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爱心铸师魂 蜡烛成灰育英才
在巍巍东天山脚下,有一所群山环抱的农六师所辖的偏远山区学校--农六师奇台总场中心团场二分场山东共青希望寄宿制小学。史光萍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名普通的教师。1991年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年轻的她,一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便深知教育事业需要不断创新和积极进取开拓。谦虚的她经常与新老教师交流,学习老教师的经验,汲取年轻教师的精华;好胜的她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朝气蓬勃的她,担任着全校美术和少先大队辅导员的双重重任。经过15年的留心观察和体验,她终于成为学生们眼中的好老师、好辅导员。她以优异的成绩得到师生的好评,她将火红的青春投身于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潮流中去完成自己的光荣的教育事业。
将自己火红的青春献给兵团的教育事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教学中,史老师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力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书刊,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她采用音乐感染法、故事诱导法、展示画面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她的美术课上的生动有趣。她会让学生们在学习美术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她教学生去欣赏绘有世界风光和我国风土人情的各式图画,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情操,具有追求美的人生境界。在课后,她也注意及时总结,以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作业,认真及时地批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材施教;把同事们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应用于课堂,对自身的教学促进很大。她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这几年她还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撰写成论文先后发表,有力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
孩子们常说:“是史老师带领我们踏入美学的殿堂,让我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充满热爱;是她,让我们用一颗纯净的心去观察世间的美丑,让我们自觉地去培养高尚的情操。她用一支支粉笔、一支支画笔,为我们春种、夏育、秋收、冬赏,教会我们的岂止是一副水彩画、一副素描……她教会我们的更有做人的道理。”她利用课余时间,对美术爱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她学生的美术作品,不仅在校园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更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欢乐,让孩子们变得心灵手巧。她辅导的学生毛玉英、邵丽、尚新杰等参加奇台县组织的美术作品大赛,曾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她还不辜负学校对她的培育与期望,学校交给她的任务她都出色完成,为了做好每次的“六一”文艺汇演准备工作,她星期六、日整天加班;为了排练好节目,她总是不厌其烦用沙哑的声音喊着节拍,不停的示范着……她所做的这一切,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她先后被授予团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辅导员”等光荣称号。
营造氛围,展现队员风采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顾十五年的教师生涯,感慨万千,一件件往事浮现在脑海之中。然而,最难忘的还是当大队辅导员的那段美好时光。正是那段历程为她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一步步走向成功。在担任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校还安排史老师担任二分场学校大队辅导员的职务。本着为少先队员服务,促进队员健康成长的原则,史老师努力为队员营造自主的氛围,充分调动他们在少先队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的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她注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内阵地和校外阵地。为此,她从校园环境设施到楼内壁报,到各班墙报、板报都注重营造这一氛围。如每周一次的校内卫生评比,每月一次的壁报宣传等。以往,壁报这一宣传阵地总是她设计,队员只是观看、欣赏。如今,她把工作交给了各中队,从定主题,到选材,到组稿,都由队员自己去办,队员的参与率极高。而两个阵地的创设又为队员展示自我搭建了舞台。在校内阵地中,她本着“一切为了队员,为了队员一切”的宗旨,有意识地为队员创设体验机会,激发其体验勇气;在校外阵地中,她注意队员与家庭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引导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体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感、成就感。
在她的宣传感召下,全校少先队员们行动起来伸出爱心之手,为二场的孤寡老人朱自友、何满芝、尕加田等捐献鸡蛋583个,方块糖19包,面包25袋,罐头8瓶,奶粉12袋,面粉18公斤,大米25公斤,清油10公斤还有各种蔬菜、水果等,充分地体现了队员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雏鹰争章”是实践活动的载体,它的有效开展,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的龙头作用,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史老师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本着“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宗旨,激发队员们争章的积极性。她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争做环保小卫士”、“争做节约小能手”等活动,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环保章”、“节能章”等。 现在,少先队各项活动精彩纷呈,队员们纷纷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建设、班级管理中来,真正展示了“我为校园添亮色,校园因我而精彩。”的风貌。
史老师还坚持在每周一,重大节日或纪念日进行升旗仪式时,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平时,则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吸取和及时反馈队员们为校园、班级建设提出的很多富有创意的建议,如在广播节目里增设“表扬稿”、“优秀作文赏析”、“我能行”、“卫生检查总表”等栏目,让那些平时在班上各方面表现不错或者表现不起眼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学雷锋做好事,主动帮其他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等等。现在,广播站的成员们乐此不疲,“红领巾广播”越办越好,成了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丰富了校园文化。
