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生命不能承受的脆弱-影像中的绝症
2006-12-10

来源:环球电影

  影像中的艾滋病

  AIDS在人间愈演愈烈了,为什么它会爱上地球上的人类?尽管各界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行动,但其实对于已经被它侵蚀了的人来说,只是早死或晚死的问题。
  每天都有许多人在为AIDS操劳着,但电影中真正阐述它的却实在不多。在《小说人生》中,艾德·哈里斯饰演的以跳楼结束生命的作家理查德·布朗,只是微小的角色。而《阿甘正传》中阿甘所挚爱的珍妮则是堕落的象征,她染上了几乎所有的恶习,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后她死于一种病毒——其实影射的是艾滋病毒。
  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于1988年制作完成,该片更像是一部案情侦破片,从一个国外艾滋病患的遗言遗物出发,寻找到了与之有关的三名中国女性,而她们的结果是:一个远嫁日本,一个未感染病毒却企图自杀,而真正感染病毒的那位最后以自焚了却了自身。

  这部影片本身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艾滋病的茫然,而又希望通过阻断艾滋病的传播,从而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但是,人们没有想到,艾滋病在国内国外都迅速蔓延,而民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也不断发生改变。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最危险的男同性恋

  1.[长期伙伴] Longtime Companion 1990

  作为美国第一部正面描写艾滋病的影片,1990年的《长期伙伴》通过若干个小片段,讲述的是此前10年发生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开始肆虐。一同性恋者因感染艾滋病逝世,其男友在讣告上只能用“长期伙伴”四个字称最亲密的恋人。

  这是一个尴尬的称呼。在那个时代,突如其来的病魔一下子让美国民众犯了迷糊。以至于当时许多民众都相信,艾滋病就是由被污染的饮水、空气等不良环境引起的。但经过善于炒作新闻的美国媒体进行的耸人听闻的报道,艾滋病在公众中造成恐慌。政府的科学家希望尽快平息这种恐慌,但他们既不能治愈艾滋病,也无法加以控制,使美国政府让公众感到失望。乱象就在这样的希冀和失望中展开。

  2.[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费城故事》向我们讲述的并非一个简单的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它直面同性恋,哪怕是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同性恋依然是一个受到正统道德鄙夷的行为,影片中安德鲁是因为同性恋而染上艾滋病的,因此他被上司视为道德败坏,并被抛弃,于是他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诉诸法律,影片由此而展开。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影片中,安德鲁和他的“恋人”并没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对待,但是社会的偏见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终胜得了这场官司,但并不等于他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影片正是在这样一种沉痛而又无奈的气氛中结束。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表现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动。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体形,他用节食的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天都进行造型训练,但回家后又得恢复自我,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更可贵的是,他所演出的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坚强的奋斗着的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角色。正因如此,汤姆·汉克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

  大概是因为汤姆·汉克斯演的主角安德鲁,并且演的是一个逐渐走向死亡的人,因此观众很容易对他产生同情。汉克斯的这个角色是他的连续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帝中第一次。看的出,它为此付出了不小的工夫,有很多细致感人的表演。影片中“安德鲁”是一个头脑精明,口齿伶俐的人物,与下一年中的“阿甘”形象对比鲜明,表演风格也与《阿甘正传》截然不同,正是“安德鲁”和“阿甘”两个人物的塑造,使汉克斯的“演技派” 形象深入人心。因此看看这部他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影帝的影片还是值得的。

  3.[世纪的哭泣] And the band played on 1993

  1990年发行的这部艺术电影是美国第一部正面着笔爱滋病题材的影片。影片的有些观点明显是过分乐观了,在一个小故事里它要我们相信在1984年,一出电视肥皂剧里就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深度的男男之吻的镜头。这部影片贴近描写了面对“同性恋瘟疫”在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生的人们的真实反应,它在同性恋电影史上的意义,比它单作为一部电影的意义,显然是要大多了。

