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和爱浇灌花朵
——记河北魏县张二庄乡后普安庆回归苗圃希望
小学副校长,张二庄乡小学教研员:刘全保
在清贫的冀南平原大地上,有一处学校格外亮丽,因为它是香港苗圃集团同内地为庆祝香港回归大陆在贫困地区援建的一处全日制完全希望小学。带着内地冀南儿女的期盼,魏县张二庄乡后普安庆回归苗圃希望小学在一片庆回归的呼唤中落成,现如今它上面承载着多项荣誉,魏县希望小学红旗大队,“手拉手”联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张二庄乡教学研训基地,而管理着这所学校的人,就是县“十佳”少队辅导员,先进青年自愿者,县级名师,张二庄小学教研员,优秀学科带头人,希望小学副校长——刘全保。
1991年,刘全保河北大名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大严屯中学任教,短短三年,他便崭露头角,荣获学区“教学能手”称号。也引起了领导们的关注。1994年,刚满24岁的他成为中学团支部书记。1996年兼政教处主任一职。1998年“普九”工作在魏县全面打响,他听从组织的召唤,调入张二庄中心校后普安苗圃希望小学同后普安村村委会主任一起挑起了校长的重担。当时,学校成立不久,只有80名孩子,办学条件也极不完善。
初出茅庐的他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和勇气,为打好、打胜“普九”攻坚战,校领导结合本校、本村实际制定了详实的学校发展规划。并根据孩子们成长的需要,逐步创造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刘全保的带领下,他们坚持内挖潜力,外求发展,不断挖掘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逐步兼并了本村不达标的私立教学点,使学校在短短几年发展成如今的六个班,240名学生,教学条件较好,管理先进且图书,仪器俱全,专用教室达标的半封闭式学校。
在15年如一日的教学实践中,刘全保始终关注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学校发展的每一天,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微薄收入投入到学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建设上。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和对孩子们无比的热爱献给了他乡的孩子们。
在长达7年的“普九”达标学校建设中,学校需要上万元的资金。勤劳、憨厚、善良、敬业的校领导们把仅有的积蓄都无私地投入到学校。他们栽上树,种上了花草,购制了桌凳取代了孩子们爬了多年的水泥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粉刷教室的门窗和墙壁、添加了办公用品和办公桌、乒乓球台、标准蓝球架等等。有力保障了学校的达标建设并胜利通过国家的验收和复查回访工作。
给孩子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组织他们开展与时俱进的教育活动,让知识影响每个孩子,是刘全保不懈的追求。
为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实践能力,他先后组织了以“磨难教育”“挫折教育”“爱心教育”为主题的各种少队活动。为培养孩子们的科技艺术和文化素养,他以少队科技活动室为阵地,组织实施了“启明星”教育工程。举办“书画赛”“小制作赛”“小发明赛”“演讲赛”“作文赛”“邮政书信文化”活动。多次在县级比赛中获奖,团县委人员也曾多次走进校园实地参观指导。
为充分发挥“手拉手”活动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他的多方努力和团县委的支持下,先后成功组织了与魏县新世纪学校,少年军校的“手拉手”联谊活动与邯郸市农林路小学“手拉手”帮扶活动。使该校一步步得到发展。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为卢子樵烈士,刘泽烈士定期扫墓”活动;“四五普法宣传”活动;“反邪教、爱我家园”活动;“雏鹰争章”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了孩子和广大村民的生命安全,在那可怕的防“非典”战役中,他听从组织的安排。忍着儿子病倒的苦痛,也错过了家里4亩耕地的农时,坚守在“防非指挥部”一线,一住45天,没回一次家,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身为农民的妻子从没抱怨过一句,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都上得起学,感受到“希望工程”的幸福,在对无数的困难孩子的帮扶,救助行动中,刘全保日复一日地走家串户,满含热泪地把党和人民的阳光雨露洒在每个渴望求知的孩子脸上。
谁不愿调到安逸舒适的环境?谁不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然而,他甘愿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奉献自己最美好的时光。
在1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先后任过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最多时,一人任两个班,五门课程,但由于他教学观念新颖,方法灵活,功夫扎实,风格独特,他的学科总是在全乡名列前矛。他平时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和多方位的辅导,在县“名师新法带动战略工程”中积极出色地表现着自己。近几年来,他先后荣获2002年度县政府嘉奖,县“十佳”辅导员称号;2003年县政府嘉奖,县“十佳”辅导员称号;2004年度县政府嘉奖,县优秀辅导员称号,县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05年度县政府嘉奖,魏县首届“名师”称号等。
善于学习,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性格,让刘全保唱响了一曲青春的赞歌,在与无数次困难斗争的征程中,他做了许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对新时期祖国的花朵丰献了火热的青春和全部的爱,也收获了许多他人无法体验到的快乐。