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祖国的希望
——记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瑞塔铺镇中心小学校长彭长英
桑植瑞塔铺,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新中国灿烂的今天。
就在这绵绵起伏的群山里,这苍老如史的山峰间,正在诉说一个响亮的话题;正在回响一个崭新的名字;正在叙述一个大山的赤子的情怀……
这个响亮的话题,就是全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个崭新的名字,就是这大山里人们称颂为的“金牌校长”——彭长英!
他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用几十年的真情,默默地在这里点燃祖国的希望!
2004年,该校被评为张家界市卫生文明先进单位;
2005年,该校被评为张家界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5年,该校被评为张家界市课研课改先进单位;
2005年,该校被评为张家界市示范小学;
2006年,该校被评为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小学;
2006年,该校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基层工会;
1995年以来,该校连续十年被评为县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从这儿毕业的王学猛、陈自勇同学升入高一级中学后,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彭长英先后4次记三等功,两次记二等功;
……
学校办公室那一尘不染的奖牌在人们面前闪烁,展示着一个学校开创的成绩;彭长英一大堆灰尘盈尺的证书,却静静地躺在抽屉里,默默地见证一个教育者对事业的一片赤诚。
是啊,别人把辉煌当作飘扬的旗帜高高举起时,他却不轻言辉煌,这并不是因为他不曾拥有辉煌,而是他把自己的辉煌看作是一种平凡,一种机遇,一段新开始的乐章!
(一)
时间可以追溯到2000年。
那年的一个夏天,太阳炙烤大地。
彭长英从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校长王兆业同志那儿得到消息,说是香港寰宇希望工程到民族中学讲座。接到这个消息,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那里。
对于那里优雅环境,他来不及欣赏,一头就钻进了校长的办公室,向香港寰宇希望工程的领导诉起山区办学条件差、学生读不起书的苦愁……
话语不长,可温暖人心;言辞不美,却引出了香港寰宇希望工程一行人的泪水。
就这样,寰宇希望工程的一行人把山区的渴望带进了香港之城!
就这样,不到一周,就有了回音:他们决定看看瑞塔铺的村小东旺坪,同时看看那些渴望知识的贫困的孩子们!
为了他们的到来,彭长英几乎累成病人,就是为了完成那些麻雀过路都不歇脚的贫穷山村的真实资料:
镜头一:东旺坪村小,是个60年代修建的六间300平方米的卵石房,墙体倾斜,已成一栋典型的危房……
镜头二:黄芳,女,小学二年级学生,母亲早逝,父亲是瘫子。因家困读不起书,她在家里的墙壁上写满班上学生的名字。常常别人一提起读书,她的眼泪一下就滚了出来,心就开始滴血……
镜头三:龚开杰,男,小学三年级学生,家住海拔1000余米的山顶上,破烂的房屋上盖的是茅草,外边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饭锅都是个破烂的。弱智的父亲见人只晓得痴痴大笑,母亲也是个神经病。他过的生活真比牛、马还不如,一到上学的时候,就只想悬梁自尽……
……
这些真实的镜头,不是小说中的虚构,都是彭长英不顾胃痛、结石痛,背起挎包,拄着拐仗,每天爬山涉水几十里,走遍瑞塔铺所有村小学捕捉的真实生活。
这一张张令人痛心的生活照片,一句句触入灵魂的语言寄到香港希望工程办公室后,迎来了香港寰宇希望工程的真实行动:他们带着儿女来,带着妻子来,带着加拿大、新加坡等九个国家的志愿者而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充满喜悦走进山村,而又一次次地噙着泪水离开山村!
感动带来行动。香港寰宇希望工程情系这块红色土地,爱心洒向桑植,捐款使东旺坪村小的教室拔地而起,全镇500余名的贫困生享受到了他们的救助。5年来,他们共为瑞塔铺镇小学支助3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3000人次。
当然,有外引还要内联。彭长英还向当地镇政府、团县委、县妇联、县市残联为贫困生争取资金,先后向当地政府求助资金5400余元,引进“春蕾行动”助学金3万余元,团县委引资7200元,县市残联引进资金8600元。
尽管他的家庭并不宽裕,一个孩子上高中,一个孩子上初中,可他对自己是那么的吝啬,对事业是那么的慷慨,先后为贫困生捐款16000元,捐衣物30余套。他还发动全校师生为贫困生捐款4万余元,捐衣物200余套。
正是这一双双援助之手,正是这一桩桩感人的事迹,十余年来,山里孩子们很少辍学,除个别学年度巩固率为99%以外,其余全为100%。
(二)
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是一个为开拓者提出挑战,为奋斗者提供机遇的时代。
彭长英心潮澎湃,他要站在改革的前沿上去,为教育之春,为瑞塔铺镇小学之春,谱写新的篇章!
