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育桃李(湖北)
2006-09-12

 

一片丹心育桃李

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深圳君安希望小学  彭玉生

 

    在巍巍武当山下,在滔滔汉江河畔,坐落一所希望小学——土台乡深圳君安希望小学。在这所小学里有位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着的、爱教胜命、爱生如子,用呕心沥血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赢得了师生的信任和社会的尊敬尊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被评为“丹江口市优秀教师”。他就是彭玉生。

    1996年,师范毕业的他主动要求到丹江口市经济落后、交通极不便利的土台乡深圳君安希望小学任教,并当上班主任。

                      爱心育人

“爱是教育的基础,我要把慈母般的爱献给每一个学生,用满腔热情搞好我的工作。”这是他的座右铭。多年来,虽家庭并不富裕,但他仍不遗余力地资助了不少困难学生,他所任教过的班级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

    日前,他第一次讲述了他倾力资助一名贫困生的事迹。

    1999年,班上的钱艳同学,父亲病故,母亲体弱多病,家庭经济极其拮据,秋季开学辍学在家,我先后四次徒步家访。第一次去,门紧锁;第二次去,家长说孩子已外出打工啦;第三次去时,母亲说“我去借钱,明天就送孩子上学。”我知道,她在搪塞我,我当场许诺,孩子的学杂费我出,书本费我找学校解决,生活住宿我也想办法解决。可第二天还是不见该生到校。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不亲自把学生接到学校,可能真的要辍学啦。于是,我向学校请了假,第四次踏进她家的门,这次我的态度十分鲜明——必须亲自将学生连同被子、学具带回学校。经过我再三劝说,并一再许诺资助该生完成学业。母亲无奈地说:“我还指望她帮我打理家里,好让她弟弟上学呢!看来,我还是扭不过你呀!……娃子,老师可是咱家大恩人,你可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呀!”

    就这样,每年开学的第一天,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家访钱艳。

    为解决钱艳入学的学费、生活费,我除每年从工资中交清她的学杂费外,并抽出零花钱为她购买日常学习用品。还多次请求学校免除她的书本费,还动员全班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为她捐款捐物。

2004年,中考结束后,钱艳专程回到母校找到我,问我:“彭老师,你一共给我垫了多少学费?我今年秋天出去打工一定还给你!”,我说:“垫多少学费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你坚持完成了学业,我感到十分欣慰。”04年春节,她寄来了精美的贺卡,并多次在来信与电话中表达了对我的深深感激之情……

像这样,受到老师无微不至关怀的,何止钱艳一人?老师10年的教学生涯,带过的学生不下600人,大到扶危解困,小到一个鼓励的眼神,哪个学生没有得到他春风化雨般地关爱? 10年的工作中,给学生买本子、买笔、买衣买药……,都是常有的事,其间也遇到同事的饥讽,说他是活菩萨,慈善家……也难免有家人的埋怨,可他始终认为能给学生以爱、以动力,能让学生们多学点知识,他的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快慰感。             

2004年春,班上一位调皮大王突然发病,肚子疼痛难忍,满头大汗淋沥,吓得寝室同学不知所措,他二话没说立即背起那名学生就往村卫生室跑,医生为其实施救治后,在晚上十一点又冒雨徒步5公里通知其家长。

这名学生患的是胃病。因学校条件所限,学生在校只能自己带菜,缺水少菜,饭菜不合胃口。久而久之,容易患病。可这名学生需要特殊照顾,家离学校又远,怎么办?于是彭老师的家便成了他的家。老师每天督促他按时打针吃药。每天还要做些合适的饭菜,调理生活。这名学生就这样一住就是一个月。

丹江口市作为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而学校所处的位置又是这个贫困县里的一个贫困乡镇的偏远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艰难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到校一住就是五天,学生常常是缺衣少菜,一遇到气温下降,学生们缺少衣服,老师或是找出自己的衣服或是东拉西借为学生添衣保暖。

到了夏季,菜容易霉变。老师常常或是给学生炒菜或是自己掏钱给他们买。还常常教育学生相互帮助、互相关爱。一人有难,八方支援。

2004年入冬的一个中午,六年级班的一个学生突然全身抽搐,痉挛不止,班上学生吓得目瞪口呆,他又第一个赶到教室,边派学生通知家长和找医生,边向邻里学生了解其病史。得知可能是羊角风,又因天气突变,气温突降,可能发病的。于是他在寝室烧起炭火,抱着学生围在火旁,气温回升,那名学生也慢慢醒了过来,这时他才放下心。

他是学生的慈母,更是学生的良师。

    后进生是弱势群体,是欠发展型的,他们的成长需要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他在教育教学中从不歧视他们。为转变他们,他首先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以爱的力量感化他们,唤醒他们。对他们始终坚持“三优先”:优先安排座位、优先辅导、优先关心照顾。他还时常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用他的话说---“我是常常提着灯笼找优点,对于他们的一丝进步,我都给予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学生做错了事,从不粗言暴语地批评,而是耐心的启发和诱导,帮助他们改正。课余时间和他们一起游戏,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可爱,感到老师对他们充满信任和期待,使他们尽情享受儿童时代的欢乐,从玩中明白学习的道理。由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极其注重培优转差工作.他所任教的学科一直处于全乡前列。近三年任教六年级数学取得乡级三连冠的好成绩。  

                      精心教学

贫困山区里的乡村小学教学条件是极其艰苦的。教学条件依然是“三个一”,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要上好一节课谈何容易?可老师没有埋怨,而是知难而进。他常常自制教具、自编内容。用好用活自然界里的大教材。他始终认为:“教材即生活、生活即教材”;“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只要用活了教材,乡村小学依然可以上出生动活泼的优质课。课堂上也可以动起来、活起来。

  学校虽偏僻,但村里的孩子们并不比城里的孩子们缺少什么,他们缺少的只有好的老师、缺少的只有知识。他们也天真,他们也活泼。他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真的,离不开他们。

    96年任教来,他始终保持勤奋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致力于新课改的探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讲求“精进多练、讲练结合”,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提高学生的成绩。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尖子生的作用。工作中,注重培养“小助手”,做到知识开小灶,工作教方法,评比树榜样,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尖子,转差的帮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满腔热血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自己的生命去爱护孩子们的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始终牢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以乐于奉献的精神进行教学改革,做到教学相长。

    工作中,他清醒地认识到:干事业光有热情不够,还要有过硬的文化知识。为给学生一碗水,他硬是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走上了自学之路。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几年来,他在成功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大胆探索,倡导学科授课“交叉法”、“导向排列座次法”、“动静搭配法”、“无声语言交流尝试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僻远贫困农村小学的学生视野极其狭隘,学生缺精神食粮,没有图书。自任班主任以来,他利用进城的机会,自费购买一些图书,还动员学生捐助一些书籍,共计500多本,在教室里创办了图书角,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有了观念的更新,教学法的丰富与创新和不辞辛劳的工作,他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称赞。为此,两次被评为“丹江口市优秀教师”、“丹江口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踏平坎坷成大道,一路汗水一路歌。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凭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一种对学生慈母般的关爱,育桃育李,乐为红烛,勇于奉献,达到了无私的境界,无愧于一个人民教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