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腔 热 血 献 山 区
—河南省光山县王大湾手拉手希望小学教师曹阳事迹简介
曹阳,男,29岁,中共党员。1996年8月从师范学校毕业一直在河南省光山县王大湾手拉手希望小学任教,在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2000年起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光山县王大湾手拉手希望小学位于大别山深处的“王大湾会议”旧址附近,它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是全国各地小朋友的零花钱捐建起来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校名,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担任名誉校长,中国少年报社副总编辑“知心姐姐”卢勤、江苏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长潘林为校外辅导员。
在工作中他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勤奋、扎实、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竭诚服务,更为贫困山区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而竭诚服务。
一、扬德育风帆、促全面发展,当“创新型”辅导员。
德育工作是关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一代新人的大事,是关系到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工程。在少先队及班级管理工作中,他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他指导各中队认真开展“两会”、“两赛”活动。每学期他都组织各中队举办以“五爱”教育为主题的“两会”、“两赛”活动,即诗歌朗诵会、文艺演唱会,普通话比赛和演讲比赛。
在校园内,他组织学校少先大队要坚持办好“一站一报”。为了在广大队员中弘扬正气,他组织少先队员轮办“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小星星”黑板报。除了及时介绍国内外重大新闻外,还开辟了“校园新风”“今日之星”等专栏,对学校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广泛宣传,“一站一报”对学校健康、文明的校风形成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他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开展“我为社会作贡献活动”使全体队员把爱国概念化为具体行为;每年寒暑假他都开展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五心”教育,例如要求队员在身上负重6斤,从早到晚不能卸掉,体验妈妈当年的辛苦,替妈妈刷一次碗,洗一次鞋……
他还组织开展手拉手活动。由于学校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学校已与全国各地十五个省市近40所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他组织和带领队员到南京、上海、徐州、郑州等城市队员家中过春节、参加联谊活动,同时也组织队员邀请各大城市的手拉手朋友到家里作客,通过同吃、同住、同学习和同劳动,在互帮互助中了解社会共同成长。每年他都组织少先队员参加“全国城乡手拉手夏令营”。通过开展一系列手拉手活动,使这里劳苦的孩子走出了贫瘠的大山,来到繁华的城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由于他牵头的学校德育及“手拉手”工作出色,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手拉手联谊学校”、“全国模范希望小学”、“河南省德育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学校”。有3名学生走进中南海受到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有5名学生被评为“全国好儿童”,共有18对手拉手同学荣获“全国手拉手好朋友”荣誉称号。他担任中队辅导员的班级被评为“全国特色中队”,在团省委组织的“大眼睛看河南”活动中,他设计的活动方案获三等奖;他也先后被评为信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共青团员”、光山县“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文明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
二、投身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做“科研型”教师
他紧扣时代的脉膊,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主题,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能做到尊重、热爱、关心、理解学生,实现教师是师生平等中的首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他还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弘扬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他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他还主动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经常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研讨活动,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应用课堂,不断地摸索创造,并及时应用和推广;把教学和研究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通过勤读书、勤思考和勤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成为“科研型”老师。
由于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指导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县获奖,所教数学学科成绩在光山县中小学毕业会考中多次获第一名,在县组织的“五个一千育才工程”考试中连续两次获指导一等奖,在光山县优质教案评选中也多次获一等奖,多次在县参加优质课大比武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