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师”(四川)
2006-09-12

“我是教师”

---记四川省金堂县清江镇可口可乐希望小学教师罗晓芬

 

罗晓芬,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她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在三尺讲台上,辛勤的耕耘、无私的奉献已近三十年。虽然饱尝了艰辛与劳累,但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乐趣,是他人所体会不到的,看到孩子们在学校里快乐成长,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是她人生最大的满足。她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她把钻研业务放在首位,关爱学生当成天职;她的教学能力,让人折服。

用博大的爱去温暖学生、热爱学生
  只有从内心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才能做好学生工作。本学年,学校让老师接二年级(2)班,当班主任,在老师接这个班时成绩是最差的,班里还有几个非常难管的学生。首先,老师对每名学生进行了细致的了解,第一天上课,老师就叫出许多学生的名字,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并对老师刮目相看了。老师首先帮助学习困难和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其中张正同学最让老师头痛,纪律相当差,老师说不听,家长管不了,上课随随便便,从来不写作业,学习成绩当然很糟糕。通过家访,老师了解了张正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并都不管他,从小就缺少父母和母爱,养成偏执古怪的脾气,原来就长期在外逃课流浪,吸烟头,捡垃圾,进出游戏室。 老师对他没有灰心,认真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他对老师很有礼貌,平时又很爱劳动,老师就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他很激动,睁大了眼睛,觉得很惊奇,下课就对老师说:“老师,从一年级到现在还没有老师表扬过我呢。”于是罗老师继续鼓励他,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手冻得像红萝卜一样,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她从家里拿来手套和冻疮药,让孩子擦上,还让他用热水洗一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手不再痒了,并且主动要求写作业,老师给他留作业,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结合他的学习情况,大都是比较容易做的,目的是让他增强自信心,体会成功的喜悦。有时中午孩子没有饭吃,每次老师知道后,都是掏钱给他买吃的。在学习上罗老师帮助他,生活关心他,功夫不不负有心人,他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他语文竟然及格了,成绩宣布后,他拉着老师的手哭得像泪人一样说:“老师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关心我,对我这么好,我叫你一声妈妈行不行?”看到孩子的转变,老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把他紧紧的搂在怀里。
  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更是用全部的爱心去关爱他们。1998年,老师任教班级有一名叫樊冬梅的同学,家境本身就十分贫寒,
不料父亲因打工摔断了腰、腿,加上大笔的医疗费,家庭面临崩溃的边缘,孩子面临失学的困境。听到消息,老师马上去家访。看到樊家家徒四壁,樊父躺在床上不住地叹气,樊母和女儿则在一边不停地抹泪,厨房里什么吃的都没有,老师立刻摸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塞给樊母,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让樊冬梅上学。回去以后,老师向学校汇报了樊冬梅家的情况,学校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老师又发动班上同学捐钱捐物帮助他们,家长感动了,哽咽地说:“孩子的学习你帮助,生活上还这样关心,让我们这当父母的说啥好?” 学生渡过难关坚持下来了,现已马上上高二。

同事们说老师,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的确,她喜欢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刚入学的农村孩子,有的不识数,有的连句完整的话都不会说,有的甚至自己几岁也不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老师教了几年学就想方设法调走了。可是这些孩子生在了农村,他们没有错啊,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他们同样需要精心的呵护。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正是有了这样的老师,正是有了这样的无私的奉献,才激励着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出了困境。

 

用敬业奉献的精神,做行动的楷模

  记得老师刚从事教育工作那时,月收入不足10元,家在农村,父母年迈,他们仍旧劳作,没有要求老师什么。后来成家了,上有老,下有小,老师的收入仍旧是入不敷出,全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老师丈夫肩上,老师不能为他们分担多少,常常忙完学校工作回家已是万家灯火。当时师资力量不够,一般都是一名教师包一个班,所有课程和工作都由一名教师承担,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实在没多少精力再留意家里事。一家几口的责任田,全靠丈夫一个人操劳,而常因为没有老师的帮忙,该收获的收不起来,该种的种不下去,别人早就农闲了,而他们还在田间地里忙碌着。由于长斯超负荷劳作,老师的丈夫45岁就患上了“劳累损伤”、“类风湿”、“肾病”等各种疾病。如今,家庭重担全部落在了老师的身上。在家人与事业上,老师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艰辛和努力,她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中午不回家,认真批改作业和帮助学困生,晚上回家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料理家务,然后罗老师还要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教案。看到爱人渐渐消瘦,老师心里真感觉对不起他,晚上下班以后,老师首先安排他的生活。然后在备课,准备教学工作,老师每天都是这样,有时觉得心里很苦,也很累,但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真是充满了巨大的快乐。老师用自己无私的母爱师恩润泽了一个个渴求知识的心灵。

人生最亲的亲人莫过于是父母。父亲生病时,多少次老师迈出房门,边擦眼泪,边奔向课堂。父亲从生病到去世老师一直没有在他的身边好好照顾一下,父亲带着对人间的眷念,对女儿的牵挂离开人间,而此时,老师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至今想来,老师仍然自责不已,泪流满面。母亲去世时是在寒假,这让她得以尽到一个作女儿的孝道,让她内疚的心得到一丝宽慰。老师的孩子也对老师缺少对他的关爱习惯了,等不到母亲回家挨饿就忍着,想睡觉了就自己找地方睡,别人家小孩有的东西而自己没有,也从不奢求。

有人说:“你为什么这样拼命的工作呢?”我说:“因为我是教师。我就是在奉献中得到乐趣。”

 

用辛勤的汗水,换取耕耘的成果

老师认为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当上了人民教师,就没有理由怕苦怕累,再加上一路走来,有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有众多家长的信任和希望,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的帮助与鼓励,老师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教育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农村儿童的特点实施教育。针对儿童的不同个性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对优生既传授知识,还注意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帮助学困生生获得知识;对学困生多引导,多帮助,扫除他们心里的学习障碍,抽出更多时间个别辅导,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近三十年来,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所带的班级活泼团结,积极向上。她也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表彰和表扬,年度考核也多次评优。老师写的论文关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论文获四川省教育厅二等奖,2003年指导学生在“五好小公民”征文比赛中获县二等,本人也获得指导奖。她把汗水和心血洒在了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为了千千万万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雨露,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她无怨无悔。

成绩是过去的,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还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工作,回报社会,不让家乡父老失望,不让孩子们失望。老师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把乐于奉献,一切为了学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进取,在教育这块净土上辛勤耕耘,将真挚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我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把爱奉献给他们,奉献给我所忠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我是教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