突出特色,自主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少先队的体验教育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因此,史光萍老师把在活动中育人,加强少先队员的体验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鼓励队员勇于参与,敢于实践,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挑战自我,直至成功。在少先队活动中,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她牺牲了自己无数的休息时间,来设计活动内容。在这一点上,她注意在创“特色”上下功夫: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为了激发队员的爱国热情,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队员在身临其境中体验爱国情怀,奏响了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篇章。如“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书画”、“征文”、“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党史党建”知识竞赛和“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班会评比活动的推动,使队员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党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她组织队员们认真学习抗日战争史,感悟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增强队员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颂长征、风雨70年”主题中队会中,利用休息时间排练文艺节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并亲自设计制作雪山、草地背景图,让学生品味长征背后的沧桑经历,使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易江山,教育学生们学习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参加去年全场组织的“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中队会比赛中,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第五中队获得了东片四个团场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培养队员良好品德,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
诚则灵,能则赢。史光萍老师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倡导在少先队中长期开展“五无”活动,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口无脏话。为了真正地把创“五无”落到实处,她安排少先大队组织了中队长、小队长及部分优秀队员参加文明礼仪执勤小分队,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队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根据检查情况,对每个队员或中队量化给分。鼓励队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干净、整洁、充满生机。
为了配合创“五无”活动的开展,她还在二分场学校的少先大队开展了“四争”活动,即“争说文明话、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队员、争创文明中队”,效果良好。各项活动的开展,使二分场学校的少先队员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史光萍老师还在学生间开展了各年级学生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取长补短。学生们“一对一”建立友谊,纷纷给自己手拉手小伙伴写信,交流学习心得,生活所感,互诉自己的喜悦和忧愁。她组织学生开展互访活动,相互体验生活。在中队成立了民间艺术兴趣小组、鼓号兴趣小组、合唱兴趣小组等多个活动小组。她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如组织学生打扫“门前一条路”,举办“爱我家乡,知我家乡”征文比赛,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开展环保调查,植树绿化活动。丰富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能力,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手拉手”活动传递着学生的友情,更增添着人间的温暖。
生活上援助学生,思想上关注学生,学习上帮助学生
爱心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温蒙伟,家境贫寒,母亲早逝。年幼丧母的他曾一度有辍学、轻生的念头。善良的她,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为了抚平他心灵的忧伤,让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为此,史老师经常为他捐衣捐物。冬天,看他衣着单薄,就把自制的毛衣、毛裤及时送给他,亲手为他穿上,看是否合适。她又把自己孩子的外衣、外裤送给他。“六一”儿童节,其他孩子都衣着光鲜,而他却穿着破旧衣服,此时史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又为他买新衣,并把自己儿子准备过节的衣服送给他。夏日炎炎,史老师又为他买了短衣、短裤。是史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激励,无微不至地照料与帮助,使温蒙伟渐渐意识到生活仍是那么美好,爱是那么可贵,于是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抚平了心头的忧伤,发奋学习,并在年考中获得优异成绩,于是,他逢人就说:史老师是最棒的老师,这雅嫩的童声,质朴的话语传递着浓浓的师生情,昭示着生命动感,真可谓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学生、老师提起史老师所做的这一切,都感动不已。多年来,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她为贫困生捐资捐物累计千余元。同时,对于“学习困难生”她从来不歧视,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更多遍。只要他们稍微有一点点的进步,她马上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一步步走上正轨,成为好学生。一位住校生,每天睡觉都尿床,她就常给他洗晒,换衣裤,从不间断。史光萍老师在生活上援助学生,在思想上关注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她的所作所为在二分场学校一度传为佳话
女工组长,名符其实
史老师不但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还经常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正如校领导说的:我们慧眼挑出的一匹“千里马”。她不善言辞,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她担任女工组长,但干起工作来却有板有眼,“韧”和“忍”是她身上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她完成工作的法宝。史老师虽然年轻,但她的组织能力很强,为人处世上也表现得极为得体。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青教师,她都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她还常常组织一些能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的娱乐活动,来活跃大家的日常生活。谁有困难,她总是率先出现,嘘寒问暖,促膝交谈,只要她能帮到的,她从不推辞。尽管她是美术教师,但在其他各科的知识水平也相当出色。如本校教师郑秀玲生病住院,由于学校老师紧张,班里的工作耽搁了下来,史老师义不容辞地帮郑老师上语文课,并兼班主任,她把这看成是她的责任。所以,后来,教师王红去外地考试,她又帮助她上语文课。学校食堂本来就人手紧,可又有一位做饭的教师不慎把腿摔坏而不得已请假了。她把这一切又看在了眼里。只要有时间,她总是会去食堂捡菜,下面,打饭,维持秩序,做得井井有条。去年“三八”妇女节,她带领大家编排节目,搞各种游戏活动,使妇女节过得有声有色,大家都夸她有才艺,她这个女工组长,确实是名符其实。
她以苦为乐、乐教爱生,在三尺讲台实现建设祖国的人生理想,在艰苦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用炽热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史光萍老师就是用这种人格魅力表示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从而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她深深体会到: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成功的源泉。只要爱自己的事业,智慧的火花就会永远闪现,热情就会永驻心间,工作就会回味无穷,师生间就会心心相融,坚信她一定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