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心泉 乐于奉献
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镇庙一村庆回归苗圃希望小学 李焕香
1972年高中毕业后,面对大队推荐我去邯郸国棉四厂当一名纺织工人的机会,我放弃了。在那个“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年代,我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教师,许多人不能理解,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特别喜欢孩子,特别喜欢教育,知道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愿意去做基础工作,自我参加工作30多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遵纪守法、刻苦钻研教学工作,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由于工作突出,90年被命名龙王庙镇庙一村小学校长,曾多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三年获县人民政府“嘉奖”和优秀教师。2004年获县政府“十佳岗位明星”。2005年县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领导的嘉奖、同事的赞扬、学生的爱戴、父老乡亲的敬重,这许许多多的赞许齐集我身,我的人生价值也在我付出的同时得以实现,回想过去 工作中的辛苦,辛酸的经历,对此我现在工作上的成就。我所滴的汗所流的泪,就是我价值的体现,就是我成功的见证,就是我收获的骄傲。
1972年9月我参加工作,当时我家境贫寒,但我对工作满腔热情,见到孩子们,我就什么都忘了,忘记了苦与累,忘记了父母愁容,忘记了腹中的饥饿,孩子们的进步,就是对我的最好嘉奖,在教学一我热情有余,经验不足,我就向老教师请教,更与学生打成一片,从孩子那里了解我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天长地久,真的是教学相长,我的知识经验不断的积累了起来,我更了解了做一名教师肩上的担子的重量,我的工作热情也就更加高涨了。但我经济收入却很微薄,直到1982年我的月工资也才每月18元,可当时我已经有了家庭,上有父母公婆,下有3个孩子,当时我的小儿子刚满2岁,还需要人照顾,我为了在工作中不分心,我从未将孩子带到过学校,实在忙不过来了就从微薄的工资中抽出10元钱雇一个保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发展越来越快,农村经济也搞活了,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我的生活没了后顾之忧,节假日,我就开始了徒步家访,为了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我的足迹遍及了大街小巷,我同时也把国家的教育法规法令带给了家长。并从村里找回了失学的儿童,使我校连续几年都没有辍学现象。
苏翠玲姐弟三人就是我在家访时找回学校的辍学生,1992年9月的一天下午,学校全体教师正在开会,三年级学生苏翠玲走进了办公室,小女孩右手抱着一件旧大衣,眼盈泪水,怯怯地说:“老师,我爸住医院了,我要去医院照顾我爸爸,我来请假,我弟弟妹妹也不能上学了。”当时由于正在开会,我就草草的准了她们的假。孩子走了,一天、二天、三天过去 ,校内没有了他们的身影。星期六下午,我就去她家家访。她爸已经出院,但仍然是卧床不起,妈妈常年精神失常,她们家已经断了生计,还欠了债,我到她家时,她爸爸坐在床上招呼我坐下,小翠玲慌忙沏茶倒水,孩子太小了,只能站在脚凳上拿热水瓶她爸爸告诉我,家里没钱给孩子交杂费了,甚至于以后要靠孩子们自己来维持生活了,小翠玲从市集上买了两只小羊,几对家兔。她小小的年龄就要开始自食其力,离开校园,我实在不忍心,我拉着小翠玲的小手问:“你愿意上学吗?”她说她愿意哪怕只穿“不露肉”的破衣服,我听了心头一热,不由得流出了眼泪,不能让孩子辍学,我告诉小翠玲姐弟,你们的学费问题,我会帮助解决的,你们别管了,明天你们就回学校。第二天我就在校内组织了一个捐赠活动,我带头拿出了200元钱,这样以来,全校师生有的捐钱,有的捐物……三个辍学的孩子重新背上了书包,返回了校园。苏翠玲姐弟三人表示他们会更加珍惜这大家赐予他们的上学机会,努力学习,并要求为校出力,为师生服务。从那以后,校内学生喝水的缸总是满的,花池总是湿的,连学生的厕所他们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学习十分刻苦,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直到他们姐弟相继毕业离校。
我校救助了许多像苏翠玲一样的孩子,每到学期末,我们就会总结一下各位老师的家访情况,顾虑到每一位学生,减免杂费,或捐钱,或捐物,不至于让孩子失学。
在工作中,我还体会到,用师爱补偿孩子失去的母爱,把教师的爱连同集体的温暖带到孩子们的心里,会深深打动那些缺少母爱的学生的心。
近年来,我校学生来自特殊家庭的逐渐增多。未艳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她读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去世,不到一年父亲又患肝炎病,因家庭经济条件贫困,光从本村卫生所拿点口服药治疗无效,不久也就离开了人间,不满10岁的小艳想,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四个孤儿,和一位年迈75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父母的去世给小艳想带来了心灵的创伤。她感到孤独,感到痛苦,感到失望。
