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献真情 涓涓付关爱(青海)
2006-09-12

点滴献真情  涓涓付关爱

——记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民主希望小学教师徐永忠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徐永忠同志为山村教育历经了艰辛,掀开历经沧桑的岁月日历,有几分酸涩、几分欣慰、几许感叹、几许感动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伴随着学生的顽皮和天真,在这贫瘠的山沟小学里,民办教师出身的老师以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以奋进的毅力谱写着民族教育的未来。

一个山村小学的现状

民和县中川乡团结村民主希望小学,地处边远山沟,距县城近100余公里、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这里住着藏、土两个民族,世代和睦相处。常年雨水、洪水冲刷,水土流失,形成了一条河滩,河滩两面是荒山,当地村民就居住在河滩边。雨水不断侵吞着河滩两岸村民的土地,靠务农生活的村民的土地越来越少,加上近几年的干旱,当地村民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条件极差,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制约着当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以真爱求得教学上的有成

老师198112月参加工作,藏族出生的他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在他从教的二十五年时间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好每一名学生,在宁静的夜晚看到他伏案备课、批阅作业;在黎明的早晨出现在早读的地方,指导方法、巡视检查。所任学科在全学区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近年来,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他函授大专,凭着自己一颗永不服输和对教学的热心,学完了所有的专业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继续进修后的他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学的知识、技能付诸教学的实践中。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像磁石一样紧紧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学生都很乐意听他上课,先后被评为“学区级学科带头人”,“学区级教学能手”。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他的座右铭,在他教的班上有个叫马惠莲的学生,人很机灵,就是贪玩,还时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上不去。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十几次上他家同家长交谈,并抽出时间帮她补习功课,在老师的帮助下,马惠莲很快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改正了不良习惯。

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铸就了老师对学生的一颗爱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他在二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以真情博得童心的感激

1995年对徐老师是个难忘的日子,因这条河滩两面是山,夏天下暴雨时山上的雨水积聚到河滩里,河水猛涨,给河滩下游的团结村带来了危险、灾害。凶猛的洪水经常威胁着村民,牲畜的安全。也威胁着上学的学生。每次下大雨,或河水上涨时,有他的身影。他挽起裤袖,脱鞋下水,早上去接学生,下午放学后又把学生安全送回对岸,他比其他老师更主动,更积极,多次受到领导表扬。记得1995年的有一天下午,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大雨,学校组织学生立即放学,学生走出校门不一会,倾盆大雨就下来了,怎么办?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他首先拿起了一条木棍,冒着大雨吼了一声,快跑,保护学生!他第一个冲出校门,当其他老师跌跌撞撞跑到河边时河水已经开始涨了,几名学生已经过河了,他背一个,牵两个,已经送过去了好几个学生,这时其他老师也赶到了。背的背,抱的抱,大家一起把学生安全送到了河对岸,等送完学生从河对岸返回时雨水更大了。河水也涨高了,当他到达河中心时,一股急流冲倒了他,他紧握手中的木棍想站起来,但是汹涌的洪水没让他站起来,他被冲出去十多米远,几位老师见状,向他喊叫着,有的朝他伸去木棍,有的到下游去堵他。他终于抓住了伸给他的木棍,被救上岸来。此时的徐老师已成了一个泥人,大家发现他的嘴、耳朵灌进了泥沙。这时,来接送学生的家长,老师们,七手八脚在大雨中用雨水给他冲洗。事后,校领导把他的这种动人的事迹上报了学区,在学区全体教师会议上受到了表彰。冬天河里堆积了大量的冰块,用大些的石头铺成的石桥,经常被冰水掩盖,许多学生经常湿了鞋袜,衣裤,到校后冷的发抖。当他知道后,每天学生上学时到河边指挥学生踩石头过冰河,他多次脚踩冰块划破脚,到校后手脚几乎冻僵,他和学生一起在火炉旁取暖,但他从不叫苦。从1985年至今,他护送学生上学、回家,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这样的事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谁也记不清。家长们称赞他,有你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就放心了。

倾一腔关爱的热血,引来一腔泪中之乐

在山沟学校,每逢开学欠学费的学生很多,若不让欠学费就出现辍学,学生就会流失,在100多名学生中,差不多有二分之一学生在欠学费和面临辍学中徘徊。有一次在开学时,学生只报到40多名还有60多名因家庭困难而没有及时报到,看到天真的孩子待在家里不能上学,看到那些孩子期盼上学求知的眼神,他安慰他们,心里真不是滋味,及时向校领导提出先让学生报名上学的建议,使60余名学生按时上学。当他了解到乔春花、乔六莲两名学生的母亲因患病,缴不起学费时,他主动拿出自己的生活费资助她们上学。为了不让贫困学生辍学,回校后,他积极动员全体教师每人解决4名学生的学费,他自己却承担了10名学生的书本费。使这些即将辍学的学生又返回到了校园。每学期开学时,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他和其他老师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挨门逐户动员学生入校,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也丢下了许多家务事,为此,多次受到家人的埋怨。为了让这些贫困学生不再辍学,他多方奔走,从三川发展促进会争取到了三川红枫叶救助金,使60多名学生能在学校继续学习。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感动了在校教师、学生家长和三川发展促进会领导,于2002年度被评为“三川红枫叶优秀教师奖

