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深度】我的残疾兄弟,你们好吗?
2006-12-04

【专题策划】我的残疾兄弟,你们好吗?

————————————————————————————————————

国际残疾人日的来历及礼仪  

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该决议的主要内容是:
  
  ⑴ 请所有会员国和有关组织加强努力,为改善残疾人的状况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
 
  ⑵ 宣布其后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⑶ 敦促各国政府以及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在执行“国际残疾人日”决议中进行充分合作。
  
  确定“国际残疾人日”的目的是:持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促使各国政府将残疾人事业放在优先地位,采取更有力、更广泛的行动和措施,在“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之后全面实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实现“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目标。决议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采取更积极和广泛的行动与措施,以求实现“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和《关于残疾人和世界行动纲领》的改善残疾人的处境,以期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联合国的这一决议是在该届联大就残疾人问题举行两天特别会议后作出的。特别会议审议了1992年结束的“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和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中国代表团特别顾问、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同年12月3日,正值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发动亚太残疾人十年会议在京召开。数百名中外残疾人和会议代表举行联欢共同欢度第一个“国际残疾人日”。“国际残疾人日”的确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
[详细]


————————————————————————————————————

残疾人日专题报道:

昨天是他们的节日

昨天是他们的节日

  “看不见篮筐,我照样进球”

  定点投篮球,本是为聋哑人和肢残人设计的一个项目。可盲人小林不服气了,“只要能进球不就行了?我也可以参加”。说完,小林就在一旁独自练了起来,“偏左了”、“太高了一点”,志愿者就是小林的眼睛。球进了!志愿者欢呼了起来,立马很多观众围了上来。球又进了!给小林的掌声更热烈了。

  得到了众人的肯定,小林也来劲了,做了个带球上篮的动作,一招一式还挺专业。小林说,虽然他的眼睛一点都看不见,但在初中时就开始打篮球了,老师教他运球、投篮,“其实盲人还能打篮球比赛呢”。现在,二十出头的小林,从莆田来到福州,正在福州盲人学校学习。[详细]


残疾人日,走近自闭症儿童

图为培智学校两名少年在厨房学手艺

  一个拥抱让妈妈喜极而泣

  走进训练教室,十几个孩子兴冲冲地从一个玩具跑向另一个玩具,一刻也不停。这里有活蹦乱跳的身影,但没有孩子们本该拥有的稚嫩而快乐的语言。

  教室里,12岁的小杰,一个英俊的男孩径自翻裤子口袋玩,周围的热闹全不理会。“即使放挂鞭炮也惊动不了他,别人都当他是聋儿。”小杰自幼大小便也不能自控,家里要放几个闹钟,定时端屎端尿,还常弄脏裤子。入学后,老师下课陪他上厕所,一拍小屁股,小家伙使劲地小便。最开心的是小杰妈妈,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前天中午,她在家做午饭,小杰竟然跑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腰,瞪大眼睛看着她。10多年了,儿子第一次拥抱她,妈妈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和亲友。 [详细]

国际残疾人日 见证关爱特殊盲人婚礼 目睹幸福

  站在由婚庆公司精心布置的“祝福钟”下,身穿洁白婚纱的盲人新娘郭丽华和西服笔挺的盲人新郎赵根旺各自摸索着牵住那根粉红色丝带,舒缓的音乐也随之响起。

  “一、二、三……”在主持人的口令下,两人用力拉下,一时间,“祝福钟”里玫瑰花瓣缤纷落下,两枚精美的结婚戒指也随鲜花一起掉落在盲人夫妻的手中。

  摸索着找到对方的手,盲人夫妻相互戴上了结婚戒指。虽然这幕浪漫温馨的场景他们无法用眼睛去观看,但在所有现场宾客的祝福掌声中,37岁的盲人新娘兴奋地笑了,而43岁的盲人新郎则激动得热泪盈眶。[详细]


第15个国际残疾人日 大连残疾人获捐61万(图)

  庄河市城山乡38岁的残疾人于希涛今天格外地高兴,12月3日第15个国际残疾人日当天,他兴奋地从市领导手中领到了1万元的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金,同于希涛一起领到扶持金的还有其他19名残疾人个体创业带头人。于希涛从事的是轮胎修理行业,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会用这1万元钱购买一部轮胎自动拆卸机械。

图为捐赠仪式现场。

  据介绍,我市自2002年开始实施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实物发放”活动,全市共投入60多万元为近1500名残疾人提供了理发、修鞋、自行车修理、汽车修理、服装剪裁、家电维修、卖报车等从业工具。 [详细]



————————————————————————————————————

我的残疾兄弟,你们活得怎么样?

