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的人
——记石楼县新世纪希望小学校长郑平生同志
听说郑平生校长这个人是2004年暑假。全县公开选拔,通过考试、答辩聘任中小学校长,原担任石楼县东庄小学校长的郑平生被调到刚刚新建三、四年的新世纪希望小学任校长。东庄小学所辖服务区的百十号人,在县教育局大院里围着局长,要求收回任命,让平生校长继续留在东庄,其势头之大,轰动了石楼教育界,轰动了全石楼,县领导出面进行调解,郑校长一夜之间成了石楼的名人。
第一次见到郑平生校长,是在石楼一中的操场上。一个个子不高,憨厚敦实的中年汉子,一身土布衣服,看上去整洁而利落。因为拆迁,一中操场的篮球架被拆,他为希望小学要拆除下来的篮球架。
以后有过几次交往,认识了郑校长,了解了郑校长,并深深地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郑校长“官”并不大,他只是担任着一个三、四百学生的小学校的校长,但在他坚毅的眉宇间,在他爽朗的笑声中,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只有作为播撒者,耕耘者才会拥有体会到的幸福。
幸福这一生命的体验,于不同人当有不同的内涵。倘若细细审视郑平生校长已走过的及正在走的路,不难看出,他心之所系的幸福不在于已之誉的获取,也不在于贪图个人的生活享受,更不在于已有成绩的自喜。在他的心目中,幸福永远是对狭隘自我与平庸生活的超越,是对理想中阔大境界的不懈追求。
我有一个梦想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办一所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当一名老百姓爱戴的校长,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这是郑平生校长经常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这个梦想,十年前,郑平生走上东庄小学校长岗位时,他所面临的是一所只有一栋简易教学楼,四面没有任何收栏的校园。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周围居民对学校的干扰,他自己和泥、搬石头,一个春夏硬是砌起了一道围墙;为了让师生冬天不受冻,他自己动手为教室修砌土炉;也是为了解决供暖,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购置了取暖设备,改变了学校多年来土炉取暖的状况。
为了这个梦想,在他担任东庄、新世纪希望小学两所学校校长的十年时间里一直以校为家,清理垃圾、烧茶炉、看大门,他一直乐此不疲,以至于挣得一个“烧茶炉的校长”的雅号。
为了这个梦想,郑平生校长不断加压,以身作则,当校长十年,一直坚持代课,从不间断。有客人,下课后再说,有事情,假日里来做,他用自己的行动给他的老师们订下了一个无言的规则:上课时间,一切让路。
为了这个梦想,郑平生校长边读书,边实践,从一个“电脑盲”变成一个“电脑专家”,考试制题、文件、材料他自己在电脑上操作,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急需的地方。
“百姓心中有杆秤”当他调赴新世纪希望小学时,三辆大卡车,百十号男女老幼,威武的锣鼓阵势,鲜艳的大锦旗,把他像护送出嫁的大姑娘一样送到希望小学,这是老百姓对郑校长工作的肯定,也是老百姓对郑校长梦想的认可。
烧茶炉的校长
提起郑校长烧茶炉,这还得追溯到他在东庄小学工作时。一九九六年,郑校长调到东庄后,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决集中供暖问题,一所仅有师生二、三百名的小学校,变土炉取暖为集中供暖,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政府拨款只是杯水车薪。为了办成这件事,郑校长东挪西借,把自己的积蓄5000多元也垫进去,总算把设备购置齐全了。安装时,他自己当小工,又是搬砖、和泥,又是楼上楼下扛暖气片,抬管子,供暖问题解决了,但师生喝不上热水的情况又出现了。以前,一到冬天,水壶放到火炉上,师生还能喝上热水,现在土炉没有了,冬天和夏天一样都只能喝冷水了。再困难也要解决师生的喝水问题,郑校长豁出去了,贷款安装茶炉。为了节省开支,郑校长决定不雇锅炉工,茶炉、锅炉自己一人干,于是,他身兼数职,起早贪黑,既当校长、又代课、还烧茶炉、锅炉。每天师生一到校,就能喝上滚烫的开水,这在石楼所有的小学中,东庄小学是唯一的。2004年郑校长调到新世纪希望小学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希望小学位于县城东郊,距县城七华里之多,由于地势较高,白天自来水几乎没有水,只能等到夜深人静之后才能供上水。为此,郑校长决定修建一座能储蓄15吨水的水窖,晚上蓄水白天使用,同东庄一样,他辞去了原来的锅炉工,自己又干上了老行当。有人曾算过一笔帐,东庄八年,希望二年,郑校长十年如一日,亲自烧茶炉,每年按4000元计算,共为学校节约开支四万多元。
抠门又大方的校长
郑校长的抠门是出了名的。
