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实创新中成长(云南)
2006-09-12

在求实创新中成长

——记优秀教师唐克相先进事迹材料

 

唐克相,男,汉族,生于19742月,毕业于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农师五班,于19958月参加工作, 其间就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师资教育),已取得大专文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彝良县角奎镇花溪村和平苗圃希望小学校长。

唐克相老师从教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先后在多个村任教,并担任村中心完小校长,不论是在哪个学校、什么岗位上,他都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尊敬和爱戴。11年来,他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担任班级年年进步,所负责的学校年年有变化,一直受到镇中心学校的好评……

 

刻苦学习强素质

“梅花香自苦寒来”,唐克相同志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自身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会有提高,有进步。他极其重视自身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这几年来,他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决定》、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等内容反复研读,并结合学校实际写下了数以万字的学习体会。暑去冬来,时光飞逝,柜头的书换了一本又一本,学过的内容温了一遍又一遍,书店、图书馆、因特网……时时留下了他的身影。知识在更新,目光在放远,唯一不变的,是他那永不停止的求知之心。

学习是快乐的,唐克相老师不断地充着电,不断地从学习中汲取营养,并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不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日出日落,总见他耐心地听取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意见,老师们一起探讨改革举措。他所涉及的学科从自己任教的数学一直延伸到自然、社会、思想品德、音乐、体育、语文等。

为了提高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组织上推荐他到云南省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楚雄师院进行学习,在学习期间非常认真、仍然起早探黑,成绩优异并获得英特尔R未来优秀作品奖。通过不断学习,唐克相老师的视野不断拓宽,思辨能力不断增强,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为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学求质量

他在教育教学中,能以“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的教改纲领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管担任学校的管理工作,他从未放松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着从心理入手的指导思想,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经常和他们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和所教的学生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会学习、爱学习,他精心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每天晚上都会挑灯夜战到很晚。他立足学生实际,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把科研带进课堂,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他善于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之路,由于教学方法科学,所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自学能力强,所担任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镇校前矛,年年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的奖项。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追求“大气”的课堂教学风格。在老师充满人文性的课堂里,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里得到发展,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几年的孜孜以求终于换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他在同等条件下被优先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关爱师生促教兴

他不但重视教育教学的创新,而且关心爱护师生,凡老师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便主动了解,倾情帮助。

一次担任毕业班的周老师由于母亲病重,而此时正直小升初的关键时刻,深知重任的周老师既不好提出请假,而又担心病重的母亲,他得知后便主动找老师谈话,主动为其担任课教,并组织了全校老师去看望,被老师的真情感动了,老师倍加努力工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小升初考试中全县134个村中心完小,该班以全县第8名的成绩回报学校和家长,同时受到县教育局表彰,此时此刻老师、老师及同学们等脸上挂满了喜悦。

学生李国群在开学几天后仍未上学,老师得知后,便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当得知未上学的原因是由于家庭困难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加之父亲长病不起,想上学的李国群因为家庭负担和家务事多等原因而家长不让上学,全面了解情况后,他便提出帮助交书学费,让学生上学,家长不但不赞成唐老师的做法,反而指责他:“孩子是我自己抚养的,你无权干涉,上不上学与你无关。”发动工作陷入僵局,但老师并没有放弃,又连续三次到该生家做工作,在他多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帮助下,李国群终于圆了上学的梦,之后的每个学期他都要到该学生家进行家访和帮助,使贫困无援助的李国群读完了小学,这样的学生老师每期要遇上多人;得知六年级学生翁光强因家庭缺乏劳力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时,便主动到该生家,白天帮助干活,晚上和家长谈心直到夜深人静,举一反三使其家长明白虽家里农活忙,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更忙,农活虽忙但还可以请人帮忙,可是学习再忙也只能自己去学,这一行动和推心置腹的话让家长动了心,第二天该生象往常一样快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此该生更加发愤学习,在小升初考试录取时,被云南省民族学院录取;当他了解到五年级学生罗培英将要辍学时,并及时到达该生家进行做思想工作,家长拒绝便关门上坡干活,他从家里追赶到地里又从地里追赶到家里直到家长同意后才回家,由于疲倦忘记了吃饭便倒在沙发上度过整整一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为了让寄宿制班学生能很好地休息,他常夜深人静时独自漫步在校园里,宿舍周边,待学生熟睡时才悄悄离开,当学生生病时他主动送到医院治疗,并为其支付医疗费。几年来支助贫困学生上学、医疗费用等达3000多元。接受过他帮助的学生达70多人,他用“爱满天下的思想和行动,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花溪村不再产生新文盲,用他的人品和行为,为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谱写了一个响亮的音符。                   

在他外出学习考察时,在离大理的鹤庆县不远处不幸发生车祸,为了不给团队带来不快,忍住生理和心理的巨大伤痛和大家一同前行,当伤痛得厉害时,借上厕所之便悄悄到药店买药,考察还没结束早就忍不住剧烈的阵痛和担心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提早回到学校,身上的伤痛使他连说话都不能用力,学校和医生要他休息一段时间,他却在回到家的第二天又出现在校园里、讲台上,不能用力讲课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师生们。全体师生都以他为学习的榜样倍加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强课研求发展

他有一种不断钻研的创新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实践,不断研究总结,走上了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在教育科研上,不断学习,转变观念,根据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他善于抓住机会,把每一次公开课都当作是锻炼的最好机会。正是因为这份热情和干劲,11年来,他先后多次被邀请到县镇的其他学校执教观摩课,每到一处都深受各级领导和同行的欢迎和青睐,试行课改以来,他每学期带头在本校上研究课、公开课。在实施贯彻新课标,实践新课标的今天,老师经过实践,总结了“主题式设计,开放性教学,探究性生成”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简洁、和谐、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近几年,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学习理论在先,课堂实践在先,每学期都要带头上研究课,公开课、甘当靶子,多次为老师提供教学研究的载体。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他不辞辛劳,为他们创造了很多学习机会,为更多的青年教师创造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在发达中学选拔教师时,该校被选拔录用的人数最多,使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促进了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强化管理出效率

作为一校之长,他本着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家长服务的原则,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他能以大局为重,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忘我地工作。

首先他从改善教学环境着手,为了学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学校的修建,他下跑上联,多方设法,积极争取,得到了香港苗圃行动的关心和帮助,于2000年修建了和平苗圃希望小学教学楼,又征得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办起了寄宿制班,并配套修建了围墙、校门、办公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解决了学生无处上学和家长担心的危房困难,同时也解决了离校较远的学生入学难的困难,使老师安心教学,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其次,他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把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师培养、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相结合,健全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考核、奖惩、教学观摩活动、学生家长评议老师等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使学校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他还将自己积累的经验老师们进行管理理论讲座,进而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达到了班级学生凝固力强,班级风貌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研工作上了新台阶,由于管理科学,制度健全,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了该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论是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教育科学质量、教风、学风、校容、校貌都是全县领先水平,因此在老师管理的和平苗圃希望小学2004年九月被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学校”。

他在表彰大会的发言中写到:“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这已经是过去,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不断升华的今天,还需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优秀的管理者。”

他对山里孩子所做的一切,强烈地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的信念只有一个:“要通过教育,让穷乡僻壤摆脱贫困”他为我们树立起了低起点、高追求、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师德榜样,在他半生的默默耕耘中闪闪发光。

 

 

 

 

       云南省彝良县角奎镇花溪村和平苗圃希望小学                         

     〇〇六年七月十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