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晋都市报
太原市聋人学校有一位美术教师,颇受人们尊敬,他多次荣获国家颁发的书法绘画优秀奖,以及省市级各类书法、绘画、教育教学比赛奖项。开学之际又传来喜讯,他的画将于11月受邀参加香港书画展。而35年间,他始终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季谦,该校惟一的聋人教师,同时担任太原小店区 残联聋人协会主席。
9月5日下午3时40分,身穿朴素的灰衬衫,他挺直了腰板,迈向讲台中央,可爱的孩子们齐刷刷地站起来,大声喊着“老师好!”这时你无须置疑,正如楼道里的标语:“除了听,聋人什么都可以做。”说话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按手机短信约定的时间,记者提前来到教室,坐在最后一排“看”他讲课。
很快,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橙色”二字,接着取出一张白纸,先涂几笔黄色,一旁再涂红色,端起来左右晃一下,两种颜色交融的部分现出了橙色。
无声世界里苦苦学艺
第二天,我们在他家中通过纸笔默默交流,虽然无法言语,气氛却很融洽。他宽大的额头泛着智慧的光泽,字迹清秀洒脱,性格谦和温良,真是名如其人。他总把自己比作无知的小狗熊,在大自然中好奇地环视,渴望探索其中的奥秘,虽然在路途中遇到不少困苦,但他始终顽强坚定,不断地提高、充实自我。“我常常出外写生,临摹名画,以了解其中的画法、特点,自觉地继承传统文化,将学习和写生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他领记者到阳台参观“袖珍画室”,案上摆着刚完成的国画作品,雍容华贵的牡丹、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令人“爱不释眼”。
恰好母亲来看他,便与记者聊起来。他1岁时因患肺炎,注射了卡纳霉素和连霉素,听觉神经遭到破坏。季老师写道:“可能是四五岁时,我发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声音。由于失聪,直接影响到我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智力发展有些障碍,但我的父母一直教我学习说话,掌握一些字和词,如爸、妈、姥爷等,但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他感言,正常人无法体会到聋人的痛苦,甚至是不太理解他们的心理,但幸好他在父母的帮助和教育下,刻苦学习文化和艺术。“五六岁时,我看到别人画画,感觉线条和色彩生动、漂亮,心里就特别激动。起初只是胡乱涂鸦,沉浸于艺术带给我的乐趣,后来就拜师学艺,至今从未间断过画画。”
1991年,他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工艺美术专科毕业,这奠定了他走向自立的坦途。不过季老师深知,其间母亲为解决自己的工作,四处奔波,付出了许多。
社会应提供手语服务
季老师告诉记者,太原市约有两万名聋人,山西约五十万人。“但全省仅有三四名聋人教师,即大同、晋中和太原,我是太原市惟一的。”
他又迅速写下长长的一段话,倾诉着聋人的心声:“在家庭里,我和亲戚交流有时用笔和纸,有时用口形发音简单交流。但在社会上,我们只能用纸和笔写,遇到会手语的好朋友,就感觉很方便。”他发现,社会上缺乏对聋人的服务,人们根本不了解手语,交流不便给聋人带来无限困惑,使其生存困难,他们只好呆在家里了。季老师提议,人们应该多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也是落实“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文件精神。
采访结束之时,记者自然生出一个念头,向他请教如何用手语表达“教师节快乐”。季老师一边画着图,一边用手势示范。两手拿书、认真阅读意为“教”;右手竖起大拇指,放在胸口处,敬意满怀的样子,即指“师”;“节”呢,看上去像是抱拳道贺,而双手在胸前上下扇动着,形容一颗激动跳跃的心,确实给人“快乐”的感觉。记者便现学现用,以手语祝愿他“教师节快乐”!
活得充实就是幸福
正由于他与聋哑学生有相似之处,学生们都喜欢他,彼此心贴得很近。母亲说:“他的优势在于手语能力强,不仅会电脑设计、国画和书法,还擅长游泳、滑冰,而且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曾召集残疾人讲国际形势呢。”记者也满是感慨:“真是多才多艺啊!”母亲听到别人称赞儿子,立时笑容满面,无比幸福。
如今,在季老师的努力下,三十多名聋生成功地考上了大学。令人欣慰的是,他和爱人都属于后天失聪,儿子健全而可爱。上个月,他刚参加了山西省第四届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他作为惟一的残疾人,表现极为出色,甚至可谓超越了众多“无听力障碍者”,太原市教委决定推荐他参加全国的比赛。
那季老师对幸福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吗?“以前思想天真,我认为幸福就是金钱、爱情等,但渐渐认识到人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经过了苦乐爱恨的人生,他觉得幸福就是从实际出发,努力向成功迈进,过着一种充实而安静的生活,其前提是先做人后做事。
纸和笔在无声之中来回传递着,又见他若有所思,认真地写下一行字:“我的生存都是依靠父母的疼爱。”那么,他想如何报答父母之恩呢?季老师面对母亲,深情地表示:“我要在艺术事业上有所成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这样才能报答我的父母。”母亲看了,霎时泪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