教室的玻璃烂了,他拿起玻璃刀,又是割,又是拼,碎玻璃利用了,窗户上多了美丽的图案,师生的心灵的窗户明净了许多。
门上的锁子坏了,他拿起改锥、钳子,敲敲打打,锁子修好了,师生们心灵的锁子又多了几把钥匙。
粉笔头、铅笔头扔到地上了,他弯下身子捡起来,放回到讲桌上的小盒里,弯腰的次数少了,师生们的习惯养成了。
学生“六一”演出需要统一服装,他
操场需平整,他和工人讨价还价,把工钱压到最低,只为给校园增加一株树苗。
郑校长的抠门表现在对师生的苛刻,表现在对自己的刻薄,节约1分钱就是创收2分钱,花一元钱能办成的事,就决不花一元一角钱,能自己解决的困难决不动用别人,然而抠门的郑校长在有些事情上却又是
出奇的大方。
一位老师的爱人生病住院,为筹措药费愁眉不展,郑校长得知后,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千元,塞到这位老师的手上,“别急,有困难尽管说,我们帮你解决。”
阴雨雪天。放学后,师生们为回家犯愁,郑校长开着用摩托车换来的旧车,一趟又一趟,送了远的又送近的。
在希望小学,校长烧茶炉、做勤杂、安全、护校全部义务,没有一分报酬,而老师上课有工作补助,尽管数额不大,但有劳动就有回报,这在石楼所有的小学校里,也是唯一的一家。
在希望小学二年,每年郑校长都要组织老师外出考察、学习,一年用在每位教师身上的培训费是1200元,这笔钱来自于校长自己为学校打工所节省的雇佣茶炉工费用及打印试题、文件、处理课件、统计报表以及护校等费用上。
在采访郑校长时,他这样对笔者说:“每年我们用在教师福利待遇、外出学习的费用为两万多元,这两万多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钱从何而来?那就是一个字“省”。作为校长要搞好一所学校,尤其像我们这样一所小学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节约办校,我责无旁贷,自己承担烧茶炉、护校、打印文件等工作,一年就为学校节约近两万元的开支,把这些钱用到教师身上,校长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多么高尚而宽广的胸怀!
学校就是我的家
“一所学校的校长就好像一个家庭的家长一样,把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当好家长了就当好校长了” 郑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到新世纪希望小学工作不久,郑校长就发现作为一所新建的学校,有很多地方存在安全隐患,2004年,学校有幼儿70多名,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老师一不留神,孩子就随便跑到公路上玩耍;教学楼的护栏高度只有90厘米高,离国家规定标准低了30厘米;厕所坑口大于20厘米;学校操场仍是全土的,而且教室到操场有一道2米多高的土塄。作为校长,只有首先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才能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郑校长领导下的新世纪希望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横在教室与操场之间的土塄,变成了中间坡度为30度的砖砌通道,两边是长20米,宽8米的花圃,护栏加高了,厕所改造了,为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安全问题,投资近4万元修建了一所幼儿园,修围墙60米,铺院150平方米,修4个坑口的幼儿厕所一座,添置转盘、滑梯等玩耍器械8件,并在幼儿教室里安装了电视机、VCD、录音机等教学设施,大大改变了幼儿教学环境。为了学校的发展,郑校长真可谓呕心沥血,教室的桌椅板凳或电器设备有点问题,他负责修理,学校的花圃树木他负责管护。如果说“爱校如家”大多数人只是作为口号放在嘴边说说而已,那么在郑校长身上这句话是体现的实实在在。从他身上你看不出一个校长与普通教师有什么区别,只是他比普通教师要更忙碌,更辛苦。为了当好这个家长,郑校长把家从城里搬到学校,每天早晨,当师生们一进校园,茶炉里的水已冒着滚滚热气,冬天下过雪,夏天下过雨后,郑校长总会把通往学校的那条土路处理的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然后站在大路口守侯着每个孩子走进校园,这样的场景你随时都可以看到,它已成为郑校长最基本的工作。
播撒希望就会收获阳光,因为播撒希望就是在他人心中升起一轮太阳。短短的二年时间新世纪希望小学,校容校貌靓丽动人,教学设施先进齐备,学生人数由2004年的350人增加到现在的450人,教学成绩一直居于全县县城七所小学之首。展望未来,郑校长充满信心地说,三年内,争取在校园东面修建一座办公、实验综合大楼,硬化操场,修筑围墙,大门,力争把希望小学办成全县乃至全市设施一流,成绩一流,环境一流的学校。
多么美妙的设想!我们祝愿郑平生校长的希望成真!
二00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