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乡苗寨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湖南)
2006-09-12

为山乡苗寨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拱桥学区光明希望小学优秀教师 吴兴怀      她为了山乡苗寨的孩子,教坛17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在大山之间仅有的一张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和心血献给了生她养她的挚爱的土地和全部的学生,献给了她酷爱的教育事业。她说,看到一只只“凤凰”从山里飞出山外,看到孩子们的人生从这里起程,她感到幸福。她就是为山乡苗寨的孩子插上腾飞翅膀的导师;她就是三拱桥学区坚守教育教学第一战线的吴兴怀老师。

血肉交融师生情,同舟共济引路人
                      --对学生的真心付出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这能使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师爱!”吴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要从细微处做起,用爱的力量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做一个指明航向的引路人。
记得六三班有一女生名叫龙荟,吴老师上课时就发现该生眼睛没有神,有时趴在桌上睡觉。众所周知,她在四年级时成绩还是学区第一名哪!现在竟连课堂作业都无法完成了。吴老师几次找她谈话,她都沉默是金,问其他同学也问不出所以然。2004年5月21日是吴老师难忘的一天,那天天下着雨,吴老师去关刀村龙荟家家访,走了将近三个小时沆沆洼洼的泥泞路,终于到该生家。一进门,吴老师对这位女生的同情油然而生: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盏15瓦的灯泡,唯一像样的家具是一张旧式大床,上面罩着一顶黑色的有无数块补疤的帐子。龙荟见老师来了,忙招呼坐下。这时,帐子被掀开,“是阿荟的老师吧?太辛苦了你了!阿荟快煮口饭吧。”说话的是一个躺在床上蓬首垢面的老妇人。
这时,这个平时坚强的女孩在老师面前已泣不成声,向老师诉说着她的不幸……老师静静地听着那震动山谷的呼唤——对知识的渴求,一把把她接在怀里:“可怜的孩子,以后你上学的费用老师全包了,在学校与老师一起生活!”龙荟眼里闪着激动幸福的泪花。夜幕降临,吴老师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刚走了一段路,天色已黑,她打着备好的电筒走,可走到一半电筒没电了,雨又由原来的细如牛毛变成豆大。吴老师咬着牙,任凭身上的汗水雨水交织,深一脚,浅一脚回到了家,时针已指到了“12”。第二天,吴老师出现了她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次缺勤,她倒下了,重感冒引起严重肺炎,住院十多天。从那以后,吴老师承担起了龙荟同学上学所有费用;龙荟勤奋刻苦,品学兼优,成绩在学区名列前茅。对学生这样的真情付出,吴老师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无论是优生,还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只要家庭困难,她都会全力以“付”。
05届的六二班吴老师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她班有一男生,名叫龙佩江,开始入学时,他作风散漫,纪律观念淡薄,爱顶撞班干部;学习成绩差,他毫不在乎,自暴自弃。但他体育素质好,爱打各种球,特别是篮球,有时也爱为同学打抱不平,说话率直。是位比较典型的后进生。他前班主任很不喜欢他,“破罐破摔”。他从五年级进入吴老师班后,吴老师决心抓住这个典型,突破他这一关,以带动班上另几位较后进的学生。吴老师对他进行详细地调查了解发现了不少被原班主任所忽视的一些重要情况。这个学生的母亲在外地打工,抛下他们父子两人不管,他父亲是一个张飞型的火爆性子。只要这个学生做错事就迎面两耳光,或用烟头烧。家庭经济困难,缺少母爱与温情的生活环境对他的性格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家东游西逛,常上网吧看别人上网;在校无心学习。吴老师分析了他的心理现状与形成根源后,坚定了必能纠正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信念。首先,吴老师找他谈心,表示深切同情他的家庭处境,并说以后一定要帮他。他震惊于老师对他的关注和理解。这一招也有效。他低头说起了许多心里话,说他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曾如此关心他,他长期习惯于他人的漠视与亲人的不顾……当他把头抬起时,看见老师已泪流满面,随即他的眼眶里也闪动着泪花。引起他的这一内心震动后,吴老师并没有“趁热打铁”向他提出从此改好的要求。因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不会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能转变他长期来形成的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至于内心震动,那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罢了。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因那次谈话他显得对吴老师比较亲近,见面主动打招呼。这看似一件小事,而对他来说却是难得的破例。过去,对老师他不是装没看见就是视而不见,昂然而过。但别的方面还是依然如故。通过十多天的了解,吴老师要在班上成立班委会,吴老师求班上同学给老师一个“选体育委员”的选举权,同学们都同意了,她就宣布了这个男同学的名字。他低下头,是喜?还是惭愧?只有他心里最清楚。从那以后,吴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一起分小组比赛打篮球,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果然这位同学不只认真地做好他每一件份内工作,还协调卫生委员、学习委员管好班上的一切工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时机成熟时就把他的心慢慢引到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主战场上来,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总之,吴老师总是用无私的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风风雨雨与孩子们同舟共济,血肉交融,把攀登者送上九天;让有志者渡过学海,达到彼岸;引导迷途中的孩子走向正道。

