中,田沛发将学校面临的困境,写信告诉在广州打工的大儿子四金定,希望他能回到大山里。为了苗胞们视为圣殿的学校,田金定毅然放弃每月500元的工作,赶回村里当上了月工资几十元的代课教师,一干就是5年,直到出事前,年年村里不少青年外出打工邀他同去,他都以孩子们的课放不下为由而推辞了。
田沛发父子俩苦苦支撑着濒于关闭的学校,成了山村苗胞心中的圣贤。田沛发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获得“教育先进工作者”、“农教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称号。1991年,教了25年书的民办教师田沛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干部、群众将田沛发父子抬进镇医院,负伤30多处的田金定,因伤势过重、失血太多而牺牲了。身中13刀的田沛发,5天后醒过来,除了失去儿子的悲痛外,想到的是学校没人上课,学生面临失学,忧心如焚的他,叫人发电报,让在广州打工的三儿子田金成回来代课。才5天,金成辞了月薪600多元的工作,回到村小学接过哥哥的教鞭。伤痛中的田沛发,又用自己那份民办教师工资,请了一位代课教师。学校书声琅琅依旧,没有一个学生辍学,他这才稍微安下了心。
为了治伤、安葬金定,田沛发卖了两头猪、200公斤大米,加上县政府补助的 1200元和金成带回的几百元钱,还背了近千元的债。
今年,有一贵阳老板看中回金成做雪糕的技术,出月薪600元请他帮忙,四金成没去,他说:我要帮父亲办好学校。
松桃自治县委、政府授予田沛发、田金定“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并将田沛发转为公办教师。可是,因田金定生前只是代课教师.现在爱人孩子生活失去来源,子女抚恤更是没有着落。金定25岁的爱人龙自菊流着泪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无望地抽泣着:政府有没有点政策呀,娃儿还小咋个抚养,今后的日子咋个办哟。
四
1995年7月,贵州省教委追认田沛发的二儿子为民办教师(原是民办代课教师),奖励田沛发个人1万元。
1995年8月,贵州省青基会拨10万元修整被歹徒打烂的格老小学。
1995年9月,国家教委颁发全国优秀教师奖,田沛发榜上有名。
1995年9月,田沛发的三儿子免试到铜仁师范学习。
1996年6月,中央电视台、贵阳电视台以田沛发事迹为题材,到牛郎拍摄四集电视连续剧《民办老师》,不久,在中央一台黄金时间播放。
五
2006年5月,田沛发老师已患鼻咽癌近9年。58岁的田沛发非常瘦弱,但只要谈起学校和乡亲的事儿,眉眼之间竟有说不尽的兴奋。
身患绝症的田沛发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抗击着病魔侵袭,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无私奉献。
“疾病确诊出来了,不害怕是假的。后来,我想党和人民给了那么大的荣誉,何不趁有生之年为家乡再尽一份力 ?否则,愧对乡亲啊 ”。心中始终装着乡亲们的田沛发,早已经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目睹开门、中寨、红卫、大河、格老5个行政村近7000人,长期靠肩挑背驮,交通不便,导致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贫困。于是,他与镇领导三番五次跑县城、跑铜仁、跑贵阳,用真情说服感动了有关部门,争取到资金20万元,修建了40余公里的公路。然而,工程动工后路线长,打填土石方量大,资金有缺口,怎么办 ?乡亲们都眼巴巴地看着田沛发……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又与镇领导冒雪上省城贵阳了。为此,他也记不清跑了多少次,省里再次拨款50万元补助修路,终使山里的苗胞数代人的公路梦得以实现。
1995年到2006年,田沛发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120多万元,用于改善大山深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
又到学生毕业的时间了。
田沛发陪格佬村小学校长,到牛郎信用社支取1000元现金。这是田沛发用自己当年得到的捐款,为学校设立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田沛发的身体已经不再健康,消瘦得叫人担心。
6月的阳光还不能使他的身体得到温暖,必须要厚厚的衣服来保温。但他坚持要亲自到学校参加毕业典礼,亲自为学生颁奖。校长说:田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心里丢不下学生,在贵阳住院的那段时间,他还给我和学生写了一百多封信。
田沛发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格佬村小学的全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