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铺就的希望之路(吉林)
2006-09-12

热血铺就的希望之路

  ——记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希望小学教师高文彬

六月的北方,处处孕育着希望。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村校园里,飘荡着高亢的唱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装点着今非昔比的校园。在一间曾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的教室中,我们见到了被当地百姓一致称为 “给这片土地带来希望的耕耘者”的年轻教师高文彬。一身朴素的着装、一脸淳朴的表情,眼睛里却充满着坚定的信念、骨子里透着年轻人固有的那份执着。

一种责任,让他驻足落后的乡村

从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到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吉林省农安师范学校——这所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摇篮,高文彬深深地体验到了把理想变成现实所付出的艰辛。

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梦想,中师四年,高文彬时刻要求自己要刻苦勤奋,扎实锻炼基本功,以便将来能派上用场。他认真学习文化知识、领悟教学方法、学绘画、学手工、学识谱,凡是应该会的,他一个也不落。就这样,一个连音阶123都不懂的农村小子硬是将五线谱、脚踏琴、笛子等乐器学会了。正是因为这样,他养成了求真务实、谦虚好学的品德,在校期间先后被评为长春市文明师范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竞聘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7月份以优异成绩通过毕业考试,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此时,凭他满载四年积淀的收获,完全可以保送到令人艳羡的大学,去憧憬城市的繁华,实现父母的愿望;完全可以利用优秀毕业生留县城的条件,过着优越的城市生活。但他放弃了,因为他知道,家乡师资落后,大多数教师还都是民办教师,现在自己是中师生,有一种责任,使他一定要回去培养农村未来的大学生、高材生,培养更高层次的祖国建设人才。于是,毕业后,20刚出头的高文彬,卷起行囊,凭着一腔热血,带着炽热的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让他留恋的这片黑土地——卧牛石小学(现农安县靠山镇希望小学),开始实现“把青春献给农村教育事业”的誓言。

一份爱心,让他情系流失的孩子

高文彬回到了村小,使他眼前一亮的是原来破破烂烂、满目疮痍的旧校舍去年在希望工程的捐助下建成了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校舍虽然变得宽敞明亮,焕然一新了,可却与脏垢满面、衣服破旧的农村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学生失学现象较严重,班里的空座引起了他的深思,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及学习情况,拉回每一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他开始走村串户,逐一家访,谁家是低矮的泥土房,谁家的生活困难,谁家的父母老人有病,都在他心中刻下深刻的烙印。到了失学的王红家,几间破旧的草房,屋里黑洞洞的冒着烟,孩子和大人去稻地捡麦穗了,他又赶到稻地。王红的父亲看到老师亲自来找孩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高文彬一边帮着捡稻穗,一边了解情况。原来王红没有订书,最近家里连买本子的钱都没有了。高文彬眼里噙着泪水说:“孩子不念书会耽误一辈子,往后这孩子书本费我供。”小王红终于摆脱了辍学的命运。学生韩洋的父亲患缺铁性贫血,母亲患静脉炎,重体力活不能干,家中有三个孩子,还要赡养60多岁的岳父岳母两位老人,生活举步维艰,韩洋交不上学费,自尊心强的她不敢来上学。放学后,高文彬去了她家,孩子害羞,躲在屋里不出来,他对韩洋说:“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再苦再穷,老师和你们一起扛过去,学费我先为你垫交。”韩洋一家人落下了感激的眼泪。日后,他又为韩洋买了学习用品和随身穿的衣服,校长被他的行为感动了,也解囊资助韩洋,使韩洋又能勤奋学习、乐观向上的生活了,期末考试还得了班上的第一名。其实高文彬垫交学费、买学习用品、资助学生,又何止一人,又何止一次,几年间,他为班级贫困学生捐款、捐物达无数次。他有很多钱吗?没有。至今,他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仍然帮助体弱的父母下地干活,仍然结衣缩食挤出点钱偿还上学所拉的债务。然而,当他看到孩子们在校园里尽情地玩耍,在教室里快乐地上课,贫瘠的他感到自己是充实的,幸福的,也是最富有的。

有人说天下最暖父母心,而他的言行也印证了天下最暖老师心。风狂雨骤的黄昏,刚给几个后进生补完课,他又想起该去看看两天没来上课的吴清阳。朦朦细雨没有阻挡住空着肚子踏上泥泞乡路的他,当他泥人般出现在吴家时,全家人愣住了。原来吴清阳的父亲患有小脑萎缩症,走路一瘸一拐,说话吐字不清,母亲又离家出走了,妹妹又年幼,只剩下吴清阳在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动员这样的孩子来校读书,谈何容易。让他难忘的是吴清阳父亲说的一段话:“我这样了,老婆走了,全靠清阳做饭干活,他上学,你来替我侍候家啊?你让俺孩子上学,学校给俺开工资是咋的?谁不知道念书好,可俺这个家能念得起吗?”这话中的无奈与心酸、无礼与愚昧、以及说不出的人生滋味,尽含其中。可高文彬却义正词严的说:“我管了!”从此以后,作为一个男老师,他手把手教吴清阳怎样洗衣服,怎样订扣子,怎样做饭。他又联系民政、低保部门,帮他们家解决实际问题。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深受感动,吴清阳的父亲含着泪对高文彬说:“就凭你的举动,再难也要供孩子念书”。吴清阳终于回来上学了,高文彬用他的一腔赤诚和一份爱心去关注着每一个孩子,因为他坚信:世界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           