身残也能发家致富 3个残疾人创业之星现身说法

酸甜苦辣炮制出资产千万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 ———顾城

  这首诗本是表现顾城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我们也可以肤浅地认为,这是一个孩子写下的自由世界,因为有手,他可以实现很多梦想。对于双手残疾的李华明来说,他用什么“推开”那扇封闭的窗户?

噼里啪啦敲击键盘打印财富

  就是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穿我的血管/也流穿过世界/又应节地跳舞/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人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伸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密叶的波纹/我觉得我的四肢因受着生命世界的爱抚而光荣/我的骄傲,是因为时代的脉搏,此刻在我血液中跳动 ———泰戈尔

  虽然听不见声响,但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穿汤宏炜的血管,在无声世界里,他是强大的,他独辟蹊径,用上电脑开始写生意,他的执着和真诚,打动了周围很多客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业,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准确地说,他没有把自己抛弃。[详细]

生活“凑合” 残疾大学生7成待业

  七成残疾大学生待业在家

  怀揣着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证书、省三好学生证书、优秀学生干部证书、党员证,南京审计学院会计系残疾人毕业生王宝春从去年11月20日参加招聘会以来,在招聘会上碰壁已达30多次。在王宝春的记忆中,有一次求职过程让他毕生难忘。泰州一药业集团派车接送面试学生,王宝春接到了面试通知,但是上车时却硬是被招聘单位从车上“赶”了下来。市残联就业处处长张小清告诉记者,南京有5万多家企业,有80%没有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市22.8万残疾人中,在就业年龄段又有劳动能力的城镇户口残疾人有6.5万,还有2万多人没有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就业也不乐观。据悉,南京每年考上大学的残疾人有20人左右,去年毕业的残疾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只有五六人。有的残疾大学生毕业6年了还没有单位接受,至今在家待业。

  多数残疾人“凑合”着过日子

  在车祸中下半身瘫痪的赵欣(化名)是一名计算机编程人员,虽然已经36岁了,但还没娶到媳妇。他告诉记者,在婚姻问题上,绝大部分残疾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通常的情况是,城里的残疾人会选择农村的健全人,或者选择比自己更为劣势的残疾人为伴,但是两人真心相爱的不多。对于不愿意“凑合”着过日子又找不到真心另一半的残疾人,赵欣说:“只能像我一样就这么单身地过日子。”

  市残联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残疾人的婚姻状况并没有做过统计,但是残疾人的婚恋一直是棘手的问题。残疾人婚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经济,不少家长反对阻挠自己的子女和残疾人结合,因为残疾人往往缺乏经济来源,还得要人服侍;二是如果残疾是先天性的,人们害怕下一代也会有残疾;三是觉得正常人与残疾人结合“吃亏”,门不当户不对。[详细]

 

“十五”期间北京市共新安置13578名残疾人就业

  肢体残疾人、114查询台服务员郭玉芳,熟记电话号码,创造一年24万次接线不出差错的纪录;独臂村支书赵凤利带领山区村民致富奔小康……

  就业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提高社会地位和改善生活状况的关键。近年来,在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残联组织把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通过教育、培训、扶持就业、扩大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使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发挥出来,树立“我要学、我能行、我能干”的信心,使残疾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活力得以体现。各部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和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工作。

  据悉,“十五”期间,全市共新安置残疾人就业13578名。其中,福利企业新安置残疾人2855名,在社区实现就业的残疾人2286名,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家庭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582名。每年500余名。[详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