  乱象启发了1993年的美国影片《世纪的哭泣》。在影片描写的1980年,有两人死于一种看似皮肤病的奇怪病症,不久,同类的病状在城市里相继出现,年轻的病毒学医生法兰经过调查,认为该病源来自一种病毒,通过输血、性交等方式传播。而同时,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罗伯特和他的同事们只关心自己的地位和奖金,不顾艾滋病患者的死活,对这种致命病毒根本不予关注。最后,国民在艾滋病问题上对政府越来越失望。

  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吸引了好莱坞十大红星倾情演绎,真实再现了80年代初的茫然和混乱。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变化:艾滋病患无所适从的无助和周遭民众不知所措的逃避,从而一步步使对艾滋病患的歧视逐渐抬头。

  4.母婴传播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All About My Mother 1999


  独身母亲玛努埃拉和儿子埃斯特班生活在马德里。埃斯特班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甚至连他叫什么也不知道。在埃斯特班17岁生日的那天,玛努埃拉带他去看乌玛.罗霍主演的经典戏剧《欲望号街车》。埃斯特班被乌玛.罗霍的演技所打动,散场后为了得到她的签名而拼命追赶。
  但这时不幸发生了,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埃斯特班年轻的生命。为了满足儿子最后的愿望,玛努埃拉前往巴塞罗那,去寻找埃斯特班的父亲。从一个故人阿格拉多处得知,埃斯特班的父亲洛拉已经成为身着女装的变性人,在染上爱滋病后,已经杳无音信。通过阿格拉多,玛努埃拉认识了罗萨修女。然而罗萨修女已经怀上了洛拉的孩子,并且从洛拉那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罗萨怀孕期间,玛努埃拉一直留在她身边护理她,直至罗萨因难产死去为止。玛努埃拉为罗萨的儿子起名为埃斯特班。即将去世的洛拉出现了,玛努埃拉将罗萨的儿子抱给他看,并且告诉了他关于他们死去的儿子埃斯特班的事情。最后,一件奇迹似乎发生了,刚刚出生的埃斯特班天生下来就具有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而幸运地生存下去。
  这部几乎包揽了1999年所有国际重要奖项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准确地描写了人们丧失亲人、面对死亡的痛苦和哀思,阿莫多瓦更加成熟的表现手法,使这部电影格外细致、感人。

  5.[疯狂夜] Savage Nights 1992

  1986年,年轻英俊的电视台摄影师让,被检查患上了爱滋病,他很害怕,也很痛苦,经常怀着颓废的情绪,去到巴黎塞纳河边破旧的厂房区——个下层同性恋的聚集点纵欲。

  在一次挑选广告模特时,让结识了纯真美丽的17岁女孩罗娜,被她迷人的独特气质所吸引;而罗娜从一开始就爱上了让,当让告诉她自己也喜欢男孩子,罗娜因为不想放弃让说她可以接受。

  不久,让认识了身材高大结实的帅哥,橄榄球运动员撒米,交往中让暗暗喜欢上撒米,而撒米纯粹是想在颓废的生活中寻求一丝慰籍,他没有拒绝让的爱抚,并离开了爱纠缠的女友,搬到让的公寓来住。

  当罗娜偶然撞见让和撒米在一块儿亲热时,她愤怒了,她的爱情绝对自私,不容别人来分享,于是她大吵大闹,甚至以自杀相威胁,面对这一切,让的心情更糟透了,他不时地去同性恋据点和多个烂崽寻欢作乐,不时以毒品来让自己麻醉,以此想摆脱苦闷和患病的恐惧。

  罗娜因为精神状态极差被家人送往外地休养,撒米也不愿再回到倍感纠缠不清的三人世界,而让与罗娜、撒米分手后心情平静了许多,让已经知道自己病入膏肓,来日无多,他开始陷入沉思和反省,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向往。

  让开始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旅行中他似乎明白了很多……

  这部影片是C·科拉尔根据自己的同名自传小说拍成,就在获得法国电影恺撒大奖的前夕,C·科拉尔因爱滋病去世。影片反映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放的法国,年轻一辈失落、颓废的精神面貌,深刻揭示了主人翁让不幸患上爱滋病后痛苦的挣扎和对生命的无比留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