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桃李 赤诚沐校园
甘肃静宁县灵芝乡希望小学 ——朱俊彪
朱俊彪同志是灵芝乡希望小学的一名教师。他既担负学校总务工作,又兼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在二十年教学生涯中,靠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赢得了好评。
一
严谨扎实的教风,是他培养了上课一丝不苟,备课详密认真的习惯。在备课中,他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按不同类型的学生备出不同程度的教法;让中下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中上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基本技能。这样减轻了中差生在学习上的过重负担,使他们能精力充沛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同时满足了中上学生的学习进取心,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求知识、力求突破的兴趣。
他还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94年他参加了全县教学研讨会,对会上倡导的“六因素”教学法,他回来后率先在本班推广,通过两年试验、实践,使这届学生在96年毕业时,年段统考语文优秀率100%,人均92.4分,在全县中心小学排名第二,全乡第一。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钻研、探讨,不断进取,96年至97学年度,所带三年级语文居全乡前列,98至99学年度,所带五年级居全乡第一。99—2000年学年度,所带毕业班升学率100%,合格率98%,居全乡前列。99年被县委、政府授予“优秀教师”。2000年被平为地级“骨干教师”。2001年通过赛讲,又获得了平凉地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对差生,他在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更注重采取各种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班上他成立了一对一“互助小组”(由一名学习好的帮一名学习差的),发现受助者有进步,及时鼓励,并设立了“进步奖”和“最佳进步奖”,一次一支铅笔或油笔,期末一张奖状,可产生的效应不小。本年度他在差生上作出了引人的成绩,六名差生在期末统考中,一人进入了前十名,三人居中等偏上,二人居中等偏下。对中上学生,鼓励他们订报刊,扩大阅读面,提高写作能力。他在班内因才发挥,还成立了六人“兴趣解难小组”,四人“板报小组”等,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96年,他所带的毕业班,在毕业升学统考中,有4人名列全乡前十名,其中学生郑娟娟获得了静宁县“路石”奖学金。2000年所带毕业班在全乡统考中有五人名列全乡前十名。之后他带低年级,针对年龄特征,积极参与和进行新课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学校针对68人这样大班的毕业班,又将班主任和语文科的教学安排给了他,而他毫无怨言的接受了任务,仍然起早贪黑的耕耘在教学第一线。近年来,他所带的学生多次获奖。吴霞同学被团省委等四家单位授予“世纪之星”;刘东方等四名同学被县宣传部、教育局授予“文明学生”称号;吴健康、马翻同学分别被团县委、妇联等单位授予静宁县“十佳少年”和“优秀女童”,尹周娟同学在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尹周娟、柴举科二生被《学生天地》聘为小记者。所带班被县宣传部等单位两次评为“文明班级”称号。
二
朱俊彪同志在教学上辛勤耕耘,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作为一名乡中心小学管后勤的他,积极全力配合学校领导班子搞好管理,他抽时间全力搞好教学的后备工作,又不失时机的动手绿化、美化校园。如今校园内外郁郁葱葱的杨柳树、松柏树、早酥梨、争奇斗妍的月季、牡丹花等,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93年刚建校,校园一片空白。第二年春天,他和校长着力美化校园工作,但资金十分困难,于是他东跑西借,终于凑了一笔钱,亲自去苗圃、上市场起苗、购树、选花,在此之前,进行了精心规划和周密的估算,并到三十里之外的城关小学、八里中学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帮助策划,所需树的种类、树木、大小以及栽种方法等,无不问明记清,以取长补短,回来后又向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示范。师生们挖坑、施肥、灌水、栽树,他一会儿在这教教、一会儿又在哪儿催促,校园内外到处不离他的身影,到处留有他的脚印。栽好后,他又督促定期浇水、施肥、剪枝。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当年栽植的近千棵树,成活率达99.8%,县局组织各乡校领导在学校召开了绿化现场会,对学校绿化工作做了充分肯定。2001年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校园绿化先进单位”这与他的辛勤劳动是密不可分的。如今校园内外春、夏、秋季香气馥郁,杨树青青,花团锦簇,一派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展现在师生面前。
朱俊彪同志视学校如自己的家。学校每一片瓦,每一块砖脱落、摔碎,他都及时替换;花园墙错位倒塌,他又亲自维修,校院哪儿高低不平,出水不畅,他总是及早改通水路,消除隐患。学校压面机磙坏了,他带到县城去修理,结果身上的钱花光了,又错过了车,他硬是背着20多斤重的磙子徒步摸黑回到了学校,可换来的是满身大汉和脚底板上的几个血泡,而他只是嫣然一笑了之。前年暑假一场暴雨,由于积水太多,校院内渗出了两个大坑,他发现后,立即带领全家四口人,拉上架子车,进行填土筑坑,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学校的安全。建校以来,他连续十多年义务护校。他就是这样在自己频繁的岗位上,既教书育人,又干好后勤,充分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