春风化雨细滋润,青胜于蓝喜园丁
                         ——到位的作文辅导
近年来,吴兴怀老师靠着一颗心,一身汗,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苗区作文教学法。苗区作文教学是我苗区语文教学中最难突破的关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98%是说苗话的孩子,他们长期生活在那山旮旯里,语言交际均用苗语,要把它写成作文,对于引导者来说,是一本多难读懂的书啊!吴老师一点一点地啃,一步一步地摸索。为此,她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她勤奋好学,锐意创新,善于用现代化教育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吴老师认为苗区孩子虽受条件所限,见识阅历不足,但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以她确立了“让苗区作文教学沐浴开放的阳光”的教学理念,探索出“利用生活圈资源优势,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适合苗区作文教学的教法。克服了孩子们惧怕作文的心理,取得了积极成效,深受学生欢迎。具体操作大致如下:
习作指导吴老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习作前,吴老师引领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野外去观察、感受、体验,然后讨论、练说。谈春的春光明媚,夏的酷暑难当,秋的秋高气爽,冬的水瘦山寒,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亲切交流,从中授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让那些较不自信的同学克服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的恐惧心理;让那些不会说“汉话”而存有自卑心的孩子,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交际氛围中敞开心扉。孩子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令人头疼的作文课变成了趣味十足的知识探索课,课堂达到了“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学生由“无话说”到“我要说”,这是合作的快乐让学生思路大开,这是“利用生活圈资源优势,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使作文这个课程更加贴进学生的充分印证。
学生的思维被吴老师激活以后,就有了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构想,就有了表达自己见解的强烈欲望,吴老师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由潜能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为了弥补苗区学生阅读量小,孤陋寡闻的缺憾,吴老师在教室设了一个图书角,引导他们多读课外读物;引导孩子们多写日记,用灵动文字写下自己心中所想等。这些过程是复杂而艰难的。对孩子们习作学习管理,吴老师注重一个“实”字,凡是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都亲自去落实,跟踪督促,面对面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甚至挑选了七、八个尖子和特差生分别给他们“开小灶”。
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吴老师所任班级作文园地上呈出一片片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气象,产生了独具个性的文章。它们或立意深邃,见解惊人;或想象丰富,构思独特;或语言鲜活,机诡洒脱。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给了学生开放的精神,多维的生活给了学生多维的思考,展现自我的空间。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吴老师的快乐就是把她的弟子当作英才来教导,她常说:“哀莫过于误人子弟,幸莫过于青胜于蓝!”

丰厚积淀育新苗,硕果累累秋色美
                    ——成绩的真实纪录
用一腔热血浇灌教育沃土,捧一颗爱心滋润民族未来,无私奉献收获累累硕果。多年来,吴老师所任班级每期都被评为文明班级,所任学科平均分居全学区第一名。吴老师自己连续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十佳教研能手”,三次被学区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奖,国家级1篇,省级3篇,州级5篇,论文《让苗区作文教学沐浴“开放”的阳光》在国家级正式出版物《中国科学教育研究论丛》发表。在县优质课赛中,她曾获二等奖。
吴老师常把自己比成校园里的一棵老树,她爱校园的热闹里充满单纯与童贞,宁静中孕育着希望与憧憬;她就是这样做校园的一棵平平凡凡的树,拼命汲取源头活水,做平平常常的事,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让自己的枝枝叶叶风风火火的去绿,希望自己能成为鸟儿的乐园,为每一只鸟儿的生长、起飞作好充分的准备。鸟儿们没辜负大树对他们的情意,在学区举行的语文知识赛、作文赛中他们都捧到了“冠军”的奖杯,特别是在湖南省一年一度中小学作文竞赛首届(2005年度)小学组比赛中,吴老师班的龙健,吴育智两人获省级奖,有田仁菊等15名学生获州级奖。吴老师望着一个个成长的英才,找到自己永恒的快乐,那份至美快感不是来自外界的虚荣,而是源于内心的沉醉。
面对成功吴老师十分清醒,她常对我们说:“改革大潮日新月异,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如今的吴兴怀老师,正以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爱,昂首阔步,奋力跋涉在发展山乡苗寨教育的征程上。她是那么脚踏实地,又是那么雄心勃勃。我们要写一副对联赠给她:
洒一腔热血挥三尺教鞭含辛茹苦育桃李
扬五种精神树名师风范与时俱进写春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