一缕希望,让他迈向成功的远方

尽管孩子无一流失,可如何把孩子教好呢?望着这些懵懂、茫然、陌生,对知识和外面世界充满渴求目光的孩子们,他心酸了。贫瘠土地上的庄稼要施上加倍的肥料,贫困农村的孩子也要倾注更多的心血。为了教好孩子,把自己在师范积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领学生走进高尚的精神殿堂,高文彬总是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他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不断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没有学具,自己做,各种尺子、模型,样样俱全。一次,为了给学生做表演课本剧的头饰,别人早就进入梦乡,而他却一直做到深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他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解课文课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上课的孩子们,听得是那么认真、表演是那么精彩、神情是那么兴奋,孩子们不仅牢固掌握了老师所讲的知识,更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文彬总是想方设法寻求种种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创设了“愉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这所小学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薄弱,家长思想闭塞,学生知识面狭窄,课外书籍又没有。为了克服这些,高文彬带领学生搜集各种资料,如报纸、报刊、作文等做摘抄来积累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他还倡导学生写日记,锻炼文字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学生手中都有厚厚的四五本摘抄本,达到几十万字以上,大大弥补了学生对知识涉猎不足的问题。如今,贫困农村的小学生也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也知道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毛泽东,也知道了诠释生命内涵的保尔·柯察金,也知道了向整个世俗社会勇敢作战的坚强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些知识如春风夏雨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田,使多名同学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大赛”中获奖。

高文彬还组织学生开展大型主题班队会,代表镇里参加全县比赛。他不相信“农村的孩子比县城的差”的说法,他只明白“教什么,有什么”的道理。他指导连队会是什么都不清楚的孩子们练习队会的程序,指导主持人编串连词,指导怎样主持节目。他根据现实生活自编小品、自编舞蹈,教学生唱爱国主义歌曲,给学生准备演讲稿,每一处都亲自指导,每一处都亲自示范。中心校要把队会录像后送到县里参展,可他的学生却没有校服,怎么办?借。他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到三十里外的青山乡一所小学找到认识人,借到了全班的校服。可这所学校下午还要举行团体操比赛,衣服务必于中午前送回去。高文彬等学生的队会表演结束打算还衣服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下雨也要把校服还回去,于是,他和学校的老师一起穿着雨衣、背着校服、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的村路,一步一滑,按时把校服还给了这所学校。当他们俩满身是泥出现在这所学校时,在场的老师都被感动了。老师本以为这下可以回家了,可高文彬却不顾疲劳,不顾饥饿,非要去看看学生队会的录像情况,无奈老师又和他拐了二十多里路来到镇里的中心校看录像。老师说:“我没想到一个年纪轻轻的男老师,对工作会有这么大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组织的《谈华夏论河山》主题班队会获全县第一名,他也获得了“农安县中小学主题班队会优秀指导教师奖”。孩子们看到自己上电视了,高兴的跳了起来。望着孩子们脸上流露出的喜悦和幸福,高文彬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是他毕业以来最开心的一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高文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他用勤奋和刻苦,他用毅力和精力把自己的力量和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几年来,他连续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岗位考核优秀教师”、“长春市优秀班集体指导教师”、“农安县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他的多篇教学论文被发表在权威书刊上,在2005年国家基础教育中心组织的“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三等奖。每当他与学生的证书发到班里时,教室里洋溢的总是师生共同收获的喜悦。对教育的真诚与执着,精湛的教学、扎实的基本功,让他赢得了同事的信任、学生的欢迎、家长的拥护、社会的满意。七年来,沿着一缕希望,他正在一步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田,走向成功的远方。他流过泪、洒过汗、咬过牙,但他永远不后悔……因为与他为伴的是农村的孩童、是农村的教育事业、是农村的未来。

热血铺就希望路,豪情激荡育人心。是啊,当一个人把青春献给了孩子、献给了未来、献给了大地母亲,与孩子结下不解之缘的时候,生命也就融入了无坚不摧的力量。正如高文彬说的那样:“只要心底有份崇高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只要有股执着追求的坚毅,那么再平凡的职业、再默默无闻的人生,都会有灼灼的光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