于是,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重新捧起《教育学》、《心理学》;多少回长途爬涉,他奔走流连于其他知名学校;多少次领导班子研讨,共同设计着学校的宏伟蓝图。
学校的人文管理诞生了。
它是学校一班人长期辛勤劳动的智慧。它的出台,意味着瑞塔铺镇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说到人文管理,彭长英以身作则,垂先示范。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他率先做到。他只要在校,起床比学生早,睡觉比学生晚。同学生做操,每天晚上查寝。无论哪一天,他都习惯地在校园周围转几圈,查卫生,看纪律,观水电……十几年如一日,他那种务实的行动融入了学生心灵,嵌进了教师心里,镌刻在人民心中!
人文管理跟上了,其他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是再大的阻力,也会使教师们理解,为推动教育工作形成一致意见:
2000年,全县教育战线人事制度改革的之风吹进瑞塔铺镇小学。全镇161名小学教师,只有90个编,除退休、退岗外,还有38名教师何去何从?他真实伤透脑筋,彻夜难眠。3天后,他终于想出点子,找到主意,成立了一支由7人组成的聘任小组,精心设计出了聘任方案。同时,他到全县的四中、空壳树中学 、龙潭坪中学、竹叶坪中学、人潮溪中学、桥子弯中学等10多所中学为落聘教师找到归宿。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人事改革中,属于退休对象的新村坪小学的刘校长不愿退休,学校工会主席3次登门,都被拒绝,后来,彭长英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去了6次,终于解开了他心中的顾虑。彭长英在这次人事改革中,也得罪了不少亲友,就连自己的侄女落聘后也去了空壳树乡中学。
他在学校推行了以目标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每堂课写一次课后记,每天写一篇教后感,每周写一份剖析材料。目前,该校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全乡90余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普通话、计算机合格率均达100%,会制作网页、多媒体软件的教师达90%以上,师资水平跃入全县前列。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的“三小”(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先后有12件在国家、省级获一、二等奖,学校教学质量多次位居全县前茅。
该校还出台了《教师考评细则》等10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细化了,量化了,具体化了,从师生食堂到校园的路灯,从水池到水龙头,都有人管,并且是一周一查,一月一评,一期一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实行了过程与年终考评相结合。正是这些严谨、科学、规范管理,该校教师评先、评优、晋职没有 一人上访,未出现一起吵闹事件;正是这些到位的管理,彭长英在2005年全县中小学校长会上介绍了典型经验。就这样,瑞塔铺镇小学成了全县中小学管理的校长培训基地,先后为常德、永顺、花垣、慈利、武陵源、永定等区、县校长及教师提供教育场地六次,参观达1000余人次。2004年,市教育局李媛明局长到该校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校在绿化、卫生、广播操、学生寝室、管理等方面都是全市一流的学校!”
(三)
一名诗人可以吟诵浩瀚的大海,可以把千古的荒原描绘得遍地流金;一名歌手,可以用百灵鸟的金嗓子,唱遍山川,把峰峦上的千年积雪唱成流水。但是,一名小学校长日日在学生中吟诵,月月在校园里歌唱,回报他们的是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啤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他们只是默默的,顽强地生活着,无私无怨地奉献着。
彭长英终于病倒了,那是二○○三年。
这年六月的二十日,已在学校头昏目眩10余天的彭长英感觉身体不舒服,果然下午第二课时,他的肚子痛得难受,一头载到办公室的沙发上。经医院检查,他肾结石已发作。躺在病床上的彭长英不怕疼痛,只是放不下他心里的校园和山里那些孩子。他拒绝了医生和家人的劝告,决心挺下去,后来硬是挺不住了,才在医院住院5天。可刚轻松点,他又苦苦哀求医生和家人要回家去。
回家的第二天早晨,妻子和他发生了结婚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最后又一次顺从了他。
当他拖着病体,走进校园时,马上被师生们包围得水泄不通,望着憔悴的彭校长,师生们为他的精神感动得差点溢出泪水。
不知是他感动了病魔,还是病魔害怕了他。一个月以后,他竟然安然无恙地开展工作。回想这一段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彭长英说:“生命是靠事业支撑的,如果失去了这个支柱,即使活到100岁,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四)
我们徜徉于大山之间。徜徉在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追求与遐想之间。我们寻找着当年先辈们用自己的血液点燃的那个可歌可泣的时代,以及找寻一双双照亮那个年代的目光,一排排紧咬咯咯发响的牙齿,根根嶙峋凸出的筋骨和一张张澎湃得喘息不已的肺叶……一边又同时在寻找后来都挥洒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热情和汗滴,期翼和业绩。
诚然,彭长英同志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山区小学的校长。然而,由他身上所焕发出来的忘我工作是主人翁精神,以及心中装着整座大山,把温暖洒向大山的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正是对革命先辈们未竞事业的承继和发扬光大吗?不是大山的魂魄所系、希望所在吗?
我们走在美丽的山径上,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屠格涅夫笔下的美丽山景,而品酩着其中细雨的韵味和嫩叶的鲜意,满脑浮出彭长英的那份洒脱与执着……
最后,我们想用一句肺腑之言高喊:“彭长英,你用真情点燃了祖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