渴望中有一口甘甜的水

做为一名教师他的心里想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抓学生入学。这贫瘠的山沟小学里,校舍年旧失修,夏天屋漏雨,冬天不保暖,教室又低又窄,室内光线暗淡,教学设施紧缺,连基本的教具都没有。老师和学生挤在墙角里,伴着雨点读书写字。破旧的校舍期待着修建,看着老师和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他的心里更着急,总不能这样教下去吧!而校领导体弱多病,在这种形势下,校领导就将学校的好多工作委托他。在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他下定决心为学校努力工作,又为校舍的维修开始四处奔走。

奔波图希望,希望成现实。为了让师生不再露天上课,自己率先捐了200元,又动员每个教师捐款100元,想方设法维修校舍,他这种率先垂范精神,发自肺腑的情感,感动了村干部及村民,村委召开村委会讲明了学校当前的困难,提出学校发展规划。使参加会议的村干部王学海当即自愿捐款了100元,专业户吴福德捐款300元,学区和县政府配套6600元,其他村民也纷纷捐款,不到一月,共捐款1.4万元。维修开始后,他和其他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参加劳动。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使师生能在安全的教室里上课了,他的脸上又一次露出了微笑。

营造一片绿荫,优化一方环境

在枯涩的汗水中得到一点欣慰。他看到学校附近有一片河水冲出的河床,想在这片荒滩上种植树木,绿化环境,同时搞勤工俭学,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能更多的救助贫困生,这种想法得到了校领导及同事们的支持。在1990年春季,动员学生从家里拉来了架子车,拿来铁锹,在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用车拉荒滩上的石头,干得汗流浃背。同时,在课余时间和师生平整土地,经过一段时间,荒滩改造好了,又动员师生捐树苗,在短时间内种上了一千多株树苗。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和休息时间,他宁可少休息,比其他老师多干几个小时。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刚吃完饭就往树滩跑。记得有一个星期天,为了保护好小树苗,不顾身患感冒,挑起泥巴,一棵又一棵的泥,等泥完一千多株树苗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晕倒在树滩上。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周边荒滩的树苗一棵棵茁壮成长,荒滩变成了绿林,给山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

由于地区条件的原因,民主小学基础设施较差。为改变学校这种现状,横下决心改善办学条件。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完全是平坦宽阔的大道,而是一条坎坷艰难之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老师们带领学生积极植树造林美化校园。于2000年学校拿出1000元,他又捐出100元,又动员学校老师各拿出50,购置篮球架一副,盖了两间土木结构的库房。  2004年积极争取,得到了青海师范大学的支持,支援了70套课桌凳,极大的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工作环境。20035月在民主小学召开的中川学区学校管理工作观摩现场会上,乡、学区领导对他所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9月被评为县级“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举头寻求未来日,希望之花为你开

2003年他探听到了一个援助项目,便不失时机,终于在2004年从美国利众基金会争取到资金3.3万元,建起了崭新的学校大门和两边的砖围墙,看着校园一天一天好起来,心中又燃起了建设校园的火花。夜以继日忙碌着学校的各项工作。记得有一次,由于在校忙于工作,对妻子的身体不适没有放在心上,妻子得的是阑尾炎,幸亏邻居好心相助,将妻子送到医院做了手术,当他赶到医院时,手术已经做完了。在妻子儿女的埋怨中,他带着愧疚的心情守护了一晚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为了学校的发展,放弃了应享有的休息日,多次奔波在距离100余公里的县城、距离250公里的省会城市,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关系争取项目,他对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深深感动了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乔书记,2004510日乔书记联系西宁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对学校进行考察。最后,该公司答应投资20万元,地方自筹10万元,共30万元,计划建一座370平方米的教学楼。 20055月,教学楼终于动工了。这时,老师更加忙碌了。白天上课,晚上和校领导找乡村干部解决义务工问题。在这修建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他没有休息日,吃住都在学校,很少和家人团聚。为节约资金,他和师生义务劳动,抬石块,运沙料,节省了1500元的资金,修了两座乒乓球台和350平方米的花园。经三个多月的建设,崭新漂亮的二层教学楼竣工了,建成了民主希望小学。村民乐了,师生乐了,他也欣慰的展开了笑容。如今,穷山沟的娃娃从又低又矮的教室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学楼,师生喜形于色,那朗朗的读书声,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山沟小学的校园里。!

爱校如家之花层层开

由于他工作的出色和高度的敬业精神,20063月,被任命为民主希望小学校长。为了更好的优化校园环境,他又开始忙起来了。开学后,走门串户,以真挚的感情,恳切的言语,深深打动了老师和退休教师,以及地方知名人士,大家自愿捐资5000元,修建了戏台,在围墙边种植了2000多棵树苗,花园里栽了100多株月季花,为创建花园式学校在积极努力。

这是一个山村教师为振兴民族教育,历经艰辛,熬过二十五年的岁月,关爱学校,艰难与奉献相伴,苦与乐相连,他把青春和爱化作一缕烛光,照亮了乡村教育事业,只愿身后留下一串串踏实的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放射出光和热的历程。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民主希望小学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