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贫困学校 换得万人尊重(青海)
2006-09-12

心系贫困学子    换得万人尊重

——记共和县民族完全小学优秀教师仁青吉同志先进材料

 

仁青吉19967月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毕业后她自愿要求到青海湖畔江西沟乡小学任教。10年来,她一直把教育当成一生中最热爱的事业;每当面对这些藏族孩子幼稚而渴望的眼睛时,每当面对向她们索取知识、索取智慧、索取将来的学生时,她深感肩上担子沉重和为人师表的尊严。因此,她从不懈怠一个学生,也从不应付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活动。经过努力,近年来,她在全州“双争”竞赛活动中,被评为“青年岗位能手”、20044月被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商务厅,青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被评为“全省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20064月被共青团青海省委、省教育厅、少年队青海省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所有这些成绩是她一丝不苟、勤奋尽职的结果,使她忠诚民族教育、不懈追求、顽强拼搏的结果。十年来,她以教师的品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注重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成功源于创新

她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知识更新,涉猎方方面面的最新教学知识,了解最新动态,并结合藏区孩子的性格、爱好等特点,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总结出一套适合藏区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套教学管理模式受到学生和同行的一致赞誉,并在考试中得到了检验。她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开展教学研究性课题的活动,让同学们自己组织教学。从惧订资料、备课入手,到规范教室、开始试讲,一遍遍的指导学生完成每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们理老师上课的不易,学生不仅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艰辛,感受到教与学的互动,而且体会到教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同时充分整合班级优势资源带动中等及落后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收到比较理想化的双赢效益。

 

“予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予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也是仁青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藏区的小学老师,面对多数学生听不懂汉语的问题,她深知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自如的驾驭课堂,坦然面对学生的求知欲。从教十年,她先后发表论文中《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常务班长,推动班级管理》等在2002年全州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和全州优质课教案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同年在青海省“义教工程”骨干教师培训中荣获优秀学员奖。

 

爱心回报春晖

在她的教育生涯中,从未出现过“差生”一词。因为她深深的感到“师德”就是教师人格与老师角色的结合。传道,不仅要传学问之道,更要传做人之道;授生,不仅要授学生,更要传授科学的精神。仁青老师所带的学生中有一位叫扎西的学生,她发现该生十分聪明,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找各种理由不来上课,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自己无信心。为此仁青老师先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做他家长的工作,请他家长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义务,并掌握他在家的表现,落实缺课的真正原因。同时与他本人促膝谈心,平时关心和解决生活困难,给他补课,以此建立了师生感情。使他本人很受感动,最终放弃无故缺课的念头,坚持到校上课,并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终于以高分考入了县级重点中学。另外,从教十年,她先后资助1-3年级的学生共10名,与此同时,对有些生活困难的贫困生还给予了帮助,使这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返回了校园。

多年的教育教学让老师和学生及家长们结下了密不可分的感情。每一次的毕业,她总是面对学生们的泪眼与之依依作别,并告诉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坎坷,但不要放弃理想,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家长会上仁青老师的发言总是能激起热烈的掌声,因为她在学生的人生的道路上,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家长们真诚的说:“把孩子交给仁青老师我们放心!”

 

用心耕作少先队工作

仁青老师不仅在学校中承担着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而且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她认为少先队工作是“精品工程”的根基。通过多年的少先队工作研究和实践,仁青吉具有了一套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她认为,少先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更是“精品工程”,少先队基础建设就是打造“精品工程”的根基。一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她逐步完善和健全了少先队组织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保证了少先队各项工作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在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完善了“少先总队、年级大队、中队、小队”四级管理网络,创新抢先了“实习年级大队辅导员”和“助理辅导员”制度,发挥了“全团带队”的优势,充实、活跃了各级组织队伍力量。创立组建了“广播站”、“鼓号队”、“红领巾监督岗”等,促进学校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二是深化“主题活动”,搭建“体验舞台”,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健康成长。根据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学习环境,以“争章”为激励源泉,设计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体验教育系列化活动。组织开展了“当一日家庭小主人”、“谁的房间最美丽”、“谁是最佳小厨师”等活动,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家庭劳动的艰辛、责任和荣誉感,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幻绘画等活动,培养了少先队员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少先队员在上级少工委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组织少先队员走进大自然,开展“春游”、“走进母亲河”、“趣味夺红旗”等的活动,使少先队员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体验了快乐。

十年的时光白驹过隙,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十年间她将自己的爱播撒给每一个学生。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一定是这样。因为她明白:教师的职责就是用他们的道德与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让他们明白为这个社会奉献的重要。她取得的每个成绩都将成为她今后教师工作的新起点,让她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