有一次我要求同学们自由命题作文,艳想写了《孤独的身影》一文,我看后震动很大。
她文中写道:“我恨,恨老天不公,让我降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想活得坚强些、潇洒些,我不愿在同学面前流露出自己心灵的隐痛,因为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家里发生的一切。在学校里我总是强言欢笑,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一回家就衰叹不已呢?我和所有的孩子都比不起”。
我看过这篇文章后,可万万没有想到艳想把受伤的心灵深深地埋藏着,她在心底里时时呼唤着母亲。我怀着内疚的心情,在她的作文薄上写下这样几句话,“想,老师会关心你的,再不会让你孤独了。”平时,看见衣服坏了我给她缝一缝,每年春节就是自己少穿一件衣服也要给她买一套新衣。还不断买些需要的学习用品、这样一来我俩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就这样,一年、二年、三年过去 ,她升入初中,艳想和她舅母、姨三个人来我家里,没等我们开口说话,她首先说:“
现在每年的正月有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和翠娟、翠玲、艳想,她们纷纷赶来安慰我,她们说:“
1997年我校在香港回归之际得到了香港青年基金会的捐助,重新移址建校,新校占地11亩,建起了标准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少科室、微机室及体育器材室。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搬进了新校园,各位老师也都喜悦于心,满面笑容,可是做为校长的我,却感到肩头的担子更重了。我校已经步入了正轨,我们必须出台新的管理方法,校内师生还眼巴巴的看着我呢?我要去学习我要去取经,我需要新的管理经验。
我又开始了新奔波,去镇里、去县里、去拜访博学之师,正在我四处奔波的时候,县团委帮我解决了问题,1999年县团委联系了香港青少年基金会及全国希望工程的负责同志,让我去北京参加百所希望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我听到后,高兴的心都要蹦出来了,这真是天赐一场及时雨呀!我高高兴兴踏上了进京路,我临行前,村长来送我,并打电话通知他在京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好好接待我。到京后,我直接去了培训班,在那里见到了教育
学习15天,对于一个很少出门的家庭主妇来说,我真的很想我的孩子、父母和丈夫,我多次打电话到家里问平安,问校内师生情况。就在学习接近尾声时,我弟打电话让我速归。我的丈夫得了偏瘫,孩子们在电话里一声声的喊着“妈,你快回来吧!”我听着揪心呀!可是还有几天,还有几天学习就要结束了,我必须善始善终,我明白需要我的不仅仅是孩子,丈夫、家人,还有各位老师和学生。我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将“我能行”的教育思想带到了校园。
2000年我又得到了一次到上海参加学习的机会,那是在暑假,我丈夫自上次得病以来还没完全恢复正常,天气热,我丈夫又因劳累过度第二次犯病了,我知道他需要我在他的身边,但我依然选择了把学习坚持到底。
由于长时间的奔波,工作,又要对全校200多名师生负责,我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高血压和心脏病。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又要工作,课余时间还要照顾丈夫、家庭,为了便于工作,我把家安在了学校,十几年如一日,吃住在校,以校为家。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好而缺过学生的一节课,在学校,师生和社会上赢得了尊重和群众的好评。
虽然我的学习经历了许多艰辛与坎坷,可是我的收获却是巨大的,我带回了新的管理经验,提高了学校管理方面的水平,更培训出了一支稳定,团结的教师队伍。自1997年建校到2005年,我校师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连续几年被评为乡镇综合管理模范校。2001年还被县团委评为少先队“红领巾示范基地”。并顺利通过了2000年和2003年两次省级普九验收检查,达到了国家Ⅱ类学校的办学标准。我个人也连续几年被评为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三年来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我校8名教师,其中7名是女同志。他们在我的带领和感动下,个个不计得失,舍小集体,兢兢业业的埋头苦干。“一只筷子难成双,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的成绩是我们集体团结合作得来的。我校面对如此的成绩,没有停步不前,并没有知足常乐,而是考虑的更远,国家允许社会办学,私立学校就像雨后的竹笋纷纷成立,生源的竞争自然而然的摆在了面前。有竞争就有发展,就有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团结老师,奋发图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搞好综合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付出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用辛勤的汗水浇罐在我校这个苗圃中的幼苗茁壮成长。
2006年5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