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希望”在奉献中闪光
张希增,男,1963年出生,大学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沂水县福和希望小学校长。系第16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学员,曾多次荣获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临沂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获市级教学成绩奖。
担任校长6年来,一直扎根农村教育的张希增深知希望工程心系贫困,造福人民的深远意义,也更感受到了作为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崇高和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此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尽职尽责、追求卓越”的沂水教育团队精神”和“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学校的教职员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忠诚教育甘奉献 学校“寒生”俱欢颜
希望工程心系贫困儿童,奉献的是爱心、是温暖、是关怀。1998年8月张希增作为全乡最优秀的教师之一被调入福和希望小学担任了该校的首任教导主任。2000年他又被乡中心校任命为学校校长。工作中他狠抓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不遗余力的救助特困失学儿童。一九九八年秋季开学一个多月了班里仍有17名学生因贫困未交上学杂费,看着班里的空位越来越多,他心急火燎,当时他还是民办教师,每月75元的工资,要等到年底才发,为了不让这17名学生失学,他找到三庄村信贷员为学生贷款交了书杂费,并且一个个找回了失学在家的孩子。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顺利地回到了学校,他脸上露出了由衷地微笑。
一心向善,爱心永恒,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
2001年在去中心小学讲课时,他了解到一个叫李萍的同学父亲病故了,母亲患精神病,家境异常困难,她学习用的铅笔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听到这个情况,张希增心里难受极了,于是他立即掏出身上仅有的20元钱为李萍买了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品,并决定资助李萍同学读完初中。耿荣生,其父母离异且父亲患有精神病。那次家访时凄惨的情景更是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破屋漏天,满屋里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两间草屋内只有一张床,受伤的耿荣生蜷缩在床上。看到此情此景,他流泪了,急忙背起孩子去卫生室拿药疗伤并支付了医疗费用。从此以后,他承担了这个学生后来的一切费用,一直供他读完初中。几年来,有近百名学生在他的救助下又重返校园,到现在为止,用于救助学生的现金就达8000余元,受他救助的学生中已有40多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每当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一封封洋溢着对恩师无限问候与感激的信雪花般的从远方飘来的时候,张希增总是感到那样的欣慰和自豪。学生们成材了,然而又有谁知道他自己至今还欠有2万多元的外债呢?这就是一个乡村教师的博大胸怀:心里装的是学生,而惟独没有自己。
千磨万击还坚劲 扎根“希望”更前行
作为教师,学生的辍学是一件最让人头痛的事,而耐心细致的家访工作又是使学生重返校园的有效方法之一。张希增为了辍学的孩子,曾作过了上千次的家访。孩子们回来了,他感到内心的高兴,但家访途中那次意外的跌伤也给他带来终生的苦痛。
那是一九九九年麦假前的几天里,学生魏玲没来上课,张希增在家访回来的山路上自行车链子突然断了,连人带车撞在了一块大石头上,鲜血和着牙齿同时吐了出来,他挣扎着爬起来捡起碰掉的八颗牙齿,万分沮丧地回到了家。妻子和女儿看到了他鼻青脸肿的样子时,也都吓哭了。可是,当他想和家人说明事情的经过时,话音未发出来舌头却先出来了,根本发不出音来了!他心里痛苦极了。当天,他来到了县中心医院,医生告诉他镶牙要等牙龈长平以后才能镶,最少两个月,他用双手捏住上下嘴唇非常困难地对医生说:我是教师,我的学生还有一个月就毕业了,我还得给他们讲课啊!请你务必把牙给我镶上啊!于是他坚持着当天咬了牙印,几天后就把牙镶上了。接着,他又反复训练发音,在很短时间内,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学生上课了。这一年升学考试,他班里的43名学生全部升入初中。
喜人的成绩凝聚着张希增辛勤的汗水,更凝聚着他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教育的一片执着。
采得百花终成蜜 满园春色绽芬芳
几年来,福和希望小学在张希增的带领下,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该校的儿童绘画、书法教学和古诗文诵读工程一度成为全县小学的示范窗口,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成立了舞蹈、音乐、乒乓球等八个兴趣小组,各小组辅导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张希增还亲自兼任总辅导员,时常对各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
一九九九年七月,张希增被团县委、县教育局选拔到上海参加了第十六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他的教育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回来后,他根据培训班精神和希望小学的发展方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变“应试教育”为“学生习惯养成,能力加特长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教学中他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辅导学生作文方面,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学生的习作也经常在一些儿童刊物上发表。其中《掀蝎子》、《站在爸爸坟前》被《百家作文指导》等刊物发表;有6名学生被《少年天地》编辑部聘为特约小记者;在山东教育社组织的建党80周年读书活动中,福和希望小学一下子就拿了14个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心系祖国、健康成长”读书教育活动中获2个优秀奖。同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组织的顾问考察团一行6人,由共青团山东省委领导陪同,来到沂水县泉庄乡福和希望小学检查指导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青基会领导的嘱托给了他无穷的动力,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希望小学献身希望小学的决心和信心。
在希望小学的八年时间里,张希增始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为校长的他一直兼任着五年级的语文课。因那次家访摔伤而换了满口假牙的张希增多次执教全乡的公开课,他经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由于张希增的精心管理,学校的各个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去年10月该校代表全县完全小学,迎接了省市义务教育检查督导评估,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临沂电视台也多次到福和希望小学拍摄素质教育专题片和实验教学专题片。山东电视台于2005年10月1日晚新闻联播节目中对福和希望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报道。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几年来,福和希望小学在张希增的带领下先后被评为市、县级规范化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八千里路云和月,尘土激扬驼铃声。
而今,张希增----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育工作者,正是以他火热的赤子之心和满腔热忱,辛勤耕耘在这块希望的沃土上,奉献着那片真诚,拾零着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